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B及其受体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通过结肠镜下收取结肠黏膜标本,其中活动期的克罗恩病(C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各60例,健康对照者50例.使用Western blot对活动期IBD患者发病部位肠黏膜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同期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2 mL,留取血浆,提取血细胞总RNA,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L-12B及其受体IL-12RB1的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IL-12p40的表达.结果 外周血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2B mRNA在CD、UC患者中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RB1的mRNA在CD、UC患者中表达也增高,但只有CD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2B mRNA在CD、UC患者中的表达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RB1 mRNA的表达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及肠黏膜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BD患者中Th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2B与T-bet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81,P<0.01);肠黏膜IL-12B与T-bet和RORγ-t的mRNA表达均呈强正相关(r=0.807,P=0.000;r=0.831,P=0.000).血清ELISA结果显示IL-12p40在IBD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IL-12p40表达高于UC患者(P<0.05).肠黏膜Western blot结果示IL-12p40在CD、UC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只有CD患者IL-12p40蛋白的表达高于UC患者(P<0.05),其受体IL-12RB1、IL-12RB2蛋白在CD、UC中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B mRNA和蛋白在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及病变部位肠黏膜中表达均明显上调.IL-12B可能通过Th1和Th17途径在IBD患者尤其是CD患者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R-4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标本,通过RT-PCR检测肠黏膜中TLR-4 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及ELISA检测血清中IL-8和IL-10的含量.并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C及CD患者TLR-4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51±0.43及1.87±0.31 vs 0.24±0.1,P<0.05);IBD患者肠黏膜中NF-κB转录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IBD各组血清中IL-8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UC组中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UC组患者TLR-4表达水平和IL-8呈正相关,和IL-10呈负相关.结论:TLR-4在IBD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诱导NF-κB活化,增加IL-8的转录和表达和抑制IL-10的表达参与了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朱正明  罗洪亮 《广东医学》2012,33(24):3787-3790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肠黏膜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色胺转运体(5-SERT)、5-羟色胺3受体(5-HT3R)mRNA及其蛋白表达,探讨5-HT系统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BD患者(IBD组)炎症肠黏膜组织和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肠黏膜组织中5-HT、SERT、5-HT3R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IBD组5-TH3R mRNA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同时IBD组5-TH、5-TH3R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3,P=0.013);此外5-HT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度有关,5-HT的表达量随疾病活动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7,P=0.010)。结论5-TH、5-TH3R表达量的上调增加IBD的易感性,并且5-HT的表达量与IBD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L-33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4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IL-3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IL-33水平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IL-33水平有所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UC患者相比,中度和重度UC患者血清IL-33水平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3在IBD患者血清和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在活动性炎症性肠病(IBD)中,胰腺炎相关性蛋白(PAP)m RNA增高已有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IBD中PAP产物及PAP对炎症的作用。患者与方法:分别检测了健康对照组(n=29)、炎性对照组(n=14)、IBD组(n=171)的血清PAP水平。检测了56例IBD患者和13例健康对照者小肠组织向外分泌的PAP。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了解PAP的细胞来源、外源性PAP对细胞因子κB(NFκB)活性、致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亦加以分析。结果:活动性IBD患者血清PA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增高,这一水平与临床和内镜下观察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一氧化氮(NO)在炎症性肠病(IBD)的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论。本研究目的是调查一氧化氮合酶两种异构体(iNOS,eNOS)在IBD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和定位。材料与方法:通过结肠镜检查44例IBD患者犤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20例克罗恩病患者(CD)和16例对照者犦。通过组织化学法(NADPH-黄递酶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来证实组织切片中iNOS和eNOS。进行iNOS免疫反应(IR)细胞的细胞型分析和质量评估及免疫印迹中iNOS的密度测定。结果:UC的炎性黏膜中的iNOS-IR细胞(64±4个细胞/m m2)明显较CD的炎性黏膜中的(4±2个细胞/m m2)多。在U…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金荞麦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动物模型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对IL-6/STAT3转导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5只小鼠分为对照组、UC组、UC+金荞麦片组(每组15只)。利用3%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模型。UC+金荞麦片组通过灌胃行金荞麦片干预。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肠黏膜通透性、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6、STAT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UC组疾病活动指数,IL-1β水平,TNF-α水平,肠黏膜通透性,IL-6、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结肠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UC+金荞麦片组疾病活动指数,IL-1β水平,TNF-α水平、肠黏膜通透性,IL-6、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UC组(P<0.05),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UC组(P<0.05),结肠长度显著长于UC组(P<0.05)。结论:金荞麦可通过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L-18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增殖和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12例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5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对照)的肠黏膜组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8刺激,48h后,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LPMC的增殖情况。结果:IL-18刺激后,CD患者PBMC和LPMC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和对照(P<0.05);CD患者的LPMC增殖率亦高于UC和健康对照。结论:IL-18可激活CD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PBMC和LPMC分泌大量促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CD的发病过程,体内阻断IL-18可能对CD患者免疫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Cs)采用识别型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s)对微生物结构作出识别和反应。在肠道,DCs在介导耐受性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识别肠道DCs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肠道细菌免疫调节紊乱的基础。方法:DCs使用多色流式细胞仪从IBD患者及对照组新分离的黏膜固有层单核细胞中识别。TLR2,TLR4的表达及CD40的激活/突变采用细胞表面标志评定,细胞因子的产生(IL-12、IL-6和IL-10)在无细胞外刺激的状态下通过渗透性细胞内染色评定。结果:在健康对照组,与血液D…  相似文献   

11.
《右江医学》2019,(2):98-10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IL-22BP)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克罗恩病组(CD组)3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35例。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三组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22B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各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活动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0辅助信号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11例克罗恩病(CD)、23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14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LPMC),流式细胞仪测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并用CD40转染的P815细胞株刺激,48h后,收集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CD、UC组PBMC及LPMC中CD40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CD40转染的细胞株刺激后,CD组PBMCIFN-γ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而其LPMCIL-2、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高于UC及对照组(P<0.05)。结论:CD40辅助信号能直接刺激C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CD40在炎症性肠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m 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2.05,P<0.05;F=2.1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40,P<0.05;F=1.9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1.30,P<0.05;F=1.69,P<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m 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7):486-490
目的:探讨愈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PPARγ/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愈肠栓高剂量组、愈肠栓中剂量组、愈肠栓低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栓组,每组8只。治疗14 d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取结肠标本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及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CMDI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而SASP栓组及愈肠栓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结肠组织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0.05)。在对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 p65、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善方面,愈肠栓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0.05)。结论:愈肠栓对UC模型大鼠症状及病理组织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阻断NF-κB信号通路活化,下调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使炎症反应减轻或消除,从而达到治疗UC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表达和肥大细胞的变化,以及两者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2个黏膜标本取自行结肠镜检查的UC患者,对照组肠黏膜取自15名健康成人,半定量RT-PCR检测两组肠黏膜PAR-2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AR-2蛋白表达和肥大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肠黏膜中PAR-2mRNA和蛋白过度表达,PAR-2mRNA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P<0.01)。UC组肠黏膜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R-2蛋白表达于UC肠黏膜表面上皮、隐窝上皮和固有层炎性细胞。病理分级Ⅲ、Ⅳ级肠黏膜PAR-2蛋白表达及肥大细胞数较病理分级Ⅰ、Ⅱ级组明显增加(P<0.05)。PAR-2与肥大细胞数量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的表达、肥大细胞数量变化密切相关,PAR-2可能由肥大细胞分泌的类胰蛋白酶激活而参与UC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LR4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中介导肠黏膜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SAP组采用4.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建模(1 m L/kg),对照组则采用0.9%氯化钠溶液注射。比较两组大鼠小肠的NF-κB活性、TLR4蛋白和m RNA水平,血清TNF-a、IL-6、IL-10水平,以及胰腺、小肠组织病理评分。结果:SAP组大鼠的胰腺、小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a、IL-6、IL-10)水平、小肠NF-κB活性、TLR4蛋白和m 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信号通路在SAP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炎症反应的"闸门",可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调控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引起SAP各器官损伤,可能作为治疗SAP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h、24h、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CD69表达情况;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细胞因子水平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ANP大鼠模型,检测假手术组和造模后6、12、24 h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小肠黏膜TNF-α、IL-6,小肠组织occludin蛋白.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NF-a、IL-6与小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模型组造模后,随造模时间的延长,小肠黏膜TNF-α、IL-6升高,小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评分下降,各时点与同时点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NF-a、IL-6与小肠组织occludin蛋白表达评分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黏膜TNF-α、IL-6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Th细胞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细胞各亚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变化,揭示IBS患者黏膜免疫激活的具体免疫学机制.方法 按照罗马Ⅲ标准收集腹泻型IBS患者27例,部分肠黏膜病理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归为IBS-A组共13例,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者归为IBS组共14例.另将痔疮患者设为对照组16例.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Western印迹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12、IL-1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4、IL-12、IL-17水平.结果 (1)IBS-A组患者肠黏膜Th17比例[M(Q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4.05)比1.25(3.70),P=0.045],而Th1、Th2比例无明显改变;IBS-A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IL-4、IL-12、IL-17表达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BS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的比例以及IL-4、IL-12和IL-17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部分存在肠黏膜非特性炎症,提示肠黏膜存在免疫激活,该免疫状态表现为Th细胞向Th17偏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机制。方法 61例AP患者按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n=31)和轻型组(n=30),另选肠镜检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30),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比较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肠黏膜ZO-1、Occludin的变化。结果对照组ZO-1和Occludin蛋白为棕黄色,染色较强,成点状聚集;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和Occludin蛋白的染色变浅。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和Occludin蛋白光密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0.01)。与轻型组比较,重症组患者肠黏膜光密度水平降低(P<0.05)。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Occludin基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0.01);重症组患者肠黏膜ZO-1、Occludin基因水平较轻型组下降(P<0.05)。轻型组和重症组患者内毒素和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症组患者肠黏膜内毒素和IL-18水平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毒素、IL-18水平与ZO-1蛋白和Occludin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79、-0.64、-0.71、-0.61,P<0.05)。结论 AP患者早期肠黏膜受损,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内毒素和IL-18可能协同或单独参与肠黏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