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LIF组(采用OLIF治疗,20例)和MIS-TLIF组(采用MIS-TLIF治疗,2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采用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及OD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OLIF组短(少)于MIS-TLIF组(P<0.05)。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OLIF组均优于MIS-TLIF组(P<0.001),术后疼痛VAS评分、ODI、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OLIF术中出血量更少,在恢复腰椎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斜向腰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7-03—2018-03分别采用OLIF与TLIF手术治疗的5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TLIF组26例,OLIF组2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椎滑脱复位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6个月随访。与TLIF组比较,OLIF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3 d、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6个月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与OLIF组术后3 d、6个月时腰椎滑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早期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其在保护腰椎后方结构的同时减少了对椎管的干扰,有效地提供前中柱支撑,更好地恢复椎间高度,并扩大椎间孔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斜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DL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OLIF治疗15例(OLIF组)、采用TLIF治疗15例(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融合、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恢复情况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5±2.3)个月,末次随访时OLIF组均获得椎间融合,TLIF组1例未完全融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ODI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 d时OLIF组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种术式治疗DLS近期临床疗效良好。OLIF创伤小,ODI、椎间和椎间孔高度恢复优于TLIF。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35例,其中采用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13例(OLIF组),男7例,女6例;年龄48~75岁(56.2±15.4岁)。采用后方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22例(TLIF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38~76岁(48.2±2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腰痛和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O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小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23.1%),TLIF组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22.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72个月(35.4±21.9个月),OLIF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分别为7.6±1.1分、7.8±1.1分、(58.9±10.8)%,1.7±0.3分、1.8±0.2分、(19.6±1.5)%和0.7±0.3分、0.7±0.3分、(18.3±0.7)%;TLIF组分别为8.0±1.0分、8.0±1.0分、(57.4±11.5)%,1.8±0.3分、1.9±0.3分、(20.9±1.2)%和0.5±0.1分、0.5±0.2分、(19.2±0.8)%;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锚式腰椎侧方融合器行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安全、有效,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62例。采用OLIF治疗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58.2±14.5岁;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6±11.7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和患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通过测量腰椎正侧位X线片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IDH)、椎间孔高度(IFH)、椎间孔面积(IFA)改变情况比较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8.4±8.2个月(8~36个月)。OLIF组术中出血量129.2±15.2ml,手术时间81.2±17.4min;PLIF组术中出血量205.6±23.8ml,手术时间127.8±26.2min,OLIF组均较PLIF组显著降低(P0.05)。OLIF组未发生血管、神经、腹膜、脏器损伤等术中并发症,PLIF组出现3例术中硬膜囊破裂,行术中硬膜囊修补术,其中2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O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39±0.82分、1.43±0.58分、(20.61±4.2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97±0.66分、1.22±0.75分、(13.47±4.56)%。P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2.75±1.28分、1.54±0.79分、(21.88±5.94)%;末次随访时腰痛、患肢痛VAS评分、ODI为1.60±1.14分、1.61±1.15分、(15.12±4.71)%。两组术后VAS评分与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10.54±0.88mm、20.86±2.67mm、206.24±11.45mm2;PLIF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分别为8.52±1.27mm、23.18±2.26mm、227.74±12.89mm2。两组末次随访时IDH、IFH、IF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LIF和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疗效一致,但OLIF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在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IF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9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椎间隙高度,观察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术后2周、12个月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91例(97.85%)植骨融合。无植骨吸收、脱落、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结论 OLIF术中植入同种异体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及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术后椎间融合器(Cage)移位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7年3月因腰椎术后Cage移位进行翻修手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应用OLIF进行翻修(OLIF组),22例应用PLIF进行翻修(PLI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初次手术至翻修手术间隔、初次融合节段数、Cage移位椎间隙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age移位椎间隙的节段性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以及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d及3、6、12个月行腰腿痛VAS评分评价,术后3、6、12个月行ODI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测量Cage移位椎间隙的SL、DH及LL并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判断新植入Cage椎间隙融合情况。结果 OLIF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LIF组(t=-12.425,P=0.000);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OLIF组2例(11.1%)术后出现大腿麻木,1例(5.6%)出现屈髋无力;PLIF组2例(9.1%)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9,P=0.642)。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SL、LL、DH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OLIF组SL和DH显著大于PLIF组(P0.05),两组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T检查示手术椎间隙均骨性融合,按照Bridwell分级标准,OLIF组Ⅰ级12例、Ⅱ级6例,PLIF组Ⅰ级13例、Ⅱ级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6,P=0.627)。随访期间均未出现Cage再移位或下沉,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OLIF及PLIF治疗腰椎术后Cage移位可获得相似的临床效果。OLIF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恢复Cage移位椎间隙SL及D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8-09采用OLIF术治疗的1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横断面椎管前后径及融合节段后凸角度。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量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17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症状,1例出现取髂骨区疼痛,1例出现腹胀,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行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末次随访时15例骨性愈合,2例部分愈合。手术时间平均89.6(55~1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1.1(40~16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1(4~7)d。术后各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JOA评分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时ODI指数、JOA评分较术后3个月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横断面椎管前后径及融合节段后凸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O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管容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目的,并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器置入方向和位置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L4/5或L5/S1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融合器置入方式分为斜向置入组(斜向组,100例)和横向置入组(横向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手术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行X线片、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植骨面积、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边缘的距离;术后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Brantigan评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统计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断裂和再发生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BMI及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ODI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中使用融合器的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椎间隙平均植骨面积横向组(322.26±32.36mm2)大于斜向组(198.40±22.08mm2)(P0.05);斜向组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左右侧距离分别为8.5±1.2mm、21.2±1.5mm,距椎体后缘距离4.2±0.5mm,横向组椎间融合器距离椎体左右侧距离分别为13.1±1.8mm、14.2±1.4mm,距椎体后缘距离9.8±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融合率横向组(90%)大于斜向组(71%)(P0.05),12个月、24个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丢失度横向组(1.8±1.6mm)低于斜向组(2.6±1.7mm)(P0.05),植骨面积横向组(423.56±23.29mm2)大于斜向组(299.64±21.68mm2)(P0.05);随访过程中斜向组4例出现断钉,5例再发生腰背部疼痛;横向组无断钉,2例再发生腰背部疼痛,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采取斜向和横向置入椎间融合器均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椎间融合器横向置入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早期融合率更高,可减少术后钉棒断裂、腰背部疼痛再发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25-2128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减压术在治疗黄韧带增生所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及其随访结果。[方法]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颈椎后路经椎板间隙减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病例的黄韧带源性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1~76岁,平均41.7岁。记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颈椎生理曲度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后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0±12.5)min,术中出血量约(200±30.5)ml,术后引流量约(90±18.4)ml。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术后2周VAS评分、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维持到术后1个月和3个月。术后2周颈椎生理曲度D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维持到术后1个月和3个月。[结论]经椎板间隙减压术治疗黄韧带源性脊髓型颈椎病减压效果明显。出血量、手术时间、损伤脊髓神经的风险均达到最小化,术后患者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OLIF组和TLIF组。其中OLIF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44~67岁,平均(59.21±9.50)岁。TLIF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46~71岁,平均(60.90±9.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创伤指标主要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临床疗效包括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住院时间及下地活动时间;影像学指标包括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 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融合节段前凸角(fused segment lordosis, FSL)及融合率。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4±9.13)个月。OLIF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切口VAS评分、术后CRP水平均显著小于TLIF组(P0.05)。两组手术节段术后DH、LL及FSL均较术前改善,其中OLIF组DH恢复明显优于TLIF组(P0.05),但两组LL、FSL及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OLIF组:术侧髂腰肌无力2例,融合器沉降1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0%;TLIF组:麻痹性肠梗阻2例,椎管内静脉丛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与TLIF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但OLIF可以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同时更好的恢复椎间隙高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21例,2组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间及同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差异。结果与TLIF组比较,椎间孔镜组出血量少[(94.3±67.7)ml vs.(371.4±164.8)ml,t=-7.130,P=0.000],住院时间短[(6.2±2.0)d vs.(10.5±2.9)d,t=-5.611,P=0.000],但手术时间长[(161.9±44.5)min vs.(111.7±28.0)min,t=4.375,P=0.000]。2组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TLIF在治疗神经根孔狭窄中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可能与初期经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DD)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7-01—2021-01收治的32例腰椎DD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LIF组和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组(LLIF组),每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例数;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价VAS评分和ODI评分,并测量腰椎前凸角(LL)和融合节段前凸角(FSL)。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12个月随访。OLIF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LLIF组,术中输血例数和椎间融合器沉降例数显著少(短)于L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LL、FSL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IF和OLIF均是治疗腰椎DDD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融合手术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腰椎前凸。但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需输血的患者少,以及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经OLIF技术治疗的18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分析术前、术后1周、随访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OLIF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术前比较,18例患者术后1周、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腰痛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OLIF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在腰椎融合术后ASD中应用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机器人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短期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3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利用机器人进行术前规划,安放机器人机械臂,按照术前规划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行减压、椎间融合术。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螺钉置入准确率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指标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反映滑脱程度的Taillard指数、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36例获得随访。术中出血量为(266.8±61.6)m L,手术时间为(115.3±32.8)min,机器人经皮置入单枚螺钉时间为(1.4±0.6)min,术后引流量为(196.4±69.5)m L。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VAS评分、ODI、Taillard指数较术前降低,滑脱间隙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CT显示椎间均达到骨性愈合,未见椎间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机器人经皮置钉辅助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操作安全、简单,置钉准确率高,容易掌握,对于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DH)、椎管横截面积(CSA)及椎间孔面积(FA)。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5个月,平均32.8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OLIF组VAS评分和ODI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侧高度(DH)、椎间隙腹侧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侧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 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疼痛情况。依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标准比较术前与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20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出现2例一过性神经麻痹,未行特殊处理,后期自行消失。3例椎间隙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切口感染,硬脊膜、神经根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40.16±5.33)min,术中出血量(23.92±6.10)m L,住院时间(5.20±1.02)d。术后第1天及4周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6个月ODI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采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分类整理患者术前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前进行对比,并利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出血量8.14±1.26ml,手术时间93.17±19.04分钟;术后1个月、3个月时VAS评分、ODI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疗效满意。结论 PTED治疗LDH临床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阅片、确切的术中定位、个体化的穿刺点及入路的选择、熟练的手术操作是保证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