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能华 《河北中医》2003,25(10):728-730
目的 观察益气通脉法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方法  6 4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4例采用益气通脉法 ,服用中药治疗 ,对照组 30例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 2个月 ,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肢体疼痛、麻木症状及肢体皮色、皮温、创面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 )和血脂 (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P <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明显 (P <0 .0 5 )。结论 益气通脉中药具有降脂、抗凝、去纤、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疗效确切 ,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进行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CMSS评分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M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优,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芒针联合纤溶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纤溶酶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纤溶酶组采用纤溶酶进行治疗,联合组在纤溶酶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芒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8、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足背动脉和腘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L-6、IL-18、CRP和Hcy水平均低于纤溶酶组(P0.05),联合组足背动脉和腘动脉血流量、血管内径高于纤溶酶组(P0.05),联合组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纤溶酶组(P0.05),联合组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低于纤溶酶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纤溶酶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纤溶酶组(P0.05)。结论芒针联合纤溶酶治疗可显著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症状,抑制IL-6、IL-18、CRP和Hcy的异常表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六味通脉胶囊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O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ASO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ASO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及P<0.01);治疗组在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循环内皮细胞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六味通脉胶囊能明显改善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泉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同时采用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两组纤维蛋白原、高切血黏度、D-二聚体、血浆黏度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益气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能更好地调控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相关指标,改善脑血液循环,加快病情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王靖宇 《新中医》2022,54(11):206-209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龙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63-1064
目的: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作用。方法: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NO、ET-1水平。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T-1水平,而使NO水平升高。结论:葛根索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邓碧珠 《西部中医药》2007,20(12):21-2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法莫替丁治疗,并观察疗效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聚积指数及血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6%及86%,均高于对照组的30%及6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还原黏度、聚积指数及血细胞比容指标都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结论: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能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应用自拟化癥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自拟化癥止痛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1%(39/4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8.1%(32/4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F_(2α)、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PGE_2、β-EP及P浓度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并以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癥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PD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前列腺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朱建波  顾红红 《新中医》2017,49(4):97-100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及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癥胶囊。2组均用药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腹痛、腰骶痛、经量多及带下量多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通脉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Ⅰ期)的疗效并分析疗效机理。方法选取90例I期不同证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服用温阳益气通脉方加减治疗。结果 90例中,显效71例,有效13例,改善5例,无效1例,一般服药1~2周开始见效,下肢凉、麻、酸胀等症状缓解。其中1个疗程有效67例,临床总有效率98. 89%。结论温阳益气通脉方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Ⅰ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陈媛 《河南中医》2015,35(1):84-8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高切变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各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加味阳和汤治疗寒凝血瘀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寒凝血瘀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阳和汤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2%)高于对照组(76.3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均有提高,内皮素-1(ET-1)水平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寒凝血瘀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对体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进行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14.
余剑灵 《新中医》2019,51(2):73-7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多西环素片,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寒凝血瘀证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寒凝血瘀证症状(下腹胀痛、带下量多、形寒肢冷、带下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及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4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调节血液流动性、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桃红四物汤低、中、高浓度组,造模后8周观察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血脂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浓度桃红四物汤组的血脂水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ASO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机理为改善血液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郄穴为主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手少阳三焦经之郄穴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养老为主,配合电针病变颈椎旁夹脊穴治疗急性期血瘀型颈椎病32例,并随机选择31例以常规针刺颈段夹脊穴治疗作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平均疗程20.2±3.1d,疼痛积分3.47±1.45;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平均疗程26.5±1.8d,疼痛积分5.67±1.52。经t检验,P<0.001。疗效经Ridit分析,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有改善。表明两组疗效、平均疗程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既能提高疗效,又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SH、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较单纯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血流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疗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溶栓、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血细胞比容)、FIB、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统计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血栓溶解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值、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细胞比容及血清FIB、D-D、TNF-α、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7%(51/55),血栓溶解总有效率为87.3%(48/55),对照组分别为74.6%(41/55)和61.8%(34/5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通脉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明显改善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肿瘤合并血瘀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仅接受化疗治疗,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接受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外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血液中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 K 值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合并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血瘀证症状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够使患者血液黏度迅速降低,在临床中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