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体积与再次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合患者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体积将其分成两组,A组(16例)为体积大于或等于30毫升,B组(24例)为体积小于30毫升。A、B两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均实施再次放疗,比较两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以及近期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46.25%)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25.00%);两组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复发鼻咽癌体积与再次放疗疗效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肿瘤体积可能是影响再次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昌辉  罗彪  黄世庆 《右江医学》2008,36(5):592-593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化疗为其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容易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5年生存率大约仅为40%~50%,而目前CT检查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的CT影像表现较为复杂,因此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35例复发的鼻咽癌病例CT影像资料,探讨CT在复发鼻咽癌随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类型及其MR表现。方法 选择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腔粘膜正常,但鼻咽周围肿块复发者24例,按常规及Gd-DTPA增强后行MR检查。结果 (1)茎突前间隙复发8例,7例伴有颅底和颅内侵犯;(2)茎突后间隙复发2例;(3)颅底骨质破坏7例;(4)鼻腔及筛窦复发3例;(5)鼻咽腔粘膜下囊性复发2例;(6)其他类型复发2例,其中15例还经病理证实,9例经再程放疗和追踪观察确诊。在MR表现上除囊性复发2例外,其余病 列病灶在T1加权像均呈稍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息,增强后有中等度以上强化。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存在多种特殊类型,MR是检查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CT扫描残留块影与鼻咽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5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追踪观察3~7年。对CT扫描显示有残留块影者,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检查,对比分析CT系列片。结果:鼻咽癌放疗后CT扫描发现有残留块影占58.5%,其中存在咽旁间隙占23%,颈动脉鞘区占11.1%。咽旁间隙有残留块影者有51%出现复发转移。颈动脉鞘区有残留块影者有41%出现复发转移。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区肿瘤残留块影是一个预期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选择我院1990年10月~1992年6月间,首次放疗鼻咽癌患者104例,通过CT检查观察鼻咽癌侵犯咽旁的范围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结果发现,咽旁肿瘤消退时间与远期控制有关,肿癌消退缓慢,提示预后不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抢救措施。方法对16例鼻咽癌行放疗后出现大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及抢救方法(前后鼻孔填塞、手术止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进行总结。结果鼻咽部大出血发生在首程治疗4例(25%),复发再治者12例(75%);4例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7例大出血未能控制,在1~3天内死亡,5例抢救成功,但2年内相继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发生在鼻咽部肿瘤复发者最多,与颅底骨质破坏关系密切,出血凶猛死亡率高,DSA检查和动脉栓塞是诊治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彪 《广西医学》2005,27(3):401-402
鼻咽癌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达15~50/10万人。鼻咽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放射治疗为主,放疗后五年生存率为19.5%~60%。放疗后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复发,笔者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鼻咽癌根治放疗后复发的15例病人,行选择性动脉局部灌注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以探讨鼻咽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78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CT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T上放疗后鼻咽癌原病灶部位多有(97.4%)肿胀或增厚,伴(59.0%)或不伴有咽旁间隙和/或颈动脉鞘区的改变,其中CT拟为病灶复发或残留的占总数的91.0%,而经病理和/或CT追踪证实者仅10.3%,说明CT检查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拟诊正确率较低,放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CT诊断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2~3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及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III+IV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分期为N2+N3的患者其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分期为N0+N1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莉萍 《微创医学》2009,4(5):577-578
近距离放疗(腔内治疗)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鼻咽癌外照射后约有19.2%的复发、残余。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后腔内放疗的补量尤其重要。尽管调强、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已于临床得到普及与推广,但鼻咽癌的复发与残余依然存在。本放疗中心近年来对鼻咽癌体外照射后30例的腔内补量放疗,其中就有12例以前都曾经采用调强或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技术。可见,腔内治疗对于鼻咽癌是不可缺少的放射治疗手段。在鼻咽癌腔内治疗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腔内治疗不能顺利进行。笔者对操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同行们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30例30岁以下大肠癌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20岁以下占18例(13.8%),26~30岁占62例(47.7%)。本文青年组粘液腺癌高于对照组。青年组腺癌CEA阳性率为90.4%,粘液性腺癌占75%,P<0.05;而对照组中腺癌与粘液性癌CEA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2.70。两组中腺癌及粘液性癌β-HCG阳性率亦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免疫组化对肿瘤预后及肿瘤复发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对1995年至1999年本科所行直肠癌Dixon手术7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9例,复发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6.2个月,2年内复发者7例。复发部位为吻合口6例,盆腔2例及会阴部1例。Dukes分期:A期1例,B期3例,C期5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1例,管状腺癌5例,粘液性腺癌3例,肿瘤远切缘长度<3cm者7例,>3cm者2例。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ukes分期、病理学类型、远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及术中无瘤操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ncer,SCRC)的诊断、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的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共35例,双原发癌34例,三原发癌1例,34例为一次诊断,1例为术后3个月二次诊断。钡灌肠检查检出率为60.9%,结肠镜检出率为70%,结合影像学与结肠镜结果检出率为91.4%。71处瘤灶的病理分析显示,腺癌最多,占70.4%(50/71),其中中低分化腺癌占54.9%(39/71)。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标准肠癌根治术5例,扩大肠癌根治术10例,分段肠癌根治术10例,全/次全结肠切除术7例。随访结果显示术后5年生存率为59.4%,复发率为28.1%。结论 SCRC多为双发癌,且瘤灶以腺癌居多,结肠镜配合多种影像检查可提高SCRC检出率。根据患者肿瘤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第一次就诊收集病史和临床检查的224例婴幼儿领面部血管性病损,依据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其中192例(90.2%)被临床诊断分类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所有病有进行手术治疗,79%病例随访了手术疗效。作者认为血管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因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面部美容效果好;而血管畸形则手术较复杂,复发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中医对鼻部黑头的辨证,先后采用由中药洁面乳、中药鼻贴、中药凝胶组成的综合外治法进行治疗,以期标本兼治,更有效地改善鼻部皮肤质量。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并选择美容古方中的适宜药物进行制作,进行人群试用效果调查,并与单纯撕拉式鼻贴对照分析。结果:中药外治法具有祛除鼻部黑头的效果(P0.05),并在清洁度、润肤感、香气、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撕拉式鼻贴(P0.05),但在刺激度与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使用简易度上仍有待改进。结论: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外治法能有效改善鼻部皮肤质量,起到一定标本兼治的效果,中医外治法在祛除黑头方面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9例沈阳地区汉族女性,头面部正位X光片上的鼻宽及其与颅骨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在IBM-PC/XT电子计算机上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推定沈阳地区汉族17岁~19岁女性鼻宽的回归方程。其回归误差在2mm以内的占77.5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告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方法 收集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2例最初经针刺活检诊断,其它3例经尿道切除诊断.结果 诊断时结直肠癌的分期:PT1 1例、PT2 1例、PT3 1例、PT4 2例.1例因结直肠癌切除的吻合口处肿瘤复发侵及前列腺,多数肿瘤为典型的中等分化,偶为灶性分化差的腺癌.结论 前列腺癌和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鉴别的关键在于二者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VEGF-C在人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C在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1例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直肠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确诊为直肠腺癌的癌组织石蜡标本,其中高分化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31例直肠腺癌组织的癌细胞胞浆中有17例VEGF-C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8例,总阳性表达率为54.8%。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本研究探讨VEGF-C在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强 《中外医疗》2010,29(23):26-26,28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在检查鼻咽喉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9年3月的148例患者进行纤维内镜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本组148例鼻咽喉疾病患者经纤维内镜检查诊断,137例诊断准确,确诊率达到92.3%,且无检查创伤。结论纤维内镜对鼻咽喉疾病的诊断率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文献报告19例和本院发现3例进行分析。结果该2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右下腹扪及包块;术前误诊为阑尾炎12例。结论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发病极低,术前诊断不明确者,术中强调肉眼鉴别,病理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