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及HIF-1α在乳腺癌和癌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UltraSensitive^TMS-P法检测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LS)和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DC-NST)组织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因素对照,以53例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标本作对照。结果(1)HIF-1α在NST中的阳性表达为68.75%,明显高于DCIS(43.8%)、ADH(31.6%)、UDH(9.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2,22.272,52.789,P〈0.01);DCIS与A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78,P=0.139)。(2)NST中CD105-MVD(31.691±8.621)与DCIS(27.633±6.879)、ADH(21.436±5.112)和UDH(10.038±3.976)比较,IDC-NST与DCIS(t=3.696)、ADH(t=10.056)与UDH(t=22.105)比较,DCIS与ADH比较(t=4.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周围区域CD105-MVD明显高于病变中央区域(P〈0.01)。(3)在IDC-NST中,HIF-1α、CD105-MV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激素ER(PR)表达、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4)在IDC-NST中,HIF-1α阳性组CD105-MVD表达(35.120±5.541)高于阴性组(22.040±2.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IF-1α和CD105-MVD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有关,HIF-1α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阶段(UDH和DCIS),HIF-1α和CD105-MVD联合检测有望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HIF-1α、VEGF、CD105-MVD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血管生成、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及CD105-MVD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28%、61%及60%、72%、89%,CD105-MVD分别为21.6±11.5、27.9±13.7、47.7±12.8。三者分别在不同组织中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VEGF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但HIF-1α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CD105-MVD与浸润肌层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高CD105-MVD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P=0.07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HIF-1α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282,P=0.035),与VEGF呈正相关(r=0.355,P=0.00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瘤周脑水肿、肿瘤囊性变及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带以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和CD34表达:ELISA方法检测肿瘤囊性变的囊液及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结果:根据病理分级,恶性度越高的肿瘤组织其VEGF表达阳性率越高,且与胶质瘤血管生成、瘤周脑水肿均呈显著正相关(rs=0.495,P<0.01;rs=0.582.P<0.01).肿瘤囊液中VEGF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血清中含量(P<0.01).结论:VEGF和瘤周脑水肿、肿瘤血管生成和胶质瘤囊性变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对判断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分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CD105、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及意义。方法行手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47例,手术切除肾细胞癌组织47份为肾细胞癌组,癌旁正常组织15份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CEACAM1、CD105表达情况,光镜下计数CD34标记的MVD值,Pearson相关分析肾细胞癌组织CEACAM1表达与CD105、CD34标记的MVD值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组CEACAM1阳性表达率(42.55%)低于对照组(72.34%),CD105阳性表达率(78.72%)高于对照组(46.81%)(P0.05);肾细胞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者CEACAM1阳性表达率(23.53%)低于Ⅰ~Ⅱ期者(53.33%),CD105阳性表达率(100.00%)高于Ⅰ~Ⅱ期者(66.67%)(P0.05);肾细胞癌组CEACAM1、CD105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癌组CD34标记的MVD值(78.05±16.57)高于对照组(43.62±12.37)(P0.05);肾细胞癌组CD34标记的MVD值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CEACAM1与CD105、CD34标记的MVD值均呈负相关(r=-0.394,P=0.035;r=-0.427,P=0.023),CD105与CD34标记的MVD值呈正相关(r=0.363,P=0.041)。结论肾细胞癌组织CEACAM1表达降低,CD105及CD34标记的MVD值表达增加,且CEACAM1、CD105及CD34标记的MVD值与肾细胞癌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CD95(Fas)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CD34^+细胞Fas表达率。结果MDS患者CD34^+细胞比率RAEB、RAEB—T组较RA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D34^+细胞Fas表达率RA、RAEB、RAEB—T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RA与RAEB、RAEB—T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AEB与RAEB—T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34^+细胞比率进行性升高系提示MDS病情进展的标志;CD34^+细胞Fas表达率在MDS显著增高但于疾病恶性转化过程中其表达率逐渐降低;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可能系MDS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MMP-9对胶质瘤血管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不同病理分级人脑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MMP-9和CD34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和阳性血管数。结果:胶质瘤中MMP-9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少数强表达者肿瘤细胞核也见阳性表达;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42.9%,Ⅱ级65.0%,Ⅲ级86.7%,Ⅳ级88.9%,其MMP-9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lt;0.01)且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a=0.597,P&;lt;0.05);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中M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Ⅳ=47.865,P&;lt;0.05);MMP-9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a=0.897.P&;lt;0.01)。结论:MVD和MMP-9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MMP-9在胶质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加速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与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ath-D与CD10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ath-D在正常脑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表达分值分别为2.667±0.984、7.267±1.335、11.539±1.127.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阴性表达,而各级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下(×400倍)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中CD105-微血管密度(MVD)分别是(5.917±0.289)个/视野、(12.920±0.336)个/视野、(20.446±0.418)个/视野.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948,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说明两者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瘤细胞的侵袭、浸润和转移,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预后起到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即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舣检测30例普通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1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MPO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普通组和重症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组MPO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MPO明显低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普通组常规治疗10d后CD11b、CD18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0d后普通组MPO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殆疗后各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增多;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增强,表现为MPO表达增多;重症肺部感染可抑制MPO表达,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对患者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9.
CD44s和CD1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D44s和CD15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前列腺癌(PCa)组织和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44s和CD15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CD44s和CD15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PCa组织中CD44s的表达明显低于BPH组织(P〈0.01),CD44s在PCa组织中的表达随着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O.01)转移组中CD44。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1)。(2)PCa组织中CD15的表达显著高于BPH(P〈0.01),CD15在PCa组织中的表达随着Glcason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强(P〈0.001);转移组中CD15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01)。(3)在PCa组织中CD44s与CD15表达呈负相关(r=-0.785,P〈0.001).结论:CD44s和CD15的异常表达在PCa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将两者结合分析,可更准确判断肿瘤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05及VEGF在星形细胞瘤周水肿区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星形细胞瘤患者51例,依据其术前MRI T2WI序列图像将瘤周水肿分为3度,术中取对应水肿组织后行CD105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水肿程度的关系;正常脑组织标本9例为对照。结果:正常脑组织无CD105及VEGF表达;瘤周水肿区CD105-MVD与水肿分度正相关(r=0.997,P<0.05);VEGF表达与CD105-MVD正相关(r=0.923,P<0.05),同时与水肿分度正相关(r=0.929,P<0.05)。结论:瘤周VEGF表达和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CD105阳性微血管的形成,进而造成血管源性瘤周水肿的始动因素。水肿区大量CD105标记新生血管出现提示该区可能是瘤细胞易于发生浸润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在HIV/AIDS疾病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探讨HIV感染者和从DS患者外周血CD4^ 、CD8^ 淋巴细胞与细胞间靶附分子(ICAM—1)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8例HIV感染者和24例AIDS患者及外周血中CD4^ 、CD8^ 淋巴细胞绝对数及血清中sICAM—1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HIV组和AIDS组CD4^ 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01),AIDS组较HIV组也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CD8^ 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01),而AIDS组较HIV组别无明显区别。HIV感染组和AIDS患者组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01),AIDS组较HIV组s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和AIDS组CD4^ 与sICAM—1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CD8^ 仅与HIV组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sICAM—1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05、CD3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MW抗原修复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子宫颈癌切片中CD105、CD34的表达.结果:CD105标记的血管条数(36.23±10.21)比CD34(42.17±9.43)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血管密度与年龄、肿瘤大小、部住、肿瘤大体类型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105抗体对检测肿瘤微血管更具有特异性,CD105标记的MVD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血清肿瘤标志物CK20、CD105和CD146的表达,探讨CK20、CD105和CD146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K20及CD105/CD146的表达情况。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及CD105/CD146的阳性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CK20及CD105/CD14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CK20和CD105/CD146在膀胱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和48.0%,其表达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直径、病灶数量等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患者中有10例同时出现CK20及CD105/CD146阳性表达,两者的表达有相关性(χ2=4.276,r=0.281,P〈0.05)。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CK20相比,阳性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CD105/CD146相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但阳性率仍有提高。结论CK20及CD105/CD146对于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检测CK20及CD105/CD146与单项检测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CK20及CD105/CD146可以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转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轴蛋白(Axn)及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制作82倒不同级剐胶质瘤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芯片中Aria及β-eatenin在不同级剐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Axin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64.52%)较高级别胶质瘤(23.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8,P〈0.01),而β-catenin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45.16%)较高级别胶质瘤低(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61,P〈0.01),Axin表达与β-eatenin呈负相关(r=-0.035,P〈0.05)。结论Axin、β-catenin可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Axin在wnt信号转导途径中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Endoglin(CD105)的表达及其与LS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LSCC、25例喉正常黏膜(NLT)中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LSCC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1)76例LSCC中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为10.33±2.29,25例NLT为1.20±1.0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的表达与LSCC的组织学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预后有关(P<0.05)。(2)生存分析显示,CD105、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分期、有无复发是患者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中CD105促进LSCC的发生、恶性发展及不良预后,检测其表达有助于LS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33、CK1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2例鼻咽癌及20例正常对照组中CD133、CK19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原发癌与转移癌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CK19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但在原发癌组与转移癌组之间、伴和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之间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D133可能在诱导鼻咽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鼻咽癌干细胞较特异的表面标记物;CK19表达与肿瘤转移有关,但不宜作为鼻咽癌干细胞特异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p14^ARF和p53蛋白表达与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1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的上述遗传学改变,5例脑挫裂伤脑组织为正常对照。结果:p14^ARF和p53蛋白在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30.43%,12.50%和69.57%。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14^ARF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571,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突变型p53蛋白正相反,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472,P≤0.01),即随着肿瘤恶性度增高而增高。p14^ARF和p53蛋白之间在肿瘤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P〈0.05)。结论:p14^ARF和p53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常和细胞异常增殖,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可加速脑胶质瘤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表达及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①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58.33%(35/60),CD34标记M VD平均值为20.91±8.83,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6.67%(1/15)和9.49±2.73,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②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和CD34标记M VD平均值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相关(P<0.05),与单发或多发、年龄、性别无关( P>0.05)。③在MMP-9的阳性表达的病例中,CD34标记MVD值随MMP-9表达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MMP-9的表达及CD34标记M VD值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CD105染色阳性率为100%(100/100);癌旁肝硬化组织内染色阳性率为40.6%(28/69):癌旁正常组织染色阳性率为4%(4/100);非肝癌患者正常肝组织无阳性染色.肿瘤内MVD-CD105数值与TNM分期、有无静脉侵犯呈正相关(P<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作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癌旁肝硬化组织内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主要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肿瘤内MVD-CD105能准确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预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癌旁肝硬化组织中CD105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癌变相关,CD105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星形细胞瘤组织CD105与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10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为星形细胞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低级别(I-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CD105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P〈0.01)。Ⅲ-Ⅳ级星形细胞瘤CD105-MVD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Ⅱ级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TGF-β1高表达组CD105-MVD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P〈0.05),低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105与TGF-β1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关系密切,可促使肿瘤生长,使其增殖侵袭加速并向恶性转变。CD105与TGF-β1联合检测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有价值的指标,以此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将为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