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中发生的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发生视力下降及眼部体征变化的42例服用利奈唑胺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纳入初治肺结核常规四联抗结核治疗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测量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时的RNFL厚度。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RNFL厚度各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发生视力下降及眼部体征变化者的视盘颞侧、上方、下方、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2个月时视盘颞侧、上方、下方、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均小于治疗后6个月的RNFL厚度(P<0.05)。结论 利奈唑胺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早期RNFL厚度出现增厚,以颞侧象限最明显,停药后恢复正常厚度,出现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呈现正常增厚变薄的走势,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心安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噻吗心安治疗的对照组,检测视野缺损情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并观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4.9±0.8) dB、下方视野(5.1±0.9)dB、颞侧视野(7.2±1.3)dB、鼻侧视野缺损(6.9± 1.1) d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上方视野(92.3±13.2)μm、下方视野(90.8± 12.1) μm、颞侧视野(74.2±10.3)μm、鼻侧视野RNFL厚度(70.8±12.3)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拉坦前列素及噻吗心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助于改善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且保证相当的安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贞  裴崇刚 《江西医药》2013,48(3):233-236
目的探讨SD-OCT在POAG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正常组和POAG组,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测。运用频域OCT(SD-OCT)检测正常人与POAG患者的视盘周围RNFL厚度并分析,POAG组患者同时进行视野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FL与视野平均缺损度(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D-OCT测量的正常人全周RNFL厚度为(106.31±8.63)μm,早、进展、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全周平均RNFL厚度为(87.98±7.97)μm、(70.46±10.03)μm、(48.48±8.55)μm,均较正常人明显变薄(P<0.01)。各期青光眼患者颞侧、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均较正常人变薄,青光眼组患者的RNFL厚度随病程的进展损害加重。SD-OCT检测到的参数与视野检测的MD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以全周RNFL厚度与视野MD值之间相关性最好。结论运用频域OST通过SD-OCT监测上下方及全周RNFL厚度可用于临床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4例(52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来院体检的34例(34眼)正常人作为参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厚度、黄斑区血管密度与OCTA环乳头区血管密度(cpVD)、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值(MD)值的相关性以及对青光眼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RNFL厚度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RNFL厚度均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上下方2个视野RNFL厚度均明显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上方、鼻侧、下方以及颞侧4个视野黄斑RGC厚度均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低于早期青光眼患者,且晚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cpVD值均低于中期青光眼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上下方、颞侧、鼻侧四个方位黄斑RGC厚度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8104、0.7943、0.7832、0.7438,P<0.05);黄斑区血管密度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7654,P<0.05);cpVD与视野MD值呈正相关(r=0.5467,P<0.05);cpVD值下降与RNFL变薄具有相关性(r=0.8244,P<0.05)。黄斑区血管密度对青光眼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86;上下方、颞侧、鼻侧四个方位黄斑RGC厚度AUC值分别为0.9114、0.8663、0.8843、0.8705;cpVD对青光眼诊断AUC值为0.8386;下方RNFL厚度对青光眼诊断AUC值分别为0.7871,而上方RNFL厚度的AUC值为0.6880。结论OCTA可以方便无创的观察青光眼患者环乳头及黄斑区血流情况,对青光眼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OCT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早期、进展期以及绝对期)患者23例(37眼)及正常人26例(43眼),分别利用OCT检查其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和平均视野缺损(MD),比较其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及平均视野缺损(MD)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进展期、绝对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各期的全周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MD参数之间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OCT检测RNFL厚度结果结合视野检查,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病情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比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视野检查进行早期青光眼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以及视野检查。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将视野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以假阳性率以及假阴性率<15%判断结果可靠。结果观察组颞上方RNFL阳性率为96.6%、鼻上方为64.4%、颞侧为50.7%、颞下方为95.4%、鼻下方为68.2%,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视野检查而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但视野检查仍是眼科检查的重要方法,其对青光病程煎煮以及后续随访等均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部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8例,其中低度近视19例、中度近视21例、高度近视18例。另选取视力正常的青少年22例作为对照组。低度近视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2.38±3.03)岁;中度近视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3.01±2.95)岁;高度近视组男9例、女9例,年龄(12.85±3.11)岁;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13.08±3.32)岁。采用德国蔡司公司的Cirrus HD-OCT-5000仪器,测量患者黄斑血流相关指标及视网膜厚度。对比近视组及对照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分别为(93.68±10.25)μm、(118.63±9.87)μm、(110.33±10.37)μm、(57.93±8.14)μm、(87.91±8.33)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3±8.52)μm、(134.77±9.65)μm、(133.26±8.08)μm、(79.43±9.66)μm、(102.44±6.7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依次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1区血管长度密度(VD1)、1区血流灌注密度(PD1)及4区血流灌注密度(P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4区血管长度密度(VD4)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指标,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近视度数变大VD4、FAZ变小。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FAZ呈负相关(r=-0.648,P<0.001;r=-0.312,P=0.003),与VD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越严重,视网膜厚度越小,且FAZ越低,呈负相关性,但因果关系需进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用时(2.41±0.26)周、渗出吸收时间(10.15±0.59)周、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4.75±0.34)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8±0.31)、(11.21±0.68)、(5.64±0.4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41.38±20.19)μm优于对照组的(312.45±30.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更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视力,减低视网膜厚度,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56例(251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组行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变化,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38.46%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视力下降率8.97%显著低于对照组2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视野缺损分别为(218.61±31.27)μm、(2.53±1.42)d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象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减少对黄斑区功能损伤,提高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姜娜  史伟 《中国药业》2021,(2):77-79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染色联合全氟丙烷(C3F8)填充治疗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预后及黄斑区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予术后玻璃体腔注射C3F8填充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吲哚青绿染色联合C3F8填充治疗。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复位患者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视网膜下方浅脱离患者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对数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内环和外环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吲哚青绿染色联合C3F8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可改善预后,提升黄斑区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PACG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眼压不同分为A组[眼压21~30 mm Hg(1 mm Hg=0.133 kPa),40例]、B组(眼压31~40 mm Hg,18例)、C组(眼压>40 mm Hg,2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临床指标[眼压、IL-2、IL-6、RNFL厚度、平均视野缺损值(MD值)],并对比A组、B组、C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眼压、IL-2、IL-6、RNFL厚度、MD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2(21.63±2.83)μg/L、IL-6(11.33±2.84)pg/ml、RNFL厚度(22.70±10.93)μm、MD值(-16.99±9.54)均低于对照组的(25.08±0.16)μg/L、(17.41±0.08)pg/ml、(307.53±17.37)μm、(0.00±0.00),眼压(41.98±5.99)mm Hg高于对照组的(13.75±2.0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的眼压、IL-2、IL-6、RNFL厚度、MD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眼压、IL-2、IL-6水平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A组RNFL厚度、MD值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IL-6水平降低可能与RNFL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氢溴酸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对患者视力、视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64眼)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视野恢复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功能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8.8%,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CVA(0.54±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0.20),CMT(198.69±25.23)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12±25.15)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野恢复总有效率为56.3%,高于对照组的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4.02±14.83)分高于对照组的(66.36±13.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黄斑区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142例(142眼),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5~7 d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记录两组视力与黄斑区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168.34±22.19)、(267.35±34.11)μ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6.35±45.20)、(522.14±23.01)μm(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瞳孔区膜性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缩小黄斑区域,从而促进术后视力的提高,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眼底病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眼底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中心凹容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后视力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311.84±13.25)μm、中心凹容积(8.99±0.24)mm3均大于对照组的(286.29±8.47)μm、(8.56±0.17)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等改善更明显,可提高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形觉剥夺性弱视眼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及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导致的剥夺性弱视患者30例,术前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儿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并行弱视综合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OCT检查,分析弱视眼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65.06±11.12)μm,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56.31±8.46)μm,弱视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治疗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57.35±9.61)μm,弱视眼治疗后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下降,弱视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部内、外环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眼及弱视眼治疗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眼厚,弱视眼治疗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2岁。双眼视力下降二个半月。患者于1984年患副睾结核,服用乙胺丁醇500毫克一日两次,用药二个半月后视力急剧下降,停药并经治疗后视力无明显好转。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05,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视盘色略红,境界稍不清,血管无异常,黄斑部有细小陈旧病灶,网膜上未见出血或渗出,Topcon弧形视野计检查视野呈向心性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化瘀复明汤结合激光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野缺损的影响。方法 78例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激光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激光手术结合化瘀复明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缺损情况[视野指数矫正模式标准差(CPSD)、周围视野的光敏感度(MS)、中心视野光敏感度平均缺损(M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AE)],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CMT(341.41±29.75)μm小于对照组的(368.04±32.48)μm, BCVA(0.89±0.15)高于对照组的(0.74±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PSD(2.05±0.34)dB低于对照组的(2.87±0.36)dB, MS(1135.25±102.58)dB、MD(-1.15±0.23)dB高于对照组的(987.86±72.35)、(-2.11±0.35)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V(...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6眼),应用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患者的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07±0.03)相比,治疗后1个月(0.14±0.10)、3个月(0.15±0.11)、6个月(0.13±0.10)患者的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1、3、6个月,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由治疗前(588.6±128.2)μm分别降低到(252.5±70.4)μm、(246.8±71.5)μm、(250.5±70.8)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117眼)择期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老年(年龄>60岁)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A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治疗组B术中在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10点钟位置,观察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裸眼视力和散光屈光度的影响。结果疗组术后3d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79.66%明显高于治疗组A55.17%,P<0.01;治疗组术后1个月末裸眼视力达0.4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0.8率93.22%明显高于治疗组A81.03%,P<0.05;治疗组B术后7 d末平均散光屈光度(1.12±0.55)°低于治疗组A(1.39±0.55),P<0.01;治疗组B术后1个月末平均散光屈光度(0.76±0.49)°低于治疗组A(1.17±0.52),P<0.0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选择颞侧角膜缘后反眉状做切口(左眼24点钟位置,右眼84点钟位置,右眼8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0点钟位置)优于在颞侧角膜缘后上方111点钟位置做反眉状切口,裸眼视力恢复快,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越小,值得临床对切口位置和效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接纳与承诺疗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病人康复阶段的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眼科和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随访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使用接纳和承诺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术后病人恢复情况、创伤后成长水平、负面情绪等指标,并评价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给予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视力[(0.52±0.12)比(0.42±0.09),(0.68±0.18)比(0.60±0.13)]、视神经纤维厚度(RNFLT)[(68.29±1.85)μm比(67.39±2.53)μm,(68.57±2.24)μm比(67.61±2.88)μm]、创伤后成长水平[(58.47±4.28)分比(50.04±5.14)分、(65.88±4.37)分比(53.43±5.02)分]、生活质量[(70.42±5.02)分比(62.96±4.44)分,(77.14±5.11)分比(66.30±4.38)分]均优于对照组,眼压(IOP)、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小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能够更好地加快病人的恢复情况,帮助病人更好的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速度,有效的控制病人的负面情绪,帮助病人增加生活品质,可以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