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6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56例颅内动脉正常、14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TCD检出51例正常51例,12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MRA检查共检出56例正常,13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与DSA检查结果对照,TCD诊断颅内动脉是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4%、87.50%、84.37%、90.19%、77.77%,kappa值0.684;MRA为89.28%、85.00%、87.50%、89.28%、95.00%,kappa值为0.742;三种检查方在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MRA、DSA,而MR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IVCD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比DSA,TCD、MRA在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上具良好一致性,且MRA与DSA的一致性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对颅内动脉应用3D-TOFMRA和DSA检测对照分析。结果:50例55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19根(94.4%),MRA对正常、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3.3%和91.4%。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评价不及DS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1周内行TCD与头颅MRA、DSA检查,并与DSA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经DSA检查407支脑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为106支,阳性率为26.0%;术前行TCD检查,存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有62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5.2%;术前行MRA检查,提示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有79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9.5%,TCD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与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DSA均能准确显示脑动脉狭窄,TCD有局限性,均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诊断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2年2月东莞市寮步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先接受TCD检查,并于TCD检查后3 d内完成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A、TCD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及与DS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60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25例颅内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闭塞8例;经MR A检查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共28例,包括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4例,闭塞9例;经TCD检查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共24例,包括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2例,闭塞10例。MRA在检查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88.57%、91.67%、85.71%、96.88%,与TCD检查的76.00%、85.71%、81.67%、79.17%、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  相似文献   

5.
弥散加权MRI、DSA、MRA及TCD对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天理  钱怡宁  张茁 《北京医学》2002,24(5):291-29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MRI(DWI)、DSA、MRA及TCD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分别行DWI、MRA、DSA及TCD检查.结果 43%的TIA患者显示小血管腔隙性梗死,其中8%的患者DWI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超早期梗死灶;90%的TIA患者DSA显示颈动脉狭窄和(或)相应脑动脉的狭窄及闭塞;48%MRA显示动脉狭窄或不规则.TCD对颈内动脉末端MCA起始部及水平段的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诊断的准确性率为100%.结论 DWI及DSA是诊断TIA患者中超早期脑梗死和显示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手段,可以科学地指导超早期动静脉溶栓治疗,并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3D-TOF MRA可显示2-3级的脑动脉异常;TCD对中-重度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刘水平  张静  张茁 《北京医学》2004,26(6):370-37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DSA)对比验证.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83.9%;MRA分别为92.6%和79.7%.TCD假阳性率为10.3%,假阴性率为2.5%;MRA分别为35.7%和3.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蒋颖 《中外医疗》2012,31(30):165+167-165,167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MRA诊断后进行回顾分析,50例患者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分布38~65岁,平均年龄45.5岁。分别用MRA和DSA对颅内动脉患者进行检查进行研究。结果 50例60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40根,MRA对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2.7%,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DSA一直被认为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然而因其有创性、价格高、费时、合并症多等诸多缺点,绝大部分的患者不愿采用这种治疗方式。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MRA在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方面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45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HR-MRI诊断狭窄分级准确率和狭窄部位诊断准确率。以大脑中动脉为例分析HR-MRI下急性与非急性梗死MRI参数差异。结果HR-MRI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96.61%,狭窄分级准确率为96.67%。与预后好组比较,预后差组狭窄程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更高,斑块脂质狭窄、斑块内出血率更高,不稳定斑块占比更高(P<0.05)。结论HR-MRI血管壁成像能有效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并分级,分析斑块成分,辅助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对比TCD及DSA检查结果.结果:87例患者共检查血管877条,其中75例(86.2 %)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的狭窄,TCD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97条(11.1 %),DSA诊断为血管狭窄或闭塞104条(11.9 %).其中TCD与DSA诊断相符合83条,21条DSA诊断有狭窄或闭塞血管而TCD示正常,14条TCD诊断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而DSA检查正常.结论:TCD和DSA是诊断脑动脉狭窄重要的检查方法,两者互为补充.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主要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和(或)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经CT、MR I确诊为脑梗死并行DSA检查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患者造影阴性,53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44例存在责任血管,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4例,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8例;轻-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闭塞33例,两者之间侧支循环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所有脑动脉狭窄和责任血管中,颅内病变明显多于颅外病变,最常累及的病变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和椎动脉(VA)开口,最常见的侧支循环是W illis环和软膜血管,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更易引起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CT、MRI MRA、DSA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及CT、MRI MRA、DSA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见大脑额顶叶及双侧基底节梗死4例,局灶性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基本正常4例;MRI见大脑额顶叶及双侧基底节梗死7例,局灶性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MRA见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伴异常血管网增多6例,颈内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见明显血管网增多4例,其中见大脑后动脉侧支循环形成2例,见颈外动脉侧支循环形成2例,颈内动脉和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未见明显血管网增多4例。结论CT和MRI只能显示烟雾病造成的脑实质改变;MRA能较好的反映颅内血管病变部位和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颅内外侧支循环显示较差;DSA检查患儿均能明确显示颅内血管(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脑底异常血管网等)病变的部位,并能清楚显示其侧枝循环及颈外动脉各分支,DSA仍然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TOFMRA在脑梗死患者中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扫描表现,3D—TOFMRA序列上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的表现,并观察颅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梗死灶的关系.结果急性梗死43例,亚急性梗死14例,慢性梗死9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5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1例;动脉病变25例(37.8%),其中大动脉狭窄17例25处,闭塞3例3处;小动脉狭窄5例11处.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常规进行颅脑3D—TOFMRA检查,对狭窄和闭塞动脉的检出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技术(CDF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CDFI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6例,脑梗死患者109例。结果 185例患者中,CDFI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以DSA诊断为标准,CDFI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较,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及总符合率分别为86.21%、98.82%、65.96%和86.96%。结论 CDFI对于血管轻度狭窄和闭塞的诊断欠佳,尚不能取代DSA检查;CDFI联合DSA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并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66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DSA和CTP的方法,时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中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责任梗死灶,其中42例为多灶梗死,(2)66例患者中55例发现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共87处,最常发生于动脉分又和血管弯曲处,轻、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分别为35、35、14、3处,(3)66例患者中52例CTP检查发现与责任病灶相符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显著延迟.结论 DSA联合CTP能够同时从血管形态和功能上反映脑血管病变和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 (CW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8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头颅CT和 (或 )MRI检查以明确梗死部位 ,其中分水岭梗死 139例 ,非分水岭梗死 5 49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颅内血管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检测颅外血管 ,如有重度血管狭窄 (狭窄 80 %以上 )作脑血管造影检查(DSA)进一步证实。结果  13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 ,有 5 1例颈内动脉闭塞 ,44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6 0例合并颅内血管多发狭窄 ;非脑分水岭区梗死患者 5 49例中 ,2 0例颈内动脉闭塞 ,17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134例颅内血管多发狭窄。将两组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闭塞、颅内血管的多发狭窄是脑分水岭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显葡胺(Gd-DTP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简称Gd-DTPA MRA)表现及相关MRI改变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的病毒性脑炎和30例急性脑梗死的MRI及Gd-DTPA MRA表现,按疾病分组,分析病灶分布区域的血管状态。结果:Gd-DTPA MRA显示全脑动脉及细小分支和静脉系统;急性脑梗死Gd-DTPA MRA表现相应供血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硬化;29例病毒性脑炎Gd-DTPA MRA表现正常。两种疾病在Gd-DTPA MRA存在差异(P〈0.05)。结论:Gd—DTPA MRA技术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结合常规MRI能及早对病毒性脑炎与急性脑梗死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DSA和MRA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颈动脉血管病变.结果 DSA与MRA检查颈总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与MRA检查颈内动脉血管按有无狭窄和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对颈总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92.6%;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91.0%.结论 MRA与DSA均可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MRA的无创性检查优势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MRA分别以NASCET法和截面积法计算狭窄率。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MRA以NASCET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8.1%,Kappa=0.593;MRA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9.7%,Kappa=0.622。结论MR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使大部分患者免除DSA检查,但MRA尚不能代替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