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强调在小儿未病时应注意食物营养;有病时应顾护脾胃,认为芳香醒脾助运而无壅滞敛邪的白豆蔻,寒温并用,可起到监制调和药性之功,又可针对病因,清除热邪,无苦寒太过之弊.配伍白豆蔻其气芳香,其味不苦,小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白豆蔻在汤剂中宜后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ce ex Gagnep.的干燥果实,性温,味辛,有芳香气,具有行气化湿,健胃止呕之功效。中医常用于湿温、胃痛、泄痢、呕吐等病证。国家药典规定:白豆蔻入煎剂宜后下;但在临床上常发现一些中医师在使用白豆蔻时并未按此规定注明使用方法。现就白豆蔻在汤剂中的用法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3.
脾胃为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之根 ,中医称之为后天之要 ,并有脾喜燥而恶湿之说 ,故健脾化湿乃为临床常用之治法 ,丝简述于下。1 芳香化湿、健脾益胃脾之所以能运化水谷 ,乃由阳气之鼓舞 ,如湿困脾阳 ,则凝滞而不行。故古人有“土爱暖而喜芳香”之论述。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 ,温燥之药可运脾燥湿 ,临床上湿浊内阻、脾运失职所致的脘腹痞满、呕恶反酸、大便稀溏、少食体倦、口甘多涎、舌苔厚腻、脉象濡缓等征象 ,应首先用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苍术等芳香化湿药。《本草正义》对藿香有很高的评价 ,谓 :“芳香不嫌其猛烈 ,温…  相似文献   

4.
陈会 《河南中医》2012,32(9):1236-1237
李新民教授指出小儿尿频的辨证关键在于辨虚实,指出小儿尿频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宜攻补兼施。其在治疗尿频时重视应用芳香辛散药,辟秽化浊,顺应脾胃生理特点,使脾胃气机调畅,运化功能正常,则尿频自愈。  相似文献   

5.
崔述生教授在小儿咳嗽诊疗过程中,除考虑病邪病机因素外,尤重肺脾肾阴之顾护,特别慎用温燥行气药以防伤津耗液助热。倡导凉润温解,免伤小儿娇稚脏腑,以津液助气之宣降;全面通调水道使痰饮绝其生源;多用有凉辛芳香之性诸药以宣散外邪;宣散时多合酸敛甘缓之品。秉持小儿脏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等基本生理病理情况综合全面论治小儿咳嗽。同时注重个体,辨证论治,不泥经方,一人一方。方药重凉润清肺,取麦冬、白前、紫菀、百部润肺;补养脾肾之阴取玄参、生地。次重顾护脾胃,取太子参、茯苓;取芳香辛散凉性药桔梗、荆芥穗解表,免于温燥。  相似文献   

6.
防感香袋的临床与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多发病,占儿科门诊量60%以上,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其预防方法。祖国医学千百年来运用芳香中药预防各种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众多的芳香药物中哪些能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起到预防作用而又无毒副作用?其预防  相似文献   

7.
厌食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系疾病,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朱珊教授擅长在治疗小儿厌食时,从整体出发,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上醒脾益气之药,以芳香之剂振奋脾气,解脾胃之困,使脾胃调和,胃纳自开,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正> 白豆蔻是我国很早就应用的进口中药材,有行气、暖胃、消食、解酒毒等功效,常用作芳香健胃、驱风、镇吐剂。主产于东南亚一带,目前我国仅云南、广东、海南岛等地有少量引种栽培。国内传统习用的白豆蔻商品,历来从泰国及印尼进口,主要有二种:①白豆蔻Amomum kravanh,商品名泰国原豆蔻,②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商品名印尼小白蔻。据我所自73年以来积累的进口药材检验数据,它们的挥发油含量多为4~9%(v/w去壳测定)。  相似文献   

9.
芳香类中药在疫病防治中应用广泛,未病时可通过烟熏避疫,或塞鼻、佩戴香囊、室内悬挂香袋以嗅吸防疫,或饮用芳香正气药扶正抗疫;病时可辨证应用芳香解表、化湿、温通、开窍诸法治疗疫病;从中药理论芳香类中药之芳香之正气可助脾胃,其性辛温香燥,故能升散走窜,达到宣清化浊与通调气机的效果,透邪外出而发挥对疫病的治疗作用;可能由于芳香类中药有广泛的抗菌、杀菌、消毒、抗病毒作用。这是中医防治疫病的重要方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苦杏仁、通草、白豆蔻、竹叶、厚朴、生薏苡仁、法半夏、滑石组成。具有芳香宣化、泄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头痛身重,午后身  相似文献   

11.
小儿咳喘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咳喘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小儿咳喘的治疗每能得心应手,观介绍于下。1.外感之咳解表安嗽防留邪小儿脏腑娇嫩,六建之邪易从皮毛而入肺,肺炎宣肃辄致咳,其治解表宣脑而不步意治咳。若表散不力,则邪易滞留而咳嗽缠绵难愈。因此,用药寒热亦要得直,攻代更要谨慎,吾用自拟方“疏表止咳汤”,和平温润,有启门验寇之用,无镇咳留邪之弊,每收肃肺安咳之功。刘xx,男,11岁。1995年10月25日初诊。患儿咳嗽国感而作,时增时减,迁延两月余,曾予静满青霉素、洁霉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甘露消毒丹合方治疗小儿湿热病证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所创,全方由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之效,用于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正如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无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小儿湿热病证常由外感引起,表现为发热、颐肿咽痛、汗出、渴不欲饮、胸闷、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光明中医》2016,(16):2421-2423
三仁汤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由杏仁、薏苡仁、白豆蔻仁、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效。原方主要为湿温病而设,"湿"乃脾土所生,与脾胃系统疾病联系密切。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脾胃病,如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小儿腹泻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细菌性痢疾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药渣、药汁色味检查法”判定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安危,是不可忽视的大事。但目前中药汤剂煎煮不按常规操作进行、药物未煮透就当作药渣废弃的现状愈来愈严重,以及诸多原因影响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低劣的问题,均有名家论述和呼吁见于报刊。本文仅就判定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优劣的经验予以介绍。中药汤剂质量的检测是一项很复杂的科学,国内尚无现代科学仪器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因而目前仍以对药汁的颜色、气味以及煎出量进行判定的传统经验为依据。但仅以煎出的药汁颜色和气味判定质量优劣是不全面的。如自豆蔻、砂仁具有芳香气味,煎煮后的药渣被咬破后,仍具有浓郁的香辣气味,内无水分,而其煎煮的药汁中同样具有白豆蔻、砂仁之芳香的气味;又如白茯苓药渣(调查品系  相似文献   

15.
露剂是中药剂型之一,主要以芳香新鲜药材为原料经蒸馏而制得的内服澄明药液。其状如朝露,澄明馨香,清冽之气可清达脏腑,药物组成虽多为单一,但在治疗上却性专力速,且含芳香挥发性成分多,可较长时间保存。1露剂的种类根据药材来源、药用部位的不同,露剂通常可分为...  相似文献   

16.
自拟三叶四蔻饮由藿香叶、佩兰叶、紫苏叶、白豆蔻、红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组成,成人用量,每味药3—5克,小儿酌减。服用法:于每顿饭后2小时以武火将药煎两开离火,立即盖严,勿使冒气,待温后服。每日一剂。方中肉豆蔻、红豆蔻温中除湿,白豆蔻、草豆蔻、佩兰叶理气化湿,藿香叶、紫苏叶和胃安中,七药共奏调理脾胃之功。适用于中焦寒湿气滞,脾胃气机不畅所致的多种疾患。兹举案例四则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疝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疝气,尤其是脐疝,疗效满意。药物组成:丁香粉、肉桂粉各2g,生姜3g,四季葱白5根,食盐5g。将四季葱白、生姜、食盐炒热捣碎,加丁香粉、肉桂粉,放入小布袋,外敷脐部,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幼幼集成》谓:“脐为百风总窍……为人身之命蒂”。所谓窍,即是与人体内外相通且有屏障之意,有较强的吸收作用。丁香、肉桂辛温芳香,理气散寒;葱白、生姜均有温经散寒作用;食盐为引经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理气之功。中药外敷脐部,既可免除小儿服药之苦,又有简、廉、验之长,有兴趣者或可一试。中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红外分析法(GC-MS,GC-IR)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白豆蔻挥发油中鉴定了64个化合物,占馏出峰峰面积的95%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白豆蔻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宋人谢逸《蝶恋花》词:"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词中所称"豆蔻",是一种姜科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本草药物。古今文献对豆蔻的植物来源说法不一,殊多混淆。草豆蔻与白豆蔻据考,古本草中凡言豆蔻者,多指草豆蔻。及至近世,豆蔻之名多指白豆蔻。草豆蔻与白豆蔻虽然都是姜科植物,但同科不同属。草豆蔻为山姜属植物,白豆蔻  相似文献   

20.
刍议药性     
刍议药性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226241)张景岳论抱龙丸之危害《景岳全书·小儿则·论药饵之误》说:“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