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breast,NEBC)十分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0.1%,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比例<1%[1-2]。男性乳腺癌亦罕见,约占男性癌症的1%,在全世界总乳腺癌中约占1%[3-4]。男性NEBC则更为少见,国内外罕有报道。现报道笔者单位1例男性NEBC经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后多次复发病例。本病例经笔者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No,LW-2022-00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09年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共1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2例,Ⅳ期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有11例患者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10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显示:共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复发及转移,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生存期为3~14年。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高,晚期病例多,预后差,应以手术根治或改良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也是乳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内分泌治疗是辅助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全身性感染的年发病率达0.3%,全球每年发生的病例数约1800万例,我国尽管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推算应该不低于每年400万例。且发病人数现正以每年1.5%的比例增长。全身性感染的病死率为28%-50%,全世界死亡人数每天超过1.4万例;其死亡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病死人数的总和。美国每例全身性感染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约2.2万美元,年耗资近200亿美元;在欧洲,年耗资约100亿美元。全身性感染之所以存在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的现象,是因为全身性感染在没有得到积极干预治疗时很快发展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02年全球有679000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11.7%,位列常见肿瘤的第5位和男性肿瘤的第2位。但是前列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发达国家前列腺癌占肿瘤新发病例的19%,而在发展中国家仅占5.3%。中国是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2002年的标化发病率为1.6/10万,远低于美国的124.8/10万。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上海1997-1999年的发病率较1985-1987年增加了3.5倍。前列腺癌发病率在地区间的明显差异和国内迅速增长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更好地防治前列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二三十年.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肿瘤性疾病中,结肠直肠癌发病数和死亡数上升迅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肠直肠癌已升至全球第3位最常见的癌症,2000年全世界有70万人患结肠直肠癌.50万人死于结肠直肠癌。2006年美国预测新发结肠直肠癌病人148610例,约占全年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10%~11%,高居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预测结肠直肠癌死亡数达55170例,约占全年癌症死亡病例总数的10%,男性仅次于肺及气管癌,女性次于肺及气管癌、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Parkin博士报告,1980年全球结肠直肠癌新增病例57.21万例,1985年为67.8万例.1990年为78.3万例,2000年增至94.5万例。2002年结肠直肠癌新增病例102.3万例,死亡52.9万例,分别比2000年增加8.3%和7.5%,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所有癌症的第3位和第4位。在现有2460万例癌症病人中,结肠直肠癌占11.4%(280万例/2460万例),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2位mm。我国情况亦类似,以上海为例,1973~1993年结肠直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4.2%,比全球每年递增2%还高一倍。  相似文献   

7.
男性乳腺癌罕见,在美国每年仅发生1400例,无法收集大组病例与女性乳腺癌进行比较。作者应用1985~1994年国家癌肿资料库,在其中4775例男性和624174例女性病例进行配对比较,即相同年龄、种族、生活条件、肿瘤类型和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情况、以及同一医院收治的对象进行男女配对,总计有3627例男性乳腺癌可与相同人口统计学条件的女性乳腺癌进行配对。平均年龄为64.8岁。分析结果见AJCC分期0、I、I、I和w期分别占7.l%、36.9%、41.9%、9.6%和4.5%。组织学类型以浸润型导管癌为最多,男女性分别占70.2%和68.1%,原位…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其诊断仍存在许多困难,至今未能提出一个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标准。据Wilson(1988)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约20%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7%被误诊为内脏穿孔;5%误诊为肠梗阻。约41.6%患者在尸检时才获确诊。CT检查对病变较轻的病例价值不大。作者强调,最重要的早期诊断依据仍是准确的病史与仔细的体检。急性胰腺炎在儿童甚少见。男女平均发病率相近,其中与酗酒有关的胰腺炎男性较多;与胆道疾病有关的女性较多。约50%患者过去有较轻的腹痛史。核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痛,恶心、呕吐。痛可向一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病理基础是甲状旁腺发生了腺瘤、增生、腺癌。发病率有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2—4倍。人种的发病率差异很大,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欧美估计每年10万人中发现25例新增病例,60岁以上的女性每10万人中就有200例为新发病人。据报道美国每年有10万例诊断为本病。  相似文献   

10.
男性乳腺癌:附1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6岁。其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7例,Ⅳ期2例。以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82.4 %和72.5 %。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内分泌治疗和(或)化疗。其中1例失访,2例术后8个月~3年死于其它疾病,余14例术后已生存1~12年。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发病年龄偏大,易误诊;内分泌治疗首选他莫昔芬;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诊断时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腺癌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23%,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美国有182460例女性诊断为乳腺癌,其中约1/3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1]。乳腺癌根治术后所致的乳房缺失和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6-1999年收治的15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6.7%,5年生存率46.7%,Ⅳ期2例均在1年内死亡,接受标准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44.4%。结论 男性乳腺癌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流行病学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正逐年增高。美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超过肺癌,据美国抗癌协会估计,2004年美国大约有230110例新发前列腺癌,有29900例将死于此病。在欧洲,每年新发前列腺癌病例大约有260万人,前列腺癌病人占全部男性癌症病人数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在世界癌症总发病数中约占十分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万患者死于前列腺癌^[1]。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的诊出率和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居第2位^[2,3]。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较欧美国家低,但近年来也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在采用雄激素阻断疗法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19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选择我院1973年至1997年收治的1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并对其发病特点及诊治情况、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1.2%),发病年龄高,平均55岁,病程长,平均3.75年,病理类型均为浸润型。治疗均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少见,病程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由于其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一般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差。目前其治疗上多参照女性乳腺癌。笔者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3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3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就诊时均无远处转移,中位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仅2例(5.7%)患者接受了部分乳腺切除术,其余均接受全乳房切除术或更大范围的手术。18例(51.4%)接受了辅助化疗,4例(11.4%)接受了辅助放疗,17例(48.6%)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30例(85.7%)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全组均获得随访,5年总生存率83.4%。结论 加强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的诊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1987年至1998年间收治的13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率61.5%,5年生存率为38.5%,Ⅳ期1例在1年内死亡,接受根治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40.0%。结论 男性乳腺癌预后较差,其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综  相似文献   

18.
<正>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其在新发乳腺癌中占<1%[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织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中国MBC约占总体乳腺癌群体的0.31%。鉴于其低发病率,针对MBC的随机对照研究很少,主要以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为主,目前MBC的诊治原则多从女性乳腺癌的相关研究中推断而来,  相似文献   

19.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几年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与女性乳腺癌之比为1∶100,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了男性乳腺癌患者8例,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38例男性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分型资料。结果 38例男性乳腺癌病人,占同期乳腺癌病人0.83%,中位年龄68.5(24~88)岁,病灶位于左侧20例,位于右侧18例。其中2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分泌性癌,1例为实性乳头状癌伴微浸润, 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微浸润,4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其中2例伴微浸润)。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20例,Ⅲ级7例。16例伴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36例ER 阳性,35例PR阳性。分子分型Luminal A型18例,Luminal B型16例,基底细胞型2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少见,发病年龄较晚,临床分期较高,预后较差,且发生第2种原发性癌的可能性增加,加强对其认识,争取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仍须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