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旋转铰链膝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TKA术后翻修且进行随访的重度膝关节畸形患者,其中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为10例(10膝)。收治的10例(10膝)TKA术后因假体松动或膝关节感染而需行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采用一期翻修或一期清创加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可旋转绞链膝假体二期翻修方法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HSS)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2~5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0例膝关节全部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由术前37分增加至8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5°增加至93°。结论在本研究中使用旋转铰链膝假体进行TKA术后翻修,效果确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手术治疗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120例患者,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62例采用UKA术,58例采用TK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不良事件,UKA组仅1例患者切口浅表感染;TKA组浅表感染2例、神经麻痹1例、延迟愈合1例。UK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TKA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12~32个月,平均(15.52±3.41)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疼痛加剧、功能严重减退者,均无需再次手术翻修者。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ROM、VAS和H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未次随访时,UKA组膝关节ROM、VAS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TKA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FTA和MPTA均显著改善(P0.05),而PTS均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FTA、MPTA和PT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采用UKA的近期临床效果优于TKA。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流程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8月全麻下初次单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疾病类型、合并症、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容量,手术时间及时刻、术后是否留置引流管、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中、术后补液量以及手术当天总补液量,手术当天小便量。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留置或未留置尿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肌间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形成,切口红肿渗出,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尿路感染。结果205例患者中41例术后留置尿管,发生率为2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后留置引流管、手术当天总补液量和小便量是初次单侧TKA术后留置尿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手术当天小便量多是初次单侧TKA术后留置尿管的危险因素(P<0.05)。与留置尿管组相比,未留置尿管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流程下,男性和手术当天小便量更多的患者在全麻初次单侧TKA后需留置尿管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僵硬与对侧膝关节置换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TKA的病例及随访资料,根据TKA术后12个月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僵硬评分,分为非僵硬组、僵硬组。比较2组患者对侧膝关节行TKA的时机,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Wilcoxon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非僵硬组、僵硬组分别在初次TKA术后(31.1±1.4)个月、(23.9±1.5)个月行对侧膝关节TKA,两组患者行对侧TKA时间间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6.130,P<0.05;Wilcoxon检验χ2=18.286,P<0.05)。 结论初次TKA膝关节后关节僵硬的患者,行对侧TKA的时机会提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研究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75岁以上高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风险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股骨关节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连续收治的经UKA治疗的67例(67膝)75岁以上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应用TKA治疗的65例(67膝)75岁以上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按1∶1配对,配对条件为性别及术侧相同,年龄相近,影像学病变程度相似。评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75岁以上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输血、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等项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或2检验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及风险差异。结果 UKA组和TKA组患者年龄与随访时间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失访2例,2例UKA和3例TKA因非手术相关疾病死亡。UKA组和TKA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1.1)d和(9.2±2.0)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3,P0.05)。术前两组血红蛋白相近;UKA术后血红蛋白(108.8±13.1)g/L,输血1例;TKA术后血红蛋白(90.0±15.7)g/L,输血61例。TKA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UKA组(t=7.544,P0.05);TKA组术后输血比例明显高于UKA组(61/67 vs 1/67)。两组术前HSS评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UKA组术后关节活动度优于TKA组,(123.5±9.1)°vs(120.1±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5);但两组HSS评分、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KA组的术后并发症:假体周围感染1例,切口并发症3例;心血管并发症10例;急性精神障碍11例;脑血管并发症3例;呼吸系统并发症3例;消化系统并发症3例;泌尿系统并发症9例。UKA组的术后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3例;急性精神障碍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2例;消化系统并发症1例;泌尿系统并发症2例。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选择UKA治疗,相比TKA,不仅有效,而具有并发症少、输血率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将156例膝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KA组(64例,采用UKA治疗)和TKA组(92例,采用TKA治疗)。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术后第1、3天TKA组均显著低于UKA组(P<0.05)。总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UKA组均少(低)于TKA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3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术后3个月UKA组高于TKA组(P<0.01)。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UKA组大于TKA组(P<0.05),伸直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全负重站立、正常行走,无需助行器辅助。结论 UKA和TKA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但UKA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更利于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彩超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0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53例(387膝) TKA患者,按照术前下肢动脉彩超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151膝和病变组236膝,病变组下肢动脉彩超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所有病例在半程止血带下行TKA。术后比较两组切口并发症、VTE发病率。[结果]病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增加血管病变的发生也增加。两组中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男性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女性高。两组间并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切口并发症、VTE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病率更高(P0.05)。[结论]经彩超诊断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TKA术是安全的,未增加术后切口并发症、VTE风险。糖尿病是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接受传统生长棒手术并最终融合后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传统生长棒治疗并最终行融合术的143例EO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首次传统生长棒术前、围手术期、延长手术过程中、最终融合手术期间等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术后是否行翻修手术,将患儿分为翻修组和未翻修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EOS最终融合术后面临翻修的风险因素。结果最终融合术后翻修手术发生率为18.18%。翻修组和未翻修组患者首次传统生长棒手术期间的生长棒深度、跨越节段、冠状面T1-S1长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延长时间、感染、锚点相关并发症、交界性后凸、侧凸进展、非计划手术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最终融合术时的万古霉素粉应用、主弯Cobb角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长棒跨越的节段数量、生长棒治疗时间、生长棒延长时的侧凸进展,均是翻修手术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EOS最终融合术后具有较高的翻修率,受多项因素影响,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利用"pie-crusting"技术处理不同膝内翻程度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在周口骨科医院关节科行TKA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根据膝关节内翻角度是否超过20°,分为重度内翻组、非重度内翻组。对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影像学"髋—膝—踝(HKA)角"进行t检验,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37例研究对象,随访26~68个月。重度内翻组21例、非重度内翻组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t=0.231)、性别(χ~2=27.493)、身体质量指数(BMI)(t=-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膝关节ROM(t=-7.323)、KSS评分(t=-2.407)、HKA角度(t=5.654)等比较,重度内翻组明显劣于非重度内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KA术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ROM(t=1.381)、KSS评分(t=-1.093)、HKA角(t=1.458)均较术前得到改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2.7%),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骨性愈合;手术切口皮肤红肿1例(2.7%),予以碘伏纱布湿敷,术后2周拆线,该病例共随访58个月,期间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1例(2.7%)患者出现了假体无菌性松动,采用了髁限制性假体进行翻修。结论在TKA术中利用"pie-crusting"技术和综合方法处理软组织平衡,可以使不同程度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患者也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作者分析了106例(108膝)人工膝关节慢性感染的二期翻修术资料,包括31项危险因素列入研究范围。结果:16例手术失败,2年内成功率为91%,5~10年内成功率为84%。多变量分析显示强失败因素包括:肥胖(体重指数≥30kg/m~2)、手术时间长(4 h)、痛风以及细菌为肠球菌。术前需要与患者在这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2月14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记录两组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重指数、术中出血量、D-二聚体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及合并内科疾病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下肢静脉彩超确诊TKA患者术后发生DVT 12例,发生率为8.22%。统计分析表明,高龄、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降低、体重指数偏高、合并内科疾病是TKA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于术后发生DVT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明确(P0.05)。[结论]高龄、术前D二聚体升高、体重指数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降低、合并内科疾病是引起DVT的危险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术前化疗栓塞对膝周肿瘤保肢术后疗效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膝周骨肿瘤行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手术患者的52例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骨肉瘤33例,骨巨细胞瘤19例;术前行化疗栓塞24例,同期未行化疗栓塞28例;全部33例骨肉瘤及12例Ⅱ、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行正规化疗,膝关节功能以Enneking标准评价。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18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和最后随访功能评分介入组优于非介入组(t检验,t1=2.073,t2=2.309,P<0.05),早期、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介入组低于非介入组(χ2检验,χ2早=7.590,χ2近=9.137,χ2翻修=10.612,P<0.05);假体松动率、转移率、复发率、截肢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χ2假体松动=3.306,χ2转移=1.716,χ2复发=0.720,χ2截肢=2.809,P>0.05)。结论术前化疗栓塞可使膝周肿瘤保肢术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软组织,有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保留、锻炼和提高,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假体松动无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膝周肿瘤保肢术前应考虑行化疗栓塞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KO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本研究中因患膝单间室重度KOA接受单髁置换术的患者23例(23膝),同时期同术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0例(56膝)。UKA组23位患者22名获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临床随访,1例死亡。平均时间为28.6个月(4个月~7年),TKA组50位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32.9个月(2个月~7年)。对手术前后HSS评分,疼痛缓解,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关节屈曲大于90°时间及屈曲大于120°膝关节数进行比较。结果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无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5.75)分,术后末次随访(86±7.85)分(t=11.53,P0.001);TKA组术前(61±6.53)分,术后末次随访(84±7.92)分(t=18.64,P0.001)。与TKA组比较,UKA组术中出血(t=12.47,P0.001)及术后3d天血红蛋白下降少(t=13.61,P0.001),疼痛缓解相似(2=0.007,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到90°时间短(t=3.97,P0.05),术后能屈曲到120°的比率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膝单间室重度KOA患者的手术治疗,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TKA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基于逻辑回归和XGBoost算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骨科接受TKA手术治疗的3 7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逻辑回归和XGBoost算法预测模型,筛选围手术期出现DVT的预测因素,并比较两者的预测效能。[结果]3 711例患者中,TKA术后共有889例患者发生DVT,总发病率23.96%。单项因素比较表明,与非DVT组相比,DVT组年龄显著更大(P<0.05),低分子肝素和X因子抑制剂使用的比率显著更高(P<0.05),术后6 h早期抗凝比率显著更低(P<0.05)、术前准备时间显著更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更长(P<0.05),手术时间显著更长(P<0.05),术前D-二聚体含量显著更高(P<0.05),术前凝血酶原活动度更低(P<0.05)、术后血磷含量更高(P<0.05)、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夏科氏(Charcot)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TKA治疗15例(19膝) Charcot膝关节病患者。6例8膝采用半限制假体,8例9膝采用旋转铰链膝(RHK)假体,1例2膝分别采用上述假体。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120个月,平均(39.21±33.81)个月。随访过程中,半限制性组1例术后2年术侧髋部疼痛乏力,影响行走,诊断Charcot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可,假体无松动,予保守治疗处理。RHK组1例术后1年因外伤至术侧股骨颈骨折,行保守治疗,随访5年未见异常。1例术后1年因外伤至假体半脱位,行翻修术更换垫片及股骨侧旋转轴,随访至今4年膝关节功能尚可,假体位置满意。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髌韧带断裂,行修补术后治愈。末次随访时,两组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半限制组HSS评分高于RH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限制组关节活动度(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RHK组两时间点间ROM无显著变化(P0.05),半限制组ROM显著高于RHK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及胫骨后倾角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限制组术后髋膝踝角显著小于RHK组(P0.05)。[结论]半限制性假体和RHK假体均可作为TKA治疗Charcot膝关节病的适宜假体选择,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近期结果,远期效果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下肢全长CT相关参数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罹患膝骨关节炎行初次TKA的患者;由同一术者操作;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或手术病史;下肢骨骼畸形或膝关节外畸形;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影响功能康复患者。符合筛选标准的47例(56膝)行初次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39例45膝,男8例11膝,平均年龄为67.9(51~81)岁。19例(22膝)术前采用CT分析(改良组),28例(34膝)术前未采用CT分析(传统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分析手术后下肢力线,定义冠状位角度处于正常偏差范围内的假体在同组所占的比例为下肢力线重建及假体安放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后下肢力线的改善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价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者则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同组术前、后KSS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改良组下肢力线重建准确率为90.9%,较传统组67.6%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2,P0.05)。改良组股骨假体安放准确率为95.5%,较传统组70.6%提高(2=5.139,P0.05)。改良组胫骨假体安放准确率为95.5%,较传统组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7,P0.05)。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减少(Z=-3.673,P0.01),而手术时间(Z=-1.307,P0.05)、术后引流量(Z=-0.260,P0.05)、并发症(2=0.078,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3个月K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全长CT术前分析相关参数应用于初次TKA,有助于提高下肢机械力线重建和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对TKA手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行后路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的167例LDD患者,术后随访18~38个月,观察术后PJK发生情况,分别设为PJK组与非PJK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手术前影像学资料等,组间各项目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确定LDD后路固定融合术后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PJK 25例,发生率14.97%; PJK组与非PJK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骨质疏松、术前PJK角度(PJKA)、年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融合节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OR=3.778)、合并骨质疏松(OR=2.985)、PJKA10°(OR=3.567)、年龄70岁(OR=2.877)是术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D后路固定融合术后易发生PJK,BMI25 kg/m2、合并骨质疏松、PJKA10°、年龄70岁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4-05初次TKA前后均摄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120例膝内外翻畸形,探讨不同程度膝内外翻畸形对TKA术后下肢力线的影响。根据术前髋-膝-踝角(HKA)分为3组,比较3组间术后HKA的差异,并对术前与术后HKA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此外,分析术后下肢机械轴长度(LMAL)相对术前的变化及3组间LMAL平均改变量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肢的HKA、MPTA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PVA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57%(116/134)的患肢TKA术后LMAL比术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侧LMAL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轻度畸形组和重度畸形组中术后HKA在-3°~3°范围内分别占90.48%、81.25%和3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HKA散点图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此外,术前HKA与术前KPVA散点图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51.197,P0.001)。3组间术前KPVA、术前MPTA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内外翻严重畸形可增加TKA术后下肢力线的偏差,TKA术后LMAL大多比术前延长,其中伴有膝内外翻严重畸形延长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 方法随访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科进行治疗的年龄大于60岁可应力下矫正内翻畸形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不包括严重骨质疏松、多间室病变的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2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27例。收集两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中出血、Hb下降、疼痛评分、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天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同一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疼痛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UKA组23名患者中22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7±4)个月。TKA组27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15±5)个月。UKA组和TKA组均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3)分,末次随访(85±6)分(t=-20.0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2±3)分,末次随访(83±5)分(t=-2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UKA组术前(6.5±0.4)分,末次随访(1.3±0.6)分(t=41.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A组术前(6.61±0.45)分,末次随访(1.5±0.5)分(t=46.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KA组与TKA组比较,术中出血量(t=-21.332,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水平(t=-15.470,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达90°需要天数(t=-7.3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末次随访HSS评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单髁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可取得与全膝关节置换相似的近中期疗效,且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手术疗效及术后翻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6-04我院行MIS-TLIF手术的1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依据BMI指数进行分组:BMI25 kg/m~2者纳入正常组,25 kg/m~2BMI29.9 kg/m~2纳入超重组,30 kg/m~2BMI34.9 kg/m~2纳入轻度肥胖组,BMI≥35 kg/m~2纳入中重度肥胖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比较其手术疗效和术后翻修情况。结果 (1)手术时间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轻度肥胖组中重度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随访期间的VAS评分、ODI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组、超重组、轻度肥胖组和中重度肥胖组2年内的翻修率分别为8.2%、6.5%、6.8%和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改良Charlson合并症评分、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翻修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MI指数较高者行MIS-TLIF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后翻修率上无需比BMI正常者承受更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