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癌痛的形势非常严峻,在我国,2000年新发癌症患者180万,癌痛发生率约为40%.65%,其中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为40%,55%,晚期50%-75%。1/4患者未得到任何止痛治疗,其中,中、重度者占20%。西医治疗癌痛根据WHO三阶梯镇痛疗法,予非固醇类抗炎药及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而阿片类药物常有便秘、纳差、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甚至昏迷、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周维顺教授指出运用中医辨证治疗癌痛不仅能以中医药治疗癌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常伴随阿片类药物使用全过程,然而OIC不同于一般的便秘,其是在癌症病躯、癌痛病苦基础上,阿片类药物介入后发生的,多为中晚期癌症患者,中医病机复杂,从内因与外因关系辨证认识,癌痛患者OIC病机显著特点为本虚标实,正虚邪结,整体阴阳失调,临床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等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临床伴随症状.阿片类药物为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是存在便秘、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pioid-inducedconstipation,OIC)通常会存在于癌痛治疗的全过程,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癌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在姑息治疗中约有82%的患者遭受癌痛,全球有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存在中重度疼痛。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此类药物在减轻癌痛症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胃肠道,如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有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发生便秘的发生率高达90%~10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本文就目前中西医对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治疗现况做一综述,期待为临床治疗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这一病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尹艳芬  周晋华 《光明中医》2014,(10):2248-2251
阿片类药物愈来愈广泛应用于治疗癌性疼痛,但其在有效止痛的同时所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突出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西医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癌性疼痛作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症状,极大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阿片类药物可激活中枢阿片受体起到镇痛作用,是治疗癌痛常用的药物。阿片类药物之所以会引起便秘,主要是因为阿片类药物与肠道阿片受体结合,抑制肠蠕动,同时还会增加肠壁平滑肌的肌张力并抑制协调性蠕动从而增加非蠕动性的收缩~([1]),因此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2])。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OIC)是指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  相似文献   

7.
癌痛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癌痛的治疗也影响着整个肿瘤综合治疗结果的评价。WHO推行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法”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阿片类药物是镇痛药物中最主要的部分。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医药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中药与西药的合理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协同作用,而减少副作用。因此,中药配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痛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癌症发生率逐年升高,其导致的癌痛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5l%~61.6%伴有疼痛,目前均把阿片类药物作为癌痛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其使用后却有高达90%的患者会出现便秘。我们采用生大黄敷脐结合耳穴压丸预防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5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的普遍问题,它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已成为癌症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疗效确切的阿片类药物是临床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而其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便秘就是最常见的现象,极易给患者带来心的不适和痛苦,甚至影响止痛效果。笔者以温阳润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在有效控制癌痛的同时常常伴有难以解除的便秘,严重者可以引起肠梗阻。便秘是否解除,决定了是否继续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控制癌痛,因此,解除阿片性便秘是十分重要的。自1999年开始,笔者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阿片性便秘62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止痛原则,中重度癌痛均采用阿片类药物止痛,但阿片类药物最顽固、持久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发病率达80%~90%。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笔者应用癌痛通腑汤联合多库酯钠片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物所致便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对癌痛治疗的误区分析,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方法根据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治疗的160例中晚期癌痛患者,通过使用吗啡注射液和吗啡缓释片,按照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不规范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患者癌痛缓解率降低,并且加大了患者的负担。结论合理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癌性疼痛,亦称癌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癌症患者已超过1000多万,有大量的患者正承受着癌痛的折磨,尤其是晚期患者,有近70%-90%以疼痛为最痛苦的临床表现,近30%的患者经历着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1]),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全球新增约1000万癌症患者,我国约180万人身患癌症,其中约有20%-50%经历过疼痛,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发生率可高达80oA以上。WHO把控制癌痛作为攻克癌症综合规划中的重点之一。癌性疼痛的康复治疗不应该是单纯的止痛治疗,而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心理治疗等的多学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治疗阿片性便秘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在有效控制癌痛的同时常常伴有难以解除的便秘,严重者可以引起肠梗阻。便秘是否解除,决定了是否继续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控制癌痛,因此,  相似文献   

16.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以本虚标实为显著特点,表现为阴阳失调,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燥湿相混,脏气亏虚与痰浊、水湿、饮、瘀、六淫之邪相互胶结并存等正虚(毒)邪结的复杂情形。泻下通便法是中医药治疗OIC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报道采用寒下及润下法较多,而温下法常被忽视,然而结合癌症、癌痛基本病因病机,从内因与外因关系,对OIC中医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析,阳虚寒凝,阴结便秘亦是其常见证型,采用温阳通下法治疗此型OIC,得到理论与临床实践支持,同时应用温阳通下方,进行恰当的药物配伍,对于缓解癌痛等癌症相关症状亦有很好疗效,有益于控制甚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济川煎对癌痛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阳虚型)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阿片类药物后出现便秘不良反应的癌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加味济川煎,对照组给予开塞露40m L纳肛,连续用药观察6天,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济川煎治疗口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阳虚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新增900万癌症患者,其中50%的疼痛为中到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而在晚期癌症患者中,60%-90%伴有疼痛.为此WHO将癌痛列为癌症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1].在我国,由于中医药治疗癌痛的自身特点和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痛舒汤是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癌痛患者的经验方,现对2001-2005年使用痛舒汤治疗的50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2年全球新增约1000万癌症患者,我国约180万人身患癌症,其中约有20%-50%经历过疼痛,晚期癌症病人疼痛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WHO把控制癌痛作为攻克癌症综合规划中的重点之一。癌性疼痛的康复治疗不应该是单纯的止痛治疗,而应该是综合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心理治疗等的多学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癌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性疼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是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形式.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癌痛成为影响有效抗癌计划进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天约有350~400万癌症病人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50%的疼痛为中到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癌性疼痛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对癌痛进行积极治疗是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因此,缓解癌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