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MRA在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进行分析。方法以1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危险因素,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颅CT/MRI、颈部血管及头颅血管MRA检查,了解动脉病变部位、特点,对颅内外动脉病变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125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54例(43.2%),颅外动脉病变64例(51.2%),其中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者17例(13.6%),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病变者24例(19.2%);颅内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血压(66.7%)、吸烟(35.2%)及高脂血症(25.9%),颅外动脉病变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高脂血症(48.4%)、糖尿病(39.1%)及吸烟(29.7%)。结论中国人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和颅外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比例均近50%。颅内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压和吸烟有关,颅外动脉病变主要与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颅内外动脉同时存在病变者不高,仅占13.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TOFMRA在脑梗死患者中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扫描表现,3D—TOFMRA序列上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的表现,并观察颅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梗死灶的关系.结果急性梗死43例,亚急性梗死14例,慢性梗死9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5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1例;动脉病变25例(37.8%),其中大动脉狭窄17例25处,闭塞3例3处;小动脉狭窄5例11处.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常规进行颅脑3D—TOFMRA检查,对狭窄和闭塞动脉的检出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MRI和MRA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MRI、MRA以及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脑梗死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T1WI、T2WI以及3D-TOF MRA对32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方法进行后处理。结果32例患者MRI均发现病灶,呈类圆形、梭形、不规则形、扇形等,为长T1、长T2信号,MRA发现血管异常29例,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结论MRI及MRA为无创伤性显示脑血管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脑梗死常规MRI、MRA典型征象的认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MRA后处理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临床溶栓治疗,并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120例早期脑梗死的MRI和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有脑MRISE序列和3D-TOFMRA。发病后2h~6hMRI检查者26例,7h~72hMRI检查者94例。结果:120例早期脑梗死中,SE序列发现病变109例,呈长T1和长T2信号,其中大面积梗死41例,腔隙性梗死68例。MRA发现血管异常106例,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结论:MRI和MRA联合使用能提高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SE序列扫描可漏检部分早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7,(7)
目的:探讨DWI与MRA对脑梗死病变部位位置、血管变化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实施DWI检查,对照组实施MRA检查,比较两组早期脑梗死不同检出率以及两组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结果:DWI组检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及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比例均显著高于MRA组(P<0.05),两组发现大面积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能清晰显示血管及其主要分值走形,对于诊断血管闭塞性病变具有显著优势,而DWI更适用于发现超早期或早期皮层和脑室旁缺血改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7岁~77岁,平均年龄63.5岁。对颅内动脉应用3D-TOFMRA和DSA检测对照分析。结果:50例55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19根(94.4%),MRA对正常、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5.6%93.3%和91.4%。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和闭塞血管的评价不及DS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探讨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发生率、好发部位及临床意义。方法:行颅颈部MRI 3D-TOF检查38例,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图像,分析颅内动脉成窗变异的影像学特点。结果: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共38例均为单发,变异部位:大脑中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12例,基底动脉16例,大脑后动脉3例,椎动脉6例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2例;合并动脉瘤1例。成窗变异根据病变形态及大小分为3型:本组裂隙型5例,凸透镜型14例,重复型19例。结论:MRA是血管畸形、动脉瘤鉴别诊断常用的无创方法,磁共振3D-TOF能清楚显示和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这一少见血管异常。 相似文献
8.
MRI不同扫描序列和MR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FSE序列、FLAIR序列、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其中超急性期18例,急性期45例。全部患者均行脑MRI FSE序列、FLAIR序列、DWI和3D TOF MRA检查。结果。1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DWI阳性检出率为100%,FSE序列、FLAIR序列和MRA的阳性检出率分圳为0%、27.8%和83.3%;45例急性期脑梗死的DWI、FSE序列、FLAIR序列和MR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86.7%、91.1%和80.0%。结论。在早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方面.DWI优于FSE序列、FLAIR序列和MRA;FLAIR序列优于FSE序列,对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显示更佳;MRI和MRA联合使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MRA诊断后进行回顾分析,50例患者其中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分布38~65岁,平均年龄45.5岁。分别用MRA和DSA对颅内动脉患者进行检查进行研究。结果 50例60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540根,MRA对狭窄、闭塞脑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92.7%,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DSA一直被认为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然而因其有创性、价格高、费时、合并症多等诸多缺点,绝大部分的患者不愿采用这种治疗方式。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MRA在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方面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作为临床医师进行临床个体化治疗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MRI)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45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HR-MRI诊断狭窄分级准确率和狭窄部位诊断准确率。以大脑中动脉为例分析HR-MRI下急性与非急性梗死MRI参数差异。结果HR-MRI诊断狭窄部位准确率为96.61%,狭窄分级准确率为96.67%。与预后好组比较,预后差组狭窄程度、增强信号强化程度更高,斑块脂质狭窄、斑块内出血率更高,不稳定斑块占比更高(P<0.05)。结论HR-MRI血管壁成像能有效检出颅内动脉狭窄并分级,分析斑块成分,辅助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DWI和MRA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影像学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2例,均行DWI检查,其中3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根据行MR检查距发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成6h内,6~24h,24~48h,48—72h4组。选取病灶中心和健侧相应部位5X5像素大小区域为各自的感兴趣区,测定各自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描述DWI上病灶与MRA血管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42例患者均在DWI上显示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的病灶。病灶在DWI上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病灶侧的ADC值均低于健侧(P〈0.01)。30例MRA中,21例(70.0%)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12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I在前后循环上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MRA能很好的显示颅内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DWI所显示病灶与MRA上血管异常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医学研究》2019,(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技术(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影像学表现,评估2种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禹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头颅DWI和MRA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共同分析图像,初步诊断结果根据T_1WI、T_2WI及FLAIR图像得出,分析MR图像获得最终诊断结果,比较2次分析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8例T_2WI序列上表现为边界不清晰的淡片状稍高信号,16例FLAIR序列可见表现为高信号的局部血管,DWI序列均可见不同程度高信号,ADC图呈现为相对暗区,56例可见血管闭塞,病灶范围清晰。首次分析和最终分析总检出率分别为43.75%、100.00%。最终病灶检出率高于初步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联合MRA检查可明确急性脑梗死的范围、类型等,显示血管阻塞情况,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TOF MRA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部侧枝循环的作用,并研究3D-TOF MRA所评估的侧枝循环状况与脑梗死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组与36例健康对照组的3D-TOF MRA和MRI(T1WI、T2WI).统计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来自病变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和大脑前动脉(ACA)软脑膜血管吻合(LMA)代偿的间接征象,即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与对侧相比血管增粗,分支增多、延长)的出现频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记录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及脑梗死的大小,对脑梗死大小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脑梗死灶大小组间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P〈0.01;ACA,P〈0.01或P〈0.05),梗死灶由小到大其偏利现象的评分依次降低.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D-TOF MRA可以通过观察病变同侧PCA、ACA的偏利现象间接评价来自PCA、ACA 的LMA侧枝循环状况.3D-TOF MRA所评估的LMA代偿状况与脑梗死大小有密切相关性.3D-TOF MRA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常规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或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1例,行MRI、MRA检查,分析MRI、MRA表现,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36个动脉瘤,MRA发现33个,敏感性91.7%。MRA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同DSA、手术基本一致。MRI、MRA、DS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13、8、13个,MRA、DSA显示瘤颈分别为26、29个。结论MRI可显示脑组织全貌,对动脉瘤腔内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两者结合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及其他方法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得到了诊断。在上述的成像方法中,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它能够显示出动脉瘤的细节以及动脉瘤与脑的位置关系,并且MRI技术已经成为对有可疑动脉瘤的病人进行评估的一线成像技术。另外,MRA技术由于能够显示脑部的动静脉,因此,同样也可以显示颅内动脉瘤。目前,MRI技术和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治疗后观察和颅内动脉瘤炎诊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2009-2011年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对MRI技术和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优点及不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患者均行MRI及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焙果:MRI显示脑梗死8例,脑出血1例,1例MRI未见异常。MRA表现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均伴有脑底部异常血管网(Moyanloya vessel)形成。结论:MRA是诊断Moyamoya病的一种准确有效的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方法,并适用于儿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对Moyamoya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探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19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A组),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B组),均行颅脑MRI和MRA检查.结果 (1)A组患者的再发性梗死、大面积梗死、多灶性梗死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病变、多支病变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A组脑血管狭窄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以多发性、再发及大面积硬死多见,其血管病变以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MR3D-ASL)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及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HR-MRA)在大面积缺血性脑梗死(I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诊为大面积ICI患者。分析MR3D-ASL联合IVIM及HR-MRA对脑血流灌注量的评估价值。结果经金标准确诊为大面积ICI 50例,非大面积ICI 50例。IVIM诊断大面积I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64.0%,MR3D-ASL诊断大面积I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84.0%,MR3D-ASL联合IVIM及HR-MRA诊断大面积I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3种检查方式对大面积ICI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区CBF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ADC、D及f值均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区D~*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ADC、r-D、r-f与r-CBF呈正相关(r=0.425、0.382、0.341,P=0.016、0.037、0.024)。结论 MR3D-ASL联合IVIM及HR-MRA可以准确评估大面积ICI患者的脑梗死低灌注区域。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MRA检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幅度对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itudecontras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CMRA)、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2D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2DTOFMRA)、滑动间隔Ky(SlidinginterleavedKY,SLINKY)采集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imeofflight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3DTOFMRA)在腘以下动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14名,采用MCMRA、2DTOFMRA、SLINKY采集3DTOFMRA三种方法进行双侧腘以下动脉检查,并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CMRA法背景抑制好,时间短,但无法去除静脉影像。2DTOFMRA显示血管清晰、均匀,血管分支显示较好。3DTOFMRA血管显示接近2DTOFMRA,但检查时间较长。结论:2DTOFMRA可作为腘以下动脉常规MRA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MRA检查,并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出61例病灶,其中经CTA检出56例,经MRA检出48例,CTA阳性检出率[91.80%(56/61)]高于MRA[78.69%(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41);CTA检查灵敏度、准确度为90.16%、91.25%,高于MRA检查的73.77%、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78,P<0.001);MR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69,P<0.001)。结论 脑动脉CTA与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CTA检查更具灵敏度、准确度,利于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可作为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