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病,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方法]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物累及右侧跟骨,经肿物刮除术和植骨术后恢复良好。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右侧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病,对于单纯的动脉瘤样骨囊肿,肿物刮除术和植骨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在动脉瘤样骨囊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采用病灶清除、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治疗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根据囊肿范围选择植骨材料,并与rhBMP-2混合后填充囊腔内。将开窗所取得的骨块进行上述处理后回植于骨缺损处。结果 1例出院后3 d出现切口周围肿胀、渗液,再次入院经换药等对症处理1周后切口愈合;其余9例切口均一期愈合。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12~2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摄X线片检查显示骨愈合良好,未出现对异体骨的免疫排异反应,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无复发。结论 rhBMP-2作为成骨细胞的诱导因子能有效促进骨再生及修复。rhBMP-2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手术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成骨可靠、安全性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为骨肉瘤张宏冯乃实董荣华李瑞宗白景文动脉瘤样骨囊肿属血管畸形,系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呈膨胀性、出血性骨破坏。病灶区无肿瘤细胞[1]。因此,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一直难以接受。以往报告动脉瘤样骨囊肿恶变13例,均以放射治疗为诱因[2,...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假设动脉瘤样骨囊肿通过内部骨化存在自愈潜能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微创的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方法。即用脱矿物质骨粉混合自体骨髓注入骨囊肿内,从而使病变停止进展,并自行骨化。我们提出假设,即为了诱导骨质愈合。骨囊肿细胞只需要对诱导材料的作用产生反应,而囊肿刮除术或扩大的外科手术是不必要的。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这种新方法对于骨囊肿的治愈情况,及其治疗本病的复发率的因素。方法:对13例经活检确诊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经小切口向病灶内注入脱矿物质骨和自体骨髓混合骨泥。研究组中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16.6岁。病灶部位位于长骨者6例,骨盆5例,位于肩关节盂和跟骨者各1例。其中5例患者既往未经任何治疗,1例经术前栓塞,其余7例患者为治疗后复发者。结果:经过平均3.9年的随访,其中11例患者获得治愈。结论:该微创方法能够促进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自愈。采用该治疗方法不再需要进行刮除术。能够避免过大的外科手术及失血,并且对于位于类似骨盆这样不容易暴露部位的病灶,可以使操作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5.
骨海绵状血管瘤是骨血管瘤的一种,属于骨的良性病变,但容易形成骨瘤样变异及错构瘤,也有人认为是真正的肿瘤。骨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椎体,而出现在四肢的极少,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根据国内骨良性肿瘤病理统计,需要治疗的骨血管瘤占所有良性肿瘤的2.1%,但若任由其持续发展,它会侵犯、破坏临近组织,引起肢体活动障碍、畸形或并发出血、感染,严重者甚至致残截肢。由于四肢骨海绵状血管瘤有诊断困难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截指的风险,为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本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特点,现笔者报道1例股骨颈及大转子海绵状血管瘤并复习文献,就其诊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样骨囊肿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采用刮除植骨或病灶刮除后骨水泥充填等方面进行处理,并对其临床表现,X线照片,血管造影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中仅1例术中前确诊,囊肿刮除植骨9例,骨水泥充填6例,均疗效满意,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样病变,极易误诊,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刮除植骨效果良好,对年龄较大可采用骨水泥充填。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Brodie骨脓肿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典型B rod ie骨脓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9例经手术和其它治疗证实的B rod ie骨脓肿的放射学和病史资料,包括X线、CT和MR I资料,研究其中14例非典型B rod ie骨脓肿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分析其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结果14例非典型B rod ie骨脓肿中单发11例,多发3例,有9例发生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骨结核,4例误诊为骨样骨瘤,2例误诊为骨母细胞瘤。不典型表现为:发生部位不典型、硬化环不连续或硬化区域较大,骨破坏区内密度混杂,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15例典型的B rod ie骨脓肿表现为长骨干骺端小圆形或椭圆形均匀透亮破坏区,周边见高密度硬化环,无骨膜反应。结论B rod ie骨脓肿影像学表现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应与骨结核、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等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7):1627-1628
<正>影像学表现为包绕骨干的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少见,本例术前MRI检查考虑血管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动脉瘤样骨囊肿,谨报道此例以供参考。1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左大腿中段前侧包块4个月。患者4个月前有左大腿锻炼时突发肌肉拉伤疼痛史。入院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余特殊异常。X线片检查左股骨干中上段局部呈椭圆形骨质低密度改变,前侧骨皮  相似文献   

9.
冻干骨块在四肢骨肿瘤刮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采用冻干骨块植入 ,修复四肢骨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术后遗留骨缺损3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年龄 8~ 35岁。上肢 9例 ,下肢 2 1例。骨囊肿 9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8例 ,骨巨细胞瘤 4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 2例 ,骨化性纤维瘤 4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 3例。所用植骨材料均来自山西太原医用骨库冻干骨块。根据病变的范围开一骨窗 ,将瘤体刮除干净 ,再用碘酊和酒精灭活 ,生理盐水冲洗。植骨前 30分钟将冻干骨块复水 ,充填于肿瘤或瘤样病变刮除后的骨缺损内。本组骨…  相似文献   

10.
曹洪 《骨科》2016,7(1)
骨囊肿(bone cyst)是常见的骨组织良性瘤样病变之一,其特征是骨内的囊性病损,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以股骨及肱骨上端最为常见,股骨颈骨囊肿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作者利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合并颗粒植骨治疗股骨颈骨囊肿1例,临床效果满意,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带血管蒂的骰骨瓣移植治疗跟骨囊肿、低毒性感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3例14处病变(其中1例双足跟骨低毒性感染)采用带跗外侧动脉骰骨骨瓣、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跟骨骨囊肿8例,低毒性感染5例.结果术后随访1~5年,13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骨囊肿、感染无复发,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带血管蒂的骰骨骨瓣移植是治疗跟骨病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Osteoset人工骨颗粒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骨囊肿患者均采用病灶刮除+Os-teoset人工骨颗粒植骨治疗。男9例,女6例,年龄3-35岁,平均17.5岁。骨囊肿平均4 cm×2.3 cm×1.5 cm大小,术中植入Osteoset人工骨颗粒5-40 g。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5年,平均18个月,无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无一例复发。结论病灶刮除+Osteoset人工骨颗粒植骨是治疗骨囊肿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PA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单纯性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的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病例资料共61例,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5~75岁,平均(25.3±9.28)岁。该组病例中病灶常见好发部位依次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股骨远端,伴病理性骨折5例。外科手术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辅助治疗措施包括酒精灭活、高速磨钻磨除瘤壁等,对病理性骨折或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40~156个月,平均(92.3±6.82)个月。58例病灶植骨获得骨性愈合,肢体功能优良,效果满意。3例病灶复发(2例行边缘切除关节假体置换;1例予以再次病灶刮除植骨术,病变部位获得骨性愈合,效果满意),复发率4.9%。3例发生异体骨排斥反应,经抗炎换药治疗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病灶刮除植骨是治疗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有效手段,局限性的切除并未增加病灶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29岁,2005年4月6日因扭伤致左踝关节肿痛,活动不利而至我院骨伤科门诊就医,常规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及骨质破坏,遂按左踝关节扭伤而给予自制膏药外敷,加以活血止痛中成药内服等对症治疗。治疗2个月患部肿痛无明显好转,于6月20日复诊。局部CT扫描提示,左距骨溶骨性破坏,边缘光整,外周软组织肿胀。为进一步明确诊治,以左距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收治入院。患者否认家族遗传性、传染性疾病史,无家族肿瘤史。患者左内踝局部隆起,触诊可见以内踝为中心6 cm×8 cm肿块,质韧,边界尚清,推之不移,压痛明显,皮温略高,皮色如常,左足背伸、跖屈…  相似文献   

15.
蔡卓  杨卿  郭风劲 《骨科》2014,5(4):252-256
原发性肿瘤在脊柱肿瘤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但因其破坏骨质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治疗上的困难.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血管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肉瘤这九类较常见的原发性脊柱肿瘤的特点及最新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脊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造骨(CPC)修复骨缺损33例近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自固化磷酸钙(CPC)为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人造骨材料,它解决了长期困扰骨科的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方法]选用国产CPC修复骨缺损33例,年龄7~43岁,平均23.2岁。骨缺损部位为股骨上端、肱骨上端及股骨颈部、指骨、股骨下段、胫骨上端。骨缺损范围为1 cm×0.5 cm×0.5 cm~15 cm×3 cm×2 cm。骨缺损病因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及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瘤及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及组织性黄色肉芽肿。修复方法是彻底病灶清除,石炭酸、酒精灭活瘤细胞,彻底止血,CPC填充,封闭骨窗。[结果]CPC固化时间在15~30 m in,平均20 m in。临床使用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3个月后逐渐出现降解。随访最长30个月,最短13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X线片示CPC与宿主骨直接愈合,接触紧密无间隙、无脱落。[结论]CPC是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跟骨骨囊肿刮除后自体髂骨结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治疗跟骨骨囊肿的疗效。方法骨囊肿刮除后以自体髂骨结合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1:3)治疗9例跟骨骨囊肿,采用临床指标和放射学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随访0.5—2年,平均1.2年。9例术后2周内均有不同程度切口疼痛,经治疗后好转。术后6个月除1例轻微疼痛外,其余疼痛消失。临床治愈时间3~5个月,平均3.3个月。结论自体髂骨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骨囊肿刮除术后骨质缺损区可通过爬行替代作用成骨,此方法治疗跟骨骨囊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2-07—2016-12间12例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术前诊断为肾上腺库欣综合征,因为皮质醇节律升高,有典型皮质醇增多症及高血压的临床表现。1例患者因为醛固酮明显升高及合并高血压临床表现,术前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为合并对侧肾嫌色细胞癌,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转移瘤。由于缺乏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十分罕见,12例患者术前均被误诊。结果 6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6例患者接受后腹腔镜肾上腺全切术。病理结果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包膜完整,质地软,切面常为棕色、黄褐色、暗红色,可有钙化、出血、网状分隔等表现。镜下可见增生并扩张的血管。管壁薄,多不规则,有时管壁伴有玻璃样变,部分合并钙化、纤维囊壁形成、富含脂肪组织、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未见复发转移。所有异常的肾上腺激素都在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通常没有内分泌功能而且预后较好,术前易误诊。有功能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激素特征并无特异性,但激素分泌异常也不能排除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而且提示有伴随其他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颈 4- 5骨母细胞瘤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青少年 ,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者 ,其中 2 0~ 30岁病人约占70 %。男性多于女性 ,其比例约为 2∶ 1。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 ,但不重。疼痛不是骨母细胞瘤一定有症状。局部可以出现压痛性肿块 ,病变侵及胸椎时 ,常主诉背痛 ,或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甚至截瘫。如病变侵及腰部 ,则可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骨母细胞瘤常发生在扁平骨与脊柱。有 6组共 2 98例报告统计 :骨母细胞瘤发生在脊柱者达 30 %,在长管状骨者为 34 %(下肢多 ,上肢少 ) ,15 %发生在颅骨、下颌骨、上颌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临床资料,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1987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32.5岁.因足踝部外伤摄X线片发现12例,因足跟疼痛摄X线片发现4例.伴踝部骨折4例.骨髓寞1~3 cm.单侧13例,双侧3例.分析X线片、CT,并随访其骨结构变化.结果 X线片示骨髓窦呈类圆形8例,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4例.6例行CT检查,CT示跟骨大小外形正常,边缘光整;跟骨体部局限性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稀疏排列的骨小梁影,垂直走行的骨小梁断面呈小点状致密影;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向周围逐渐过渡,部分边缘清楚,可略有硬膨胀.其中2例因术前诊断为骨囊肿而行手术刮除,术后1例病理诊断为脂肪组织,另1例术中发现为脂肪组织;4例准备行骨囊肿手术前再次会诊,纠正为跟骨骨髓窦而免除手术.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年.患者病情无变化,X线片示骨结构无变化.结论 跟骨骨髓窦临床少见,认识该病可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