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对比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和单纯手法复位组。在手法复位后2天、1周、2周、4周、8周、12周及20周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疼痛、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组纳入487例,手法复位组491例。相比于单纯手法复位,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显著提升了背伸(P=0.024)、尺偏(P<0.001)、掌屈(P=0.003)活动度,降低了复位8周(P<0.001)、12周(P=0.022)、20周(P=0.002)时患者的Gartland-Werley腕功能评分,但没有显著抑制随访期中患者的主观疼痛。结论:指套牵引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可部分地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复位后腕关节的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掌骨持续牵引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复位及财移位的新术式。方法:采用掌骨持续牵引治疗12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结果:由于克服了前臂肌肉的作用,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该法简单,安全,且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悬吊牵引复位法与传统徒手牵引复位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优缺点,探讨悬吊牵引复位法是否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邯郸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70例患者(向桡背侧移位的A2.2、C1型骨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悬吊牵引复位法治疗,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61~83岁,平均(68.49±5.52)岁。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牵引复位法治疗,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63~86岁,平均(70.06±5.31)岁。随访两组患者复位结果、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再移位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周,平均(18.59±2.98)周。观察组无神经损伤、皮肤撕裂等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皮肤撕裂2例,正中神经损伤4例。观察组正中神经损伤、皮肤撕裂等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不良2例,对照组复位不良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发生再移位,对照组3例发生再移位;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0.20±2.12)周,对照组(12.15±2.48)周。两组...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科急诊骨折的1/6~1/4。人类对此种骨折的认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outeau在1783年首先描述了这种骨折,1814年Abraham Colles详细描述了这种骨折的特点,并以Colles骨折命名。1838年Barton、1854年Smith、1887年Dupuytren等又分别详细描述了桡骨远端不同骨折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5种非手术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及影像资料中桡骨长度丢失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小夹板、石膏托、石膏夹板、先夹板后石膏、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各30例.从影像中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及对腕关节功能影响方面对关节外及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关节外骨折:5种固定方法桡骨长度丢失≤(3.5±0.35) mm,桡骨长度丢失不明显;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桡骨长度丢失在(6.47±0.35)mm.结论 对于关节外Colles骨折,非手术疗法疗效可靠确切;非手术疗法不适宜于关节内粉碎性Colles骨折.  相似文献   

6.
小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两种固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三强  陈威  赵继荣 《中国骨伤》2000,13(8):499-499
Colles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上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腕掌屈位固定方法。自叶劲[1] 首次报道小夹板腕背伸位固定方法后 ,我们亦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并与腕掌屈位固定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腕掌屈位固定组 (A组 ) 2 9例 ,男 12例 ,女17例 ;年龄 12~ 6 4岁。无移位骨折 5例 ,移位骨折 1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5例。腕背伸拉固定组 (B组 ) 13例 ,男 7例 ,女6例 ;年龄 13~ 6 2岁。无移位骨折 2例 ,移位骨折 9例 ,轻度粉碎性骨折 2例。除A组 1例为外院治疗一周后再移位者外 ,均为新鲜骨折。2 治疗方法A组 …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学和力学薄弱的地方,一旦受外力则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常造成功能障碍和痛苦.  相似文献   

8.
陈敏  白龙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34-736
目的研究高分子夹板对于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高分子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125例,男81例,女44例;年龄3~72岁,平均32.5岁,病程为0.5~72 h,平均5.6 h,均有外伤史,采用Anelerson评价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4个月,临床愈合时对位对线良好109例,16例略向背侧移位1~2.5 mm,最终功能:109例腕前臂活动稍受限,但均无碍日常功能。按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定,优109例,良16例。结论采用高分子石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组合式撑开器辅助钢板内固定在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采用组合式撑开器辅助复位治疗32例难复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按照1∶1匹配设立非撑开器组,共32例患者。撑开器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4.9±15.8)岁(范围18~7...  相似文献   

10.
洪海斌 《中国骨伤》2021,34(2):108-113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25例,A3型5例;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6(59.77±8.03)岁;按照AO分型,A2型24例,A3型6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情况,并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3(11.90±0.80)个月;拆除夹板时间42~60(50.20±4.94)d,拆除夹板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观察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7±1.16)mm、(12.83±3.25)°、(-21.17±3.36)°,治疗8周后分别为(10.10±1.75)mm、(24.30±3.16)°、(9.40±2.13)°;对照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0±1.43)mm、(12.83±3.10)°、(-21.50±3.38)°,治疗8周后分别为(8.90±1.24)mm、(21.20±2.91)°、(6.16±2.94)°;治疗前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90.97±7.92)分与对照组(84.77±9.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其中观察组优18例,良10例,可2例;对照组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比传统手法牵引复位固定更具优越性,牵引稳定可靠,复位效果好,并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背侧双钢板与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0例;年龄31~65岁,平均50.7岁;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3型2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1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双钢板组(采用背侧双钢板固定)11例和T型钢板组(采用掌侧T型钢板固定)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倾角、术后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术后早期并发症、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背侧双钢板或掌侧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背侧双钢板技术手术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并发症较掌侧钢板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斜)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2年3月-2007年3月间的不稳定型骨折96例103侧进行分析,其中钢板内固定42例45侧,其余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12~63个月,平均33.5个月。按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是86.67%,其中A2,A3型为92.31%,B,C型是84.38%;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则分别为71%,88.20%,63.40%。两组的A2,A3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C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A2,A3型骨折,两种治疗方法优良率差别不大;对B,C型骨折,(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要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治疗与石膏固定的效果。方法 将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治疗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用Dionst标准行功能评估、Stewart标准行解剖学评估。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优于石膏组 (P <0 0 5 )。结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外固定器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92例(97侧)分别采用3种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或树脂夹板)或石膏外固定(A组)、克氏针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B组)、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或辅以石膏短期外固定(C组)。对3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92例均获随访,时间6~21个月。3种治疗方式的优良率为:A组88.6%,B组89.6%,C组85.7%。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法均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均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36例(41侧)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其中26例(30侧)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男10例11侧,女16例19侧;年龄51~73岁,平均61.6岁;左11侧,右19侧.按AO分型:A3型4侧;B1型4侧,B2型6侧,B3型4侧;C1型3侧,C2型4侧,C3型5侧.10例(11侧)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男3例3侧,女7例8侧;年龄53~78岁,平均56.2岁;左4侧,右7侧.按AO分型:A3型2侧;B1型2侧,B2型1侧,B3型2侧;C1型1侧,C2型1侧,C3型2侧.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 h.内固定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主要骨块的移位方向选用掌侧或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外固定组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根据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内固定组优19侧,良9侧,可2侧,优良率为93.3%;外固定组优2侧,良4侧,可1侧,差4侧,优良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3,P=0.030). 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的疗效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76例,采用Gartland等腕关节评分进行功能评定,并采用PRWE评分了解患肢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4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7.8%,掌侧斜“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PRWE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除少数经关节面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保守治疗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大多数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应尊重患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复位夹板外固定和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广东省中医院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夹板组,15 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4 例)治疗的29 例中老年(≥45 岁)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骨质疏松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 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 个月.两组患者在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PRWE)量表总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够达到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费用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快速程序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德华 《中国骨伤》2009,22(7):553-553
Colles骨折多有不同程度的餐叉状移位,骨折后疼痛较敏感,整复时由于完整的尺骨支撑,尤其是陈旧性骨折难以挤压解剖复位。自1988年1月至2005年12月,根据前臂及腕部的生理特性及骨折部位特性,采用快速程序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10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梅越峰 《中国骨伤》2000,13(12):748-748
Colles骨折为常见病及多发病 ,治疗方法颇多 ,作者自1986~ 1997年间采用手法复位 ,应用石膏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 397例 ,获得随访的 2 96例 ,不论用何种手法复位 ,本文就其外固定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397例 ,男 2 15例 ,女 182例 ;年龄 1~ 99岁 ;单纯骨折 86例 ,粉碎性骨折 176例 ,嵌插型骨折 135例。其中下尺桡关节脱位 91例 ,尺骨茎突骨折 86例。右侧 2 5 9例 ,左侧 12 7例 ,双侧 11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 1~ 2 4小时。2 治疗方法单纯性骨折 86例 ,骨折无明显错位及无不稳定因素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 ,…  相似文献   

20.
钮心刚  李国  严力生 《中国骨伤》2012,25(10):856-860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有效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选取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107例,其中男48例,女59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7岁。采用直接掌侧入路结合LCP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5例,Henry入路结合LCP固定52例,对两组的手术特点、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并发症、旋前方肌修复率进行比较。术后1年随访时比较两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影像学评分。结果:直接掌侧入路组、Henry入路组骨折显露时间分别为(21.18±1.69)min、(12.56±1.35)min,手术时间分别为(89.90±4.86)min、(61.58±4.37)min,术后正中神经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4.55%、5.77%,旋前方肌修复率分别为52.73%、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直接掌侧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3.25±2.29,优良率为90.91%;Henry入路组Gartland-Werley评分为2.92±2.13,优良率为9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及影像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nry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相比较具有解剖简单,操作容易,旋前方肌修复良好,术后正中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建议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优先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