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认为逆传心包是指邪入营血,非指窍闭神昏的证候而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对温病卫气营血顺次传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所谓逆传只是相对于伤寒足六经顺传而言,温病本身并无顺传、逆传之分。  相似文献   

3.
<正> “肺”与“心”并居上焦,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一般不伤诸“心”,以心为君主,外护心包。然温病热邪严重,则不按次序传变,可由卫气(肺)突陷营分,直入心包,出现神昏谵语等险恶病症。临床治疗和预防都比较棘  相似文献   

4.
"逆传心包"指温病中的危重证候,本文在结合后世医家认识基础上,分析了"逆传心包"的含义,探讨了引起"逆传心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认清其本意,对于提高其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婧纯 《光明中医》2009,24(9):1665-1666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见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的开篇之语.寥寥12字,概述了温热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温病辨证的12字纲领.对于此总纲的理解,历代医家各有所见,至今仍没有定论.因此很有必要探析此纲领的深刻内涵,做出周全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重点阐述了顺传、逆传的含义、机理及其在儿科温病中的临床意义。顺传、逆传是反映了温热病在上焦病情发展中的两种病变趋势。其逆传心包是热性病暴发性发展过程中的特有见证。小儿患热性病居多,病后易发生逆传心包之变,为使临床中处于主动地位,洞察病情发展变化,及时把握治疗关键,故探讨之。  相似文献   

7.
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病因是风、暑、寒等时邪挟毒伤正,或正气本虚复感邪毒,伤及心包、损伤心脏,或经卫气营血之传变逆传心包。病位在心,关键在心经气血阴阳变化。病毒性心肌炎多为病毒引起的心肌损伤所致心排血量降低发生的冠脉供血不足综合征。逆传心包主要表现为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杨美娟  付滨 《河南中医》2012,32(3):380-38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之一,并没有写入历版中医统编教材,而在中医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央对中医政策的影响下,逐步稳定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广义温病的范畴,遵循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除了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心脏并发症。本文从逆传心包角度分析了肺炎相关心脏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并根据目前的诊疗指南总结其证候及治疗。原因可能与体质因素、疫毒致病力、失治误治相关,根据疫毒扰神、邪闭心包、心阳虚脱、气虚络阻证等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针药治疗,并针对心脏轻症提出了治疗建议。中医药应发挥在救治传染病和危重症方面的优势,尽早干预,全程参与。  相似文献   

10.
孙桂芝关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二本”学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孙桂芝是我国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余年来始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事业,治学严谨,学验俱丰,疗效显著。孙师融古创新,将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研成果有机结合,提出恶性肿瘤病因病机新学说,有效指导临床诊疗及相关科学实验,促进了中医肿瘤学说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现将孙师关于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新学说——“二本”说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范小宇  刘康 《光明中医》2011,26(5):884-885
中风病因多而复杂,但在众多因素之间,因虚致瘀,瘀阻脑络为决定中风发生发展的主因,并贯穿于整个发病阶段及证候中。近年来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都已公认瘀血与中风密切相关。现就"虚、瘀"与中风的关系,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2.
<正>伏者,匿藏、蛰伏、潜伏。"邪"不正常、不正当、歪风邪气、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伏邪"、亦称"伏气"、发病学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伏邪在本文笔者比喻指隐藏在自然界某种险情未发之前或发生之后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失衡所造成的"隐患"称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治疗杂病的专书,被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倍受古今医家推崇,是学习中医之必读书。笔者经过培训学习,聆听名家讲解,结合自己专业实践,稍有心悟,感受仲景十分注重脾胃,现从《金匮要略》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调护等方面,浅探仲景的脾胃观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合并心衰的患者为临床的危重患者,目前西医尚未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从"逆传心包"的理论角度,通过总结中医证型规律,分别从透热转气法、凉血散血法、回阳固脱法三个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方案,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本病早在《内经》有记载称为"水"。根据其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灵枢?水胀》篇对其症状做了详细的描述,"水始起也,自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扑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相似文献   

17.
论“忧思”与失眠黄胜(海南省安宁医院海口571100)关键词失眠中医病因病机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其起因既有躯体因素,又有心理因素,是一个病因复杂、治疗较为棘手的病证。久治不愈,对身体危害较大,严重的可诱发精神失常。为此,对失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治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二阳之病发心脾”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育,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即阳明也,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也。"发"前人有二种解释。《类经》认为,"发"为"发于"之义,即阳明之病源于心脾,“盖胃与心,母子也,  相似文献   

19.
王艳君 《光明中医》2008,23(10):1590-1591
作为一种病理产物,痰以“继发性致病因素”的角色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一学说经过历代医家的探索、充实与发展,应该说已日趋丰富,渐致定型,但细究起来,关于痰之生成、致病与治法等仍有许多有待完善、值得商榷、尚需规范之处。兹就此加以浅议,以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20.
火逆证首见于《伤寒论&#18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16条:“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另外《伤寒论》中另有12处也记载了火疗变证。张隐庞注日:“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即因误用了灸、熏、熨、烧针、温针等火法而引起的变证。以上诸法中,仅灸法的目的在于温经,其余疗法皆为发汗。而诸法之中,又只有熏法可用于解除轻微的表邪,其余疗法热力则较强,难于掌握出汗的多少、缓急,易助热生火而耗气动血。故《伤寒论》阐述火逆,并非有轻灸之意,而只是告诫临床用灸如用药,要得法才能救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