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在漂浮体位下,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ocher - Langenbeck(K-L)入路同时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5年2月- 2009年3月采用漂浮体位,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A组)和在漂浮体位下,髂腹股沟前入路联合K-L后入路依次复位内固定治疗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复位程度、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5~27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76±17) min、(196 ±23) min(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0±16)ml、( 874±19)ml(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为(6±2)次、(14±6)次(P<0.05).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评定标准:A组解剖复位11例(73%),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1例;B组解剖复位9例(56%),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两组解剖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按照改良的Merled' 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关节功能优良率A组为93%( 14/15),B组为75%(12/16)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漂浮体位下,髂腹股沟入路联合K-L入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某些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行动力髋螺钉(DHS,A组).Gamma钉(B组)、股骨近端钉(PFN.C组)手术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结果.结果:B、C组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A、C组较B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相比,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固定和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TM型)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外科自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21例和闭合复位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治疗35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方面小于锁定钢板固定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而在功能恢复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且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组(n=35)在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相对耗时短,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髓外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收治的1 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髓内固定组(58例)和髓外固定组(58例),髓内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髓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外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伤性应激反应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髓外固定组(t=21.786、3.842、13.120,P均<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髓外固定组(t=13.668,P<0.001);术后3d,髓内固定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t=5.211、9.756、7.980,P均<0.001);术后6个月,髓内固定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t=7.965,P<0.001);髓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技术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研究2017年2月—2019年2月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5~65岁,平均52.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组和常规组,各30例,3D组患者术前首先进行3D数字化重建,虚拟复位及内固定,设计导航模板等;常规组采取常规的手术方法 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复位效果、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结果 3D组手术时间(73.9±8.1)min、手术出血量(230.8±30.5)mL均低于常规组(81.0±11.5)min、(285.7±46.2)mL(P<0.05);3D组和常规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3D组手术复位效果优80.00%、良20.00%,常规组优56.67%、良40.00%、差3.33%,3D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各1例),常规组并发症率16.67%(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内固定松动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向模板手术内固定在髋部骨折治疗中可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提高复位效果,促进早期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Ⅰ~Ⅲ型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8月江油市903医院骨科收治90例Schatzker分型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50例采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钢板固定组),4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位固定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伤口软组织感染、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钢板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82.56±12.54)min、(18.23±5.67)min、(3.35±1.24)d、(83.56±10.37)d]短于复位固定组[(112.38±15.82)min、(36.61±6.15)min、(5.52±1.45)d、(95.15±9.64)d],术中出血量(115.22±11.25)m L少于复位固定组(160.54±21.51)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固定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少于复位固定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固定组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为(117.2±7.5)°,大于复位固定组(110.2±8.7)°;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为25.52±3.21,高于复位固定组20.54±2.68;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0.0%)高于复位固定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分型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7.
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分析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B组28例行切开复位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内固定,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内固定对髌骨粉碎性骨折治疗比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股骨粗隆间相同分型、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不同特点.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乌鲁木齐兵团医院创伤骨科分别接受股骨近端解剖钢板、髋动力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A组,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Gamma钉B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共121例,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统计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随访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数据.结果:针对改进的EVENS不同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与B组比较在改进的EVENS分型Ⅰ、Ⅱ型中髓内与髓外内固定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改进EVENS评分Ⅲ、Ⅳ型中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髓内和髓外固定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使用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DHS(髋螺钉)和PFNA(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FNA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DHS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各自的优缺点。方法笔者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3年收治的符合胫骨中下段A42 1~3型及部分B42 1~3型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DCP或LCDCP)钢板固定手术方式,比较组(25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式,随访期限为16个月,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性愈合周期。结果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在治疗周期、术后疼痛指数、治疗费用上明显占优势。治疗效果:传统组2例出现伤口红肿,1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伤口感染、骨外露,后期采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后康复,1例骨折延迟愈合,二次手术植骨治疗后康复;比较组未出现伤口问题,1例因内固定位置不良,二次手术矫正后康复,并发症及骨折愈合周期均低于传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在治疗闭合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相对较低,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反向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反向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g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术并总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反向应用LISS治疗特殊的股骨近端骨折28例.所有患者均不能经闭合牵引获得复位.转子间骨折8例,采用AO分类法:31 A2.2型3例,31 A2.3型2例,31 A3.1型1例,31 A3.3型2例;转子下骨折19例,采用Seinsheimer分型:ⅡA型3例,ⅢB型1例,Ⅴ型15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Vancouver B1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功能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0~700 ml,平均32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心肌梗死发作1例、下消化道出血1例,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症状加重死亡,3例失访.24例获得6~3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例Seinsheimer V型患者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术后6个月近端螺钉断裂;其余23例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Harris评分70~99分,平均84分.结论 反向股骨LISS治疗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熟练掌握复位技术,正确放置A孔导针,避免过早负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髓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4月因逆转子间骨折于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高龄患者,男性39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81.36±7.8岁。根据手术方式分髋关节置换组(A组,72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B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和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A、B组患者术前平均Hgb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Hgb值为(82.49±6.52)g/L显著低于B组的(91.52±7.41)g/L(P0.05);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7.23±6.42)min,明显少于A组的(82.12±8.56)min(P0.05),A组患者平均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为(21.52±3.54)d,显著低于B组的(38.41±7.68)d(P0.05)。A组患者在术后2周和3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固定对比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早期临床效果相当,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少的优点,更适合高龄逆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3.
巩文庆  王玥  朱晨 《临床军医杂志》2023,(11):1190-1193
目的 比较骶髂螺钉与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骶髂螺钉组(n=39)和腰盆固定组(n=39)。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Majeed骨盆功能评分、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腰盆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腰盆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盆固定组术后6个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感觉评分、ISNCSCI运动评分、Majeed骨盆功能评分均高于骶髂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骶髂螺钉比较,腰盆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所致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术后感觉、运动功能,提高骨盆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1~68岁,平均44.2岁。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7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B组15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7个月)。A组患者骨盆前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27.45±1.60)min、(26.30±3.85)m L显著少于B组(66.20±3.56)min、(128.00±8.89)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骨盆Matta评分标准评定:A组优2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8.89%;B组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3%。末次随访时按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21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8.89%;B组优9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0.00%。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有1例出现螺钉松动;B组有2例出现前环长期疼痛,3例由于过度肥胖,切口脂肪液化出现感染,经过局部清创缝合后愈合;无1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 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8月,采用PFNA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31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45~89岁,平均75.6岁.骨折按AO分类标准:A1型8例,A2型16例,A3型7例;按Evans-Jensen分型:Ⅱ18例,Ⅲ1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有6例合并内科疾病.12例PFNA固定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钉. 结果 31例中,6例行急诊手术,19例在3 d内手术,6例待内科疾病控制后行择期手术(5~7 d).,PFNA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较Gamma钉短或少(P<0.05).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优良率83%,Gamma钉优良率74%. 结论 PFNA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好,具有内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及出血少、骨量丢失少、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件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髓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7.
董泽民 《西南军医》2011,13(6):992-994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方式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87例四肢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交锁髓内固定组(A组)45例,外固定支架组(B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随访观察,对两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术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为88.89%(40/45),B组为73.81%(31/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的愈合时间为(105.3±2.4)d,B组愈合时间为(116.6±3.5)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交锁髓内钉治疗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同时交锁髓内钉术固定牢靠,愈合率较高,术后愈合时间较短,能显著性的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对促进骨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与经腹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7年10月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A组),并与同期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经腹手术治疗(B组)进行比较其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放化疗,术后并发症,2、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分期和组织类型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放化疗、2、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术后并发症少(P<0.05)。结论在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盆复位架在闭合复位和微创固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采用陈华和唐佩福改进的石家庄亿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创骨盆复位架系统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41例,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14~70岁,平均41.4岁.Tile分型:B型15例,C型26例;Young-Burgess分型:侧方挤压2型(LC2)损伤15例,垂直剪切(VS)损伤22例,混合型(CM)损伤4例;道路交通伤29例,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45d,平均10.1d.手术使用骨盆复位架复位,各通道螺钉技术、INFIX、外固定支架或钢板固定骨盆前后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末次随访Majeed评分系统和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分别对临床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除1例闭合复位失败改为开放手术,余40例闭合复位成功.手术时间45~316min,平均169.4mim;术中出血量10~300mL,平均49.3mL;至2020年1月,患者获7~24个月随访,平均14.1个月;所有患者3~6个月骨折愈合,未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感染、伤口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后环采用骶髂螺钉固定29例,LC2髂骨螺钉固定6例,骶髂螺钉和LC2螺钉联合固定5例.前环采用耻骨支螺钉固定11例,INFIX固定1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和钢板固定3例;耻骨支螺钉联合钢板固定1例;前环未固定6例.术后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优21例,良16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优36例,良4例.2020年1月末次随访时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术前合并神经损伤患者6例,完全恢复5例,未恢复1例.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手术比较,骨盆复位架治疗骨盆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程度的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以上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创伤动力髋螺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切开复位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扶拐下地活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扶拐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6%,对照组优良率为9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创伤动力髋螺钉固定和常规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似,且前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透视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