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ai W  Li WD  Lu J 《针刺研究》2010,35(5):330-334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接受电针刺激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情况和JN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百优解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印堂"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治疗21 d;百优解组给予百优解1.8 mg/kg灌胃治疗,共21 d。采用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JNK碱性磷酸酶活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3 min内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3 min内旷场实验各指标电针组、百优解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和百优解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JNK磷酸酶活化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百优解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空白电针组各指标的变化与空白组相似(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有效地抑制JNK磷酸酶活化,同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而改善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学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松果体的影响,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抑郁症模型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通过开野实验观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松果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增多(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疏松,线粒体减少,呈不同程度肿胀,髓鞘板层分离、变性,出现凋亡样变化。电针治疗组松果体数目增多,排列紧凑,核仁明显,髓鞘尚规整、致密,线粒体肿胀减轻。结论电针可以增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松果体细胞数目,减少髓鞘脱失,保存线粒体功能,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究慢性应激能否造成细胞凋亡及电针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病理形态学角度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建造大鼠抑郁模型,电针“百会”、“印堂”穴,以Open-field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等方法测定动物的行为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使用TUNEL检测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组的行为学测定均有所变化,其中模型组大鼠的1%蔗糖水摄取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电针组,且有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发现电针组海马CA3区可见到异染色质聚集,内浆网轻度扩张,核轻度不规则;而模型组可见到不少细胞有凋亡小体存在。TUNEL检测发现3组的海马CA3区内均可见多少不等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模型组和电针组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且模型组和电针组之间的细胞凋亡数差异也极为显著。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持续的电针刺激可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针刺百会、印堂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MT)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电针治疗组,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M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显著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运动次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MT含量显著性减少(P<0.05),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MT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使大鼠血清MT的分泌水平降低,电针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其可能是电针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You W  Shi YJ  Han YJ  Jia BH  Tu Y 《针刺研究》2010,35(4):261-266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进而探讨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束缚组、电针组、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组、电针加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21d造模。选取"百会"透"印堂"穴电针治疗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阻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负反馈通路。放射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质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海马、下丘脑、垂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束缚组大鼠肾上腺皮质酮的分泌明显增多(P0.05),而电针组与束缚组比较皮质酮的过度分泌明显降低(P0.05)。束缚组大鼠GRmRNA在海马、下丘脑及垂体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与束缚组比较海马、下丘脑、垂体GR的生成增多(P0.05)。以上两指标,模型组和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组的变化与束缚组一致;与模型组比较,百优解组仅可明显升高海马GRmRNA的表达(P0.05);与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组比较,电针加糖皮质激素拮抗剂组可降低肾上腺皮质酮的含量(P0.05),升高海马GRmRNA的表达(P0.05),但其降低肾上腺皮质酮含量和升高下丘脑、垂体GRmRNA表达的作用均不及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糖皮质激素的过度分泌有直接的调控作用,并可通过增强GRmRNA的表达,改善HPA轴负反馈中枢的功能障碍。当HPA轴负反馈通路被阻断后,电针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内甘丙肽(galanin,Gal)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Gal在大鼠实验性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孤养结合CUMS21d复制抑郁症模型,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Gal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实验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明显减少(P〈0.01),电针可逆转此变化(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A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可改善此病理变化(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内GAL的表达量下降,电针可能通过增加海马内GAL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心肌缺血合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机理。方法选用SD大鼠以建立心肌缺血合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检测针刺前后超声心动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2组比较,电针治疗2组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降低,E/A值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蛋白,血清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降低。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改善心肌缺血合并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心脏功能和HPA轴功能亢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PA轴,产生对心脏和脑的调节作用,从而发挥心脑同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三阴交”穴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而电针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电针对海马BDNF的保护作用,是电针对抗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H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大鼠海马5-HT1A受体特异性结合量,探讨电针抗抑郁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5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造模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百会穴、太冲穴,频率2Hz,电流强度为0.6mA左右,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针剌21d。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分别为(30.16±3.34)fmol/mg protein和(19.42±2.12)fmol/mgprotein。抑郁大鼠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组大鼠经电针治疗21d后,海马匀浆粗膜的[^3H]8-OH—DPAT特异性结合为(28.53±1.66)fmoL/mgprotein,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结合位点明显下降,电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抑郁大鼠海马5-HT1A受体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汀组,应用孤养合并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观察大鼠Open-field实验和“Y“型电迷宫实验成绩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PKA(蛋白激酶A)、CREB(环磷酸腺苷反应单元结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自主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行为学成绩较模型组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KA、CREB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分别P<0.05,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内PKA、CREB含量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电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慢性应激所致的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PKA、CREB信号物质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电针抗抑郁研究的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抗抑郁研究适宜模型的选择。方法:选用药物实验方法,观察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实验小鼠的死亡率、5 羟色胺酸甩头实验小鼠甩头次数。用改变环境条件的方法,观察悬尾实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和通过慢性应激模型观察开野实验大鼠的活动性及检测糖水实验糖水的摄入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针不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实验小鼠的死亡率,不能减少5 羟色胺酸甩头实验小鼠的甩头次数;但能减少悬尾实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慢性应激模型中,与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相比,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结论:针刺对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应选择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进行,药物诱发的抑郁模型可能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及合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氯丙咪嗪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的改善情况,探讨电针及针药结合的抗抑郁效果。方法:SD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大剂量氯丙咪嗪(5 mg/kg)组、电针合用小剂量氯丙咪嗪(2.5 mg/kg)组。采用国际通用的不可预知的长期应激刺激制造大鼠抑郁模型。应激刺激14 d后,治疗组(包括电针组和不同剂量的药物组)在给予应激刺激的同时开始治疗。药物治疗每天1次,共给药14次。电针取“百会”、右侧“阳陵泉”,疏密波(疏波频率4 Hz,串长2.5 s;密波频率60 Hz,串长5 s),强度≤1 mA,持续30 min/次,隔天1次,共治疗7次。采用活动性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评判大鼠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在活动性测试中垂直和水平运动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显著增加。电针和大剂量的氯丙咪嗪(5 mg/kg)均可以增加大鼠的垂直和水平运动,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的静止时间。电针与小剂量氯丙咪嗪合用可进一步减少静止时间,增加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小剂量药物合用电针一方面可降低用药剂量,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电针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加电针组和抑郁模型加氯丙咪嗪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诱导大鼠抑郁模型,于实验前1天和实验第14、28天用敞箱实验法(Open-field test)测定大鼠行为,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和体重增长数均减少;与抑郁模型组相比,电针和氯丙咪嗪能明显增加大鼠的水平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而对体重增长的减少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能明显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依赖组、电针组,连续20d递增量肌肉注射吗啡造成吗啡成瘾模型。造模后,依赖组立刻处死;对照组观察7d后处死;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2/100Hz,2~4mA),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7d后处死。取大鼠胸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依赖组Bcl-2表达明显减少,Bax明显增加(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表达上升(P<0.05),Bax表达的下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依赖组Fas、FasL的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Fas、FasL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增加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的水平,减少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Bcl-2比值,抑制Fas、FasL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卢弢  许隽  俞斐 《中草药》2018,49(20):4844-4850
目的研究厚朴酚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知应激(CUMS)制备抑郁模型,ig给予不同剂量的厚朴酚(20、40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 mg/kg),共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自发活动、强迫游泳时间、糖水偏好程度3项行为学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皮质、纹状体区域的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P)的m 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区域MAP-2、GAP43、SYP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海马区域MAP-2、p-MAP-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自发活动减少、糖水偏好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厚朴酚各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自发活动能力,增加慢性应激大鼠糖水消耗量,减少慢性应激大鼠在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P0.05、0.01);提高慢性应激所致的大鼠海马区MAP-2 m 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P0.05);促进大鼠脑内海马区p-MAP-2蛋白表达(P0.05),显著提高p-ERK的表达(P0.05)。结论厚朴酚可以通过ERK通路影响MAP-2的磷酸化,增加MAP-2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电针组、埋线组、正常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按照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共接受21d各种不同的刺激,于造模第ld、第14d、第21d分别称量体重,记录24 h糖水消耗量,并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针组、埋线组分别给予百会穴电针、埋线干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CORT和ACTH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行为学评分显著提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埋线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垂直运动得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与埋线干预均可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并下调血清ACTH含量;电针还能下调血清CORT含量.提示该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轴 )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 7种不同的应激方式交替作用于SD大鼠 2 1d ,制成慢性应激模型 ,用韩氏电针仪 ,以 2Hz频率 ,0 .6mA电流强度 ,电针“百会”和“印堂”穴 ,每天 1次 ,每次 2 0min ,共2 1d。通过开野实验及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 ,并与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束缚组做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 ,糖水的摄入量明显减少 ,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明显升高 ,而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 ,并可降低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分泌。结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的活动性降低 ,探究行为减少和HPA轴亢进 ,电针可能通过调整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过度分泌 ,从而纠正HPA轴亢进 ,进而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保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电针组,以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荧光分光法检测皮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的变化。电针穴位选择“水沟”“承浆”穴。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表达在皮层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电针治疗后,Bax的表达减少,Bcl-2的表达增加,Bax/Bcl-2比值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受到抑制(P<0.05)。②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min后NE含量在皮层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皮层NE含量明显回落,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后,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即缺血再灌3 min后)脑组织内NE升高的现象出现逆转,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大鼠脑NE出现变化,此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凋亡发生有关。电针能逆转脑缺血再灌导致的NE的异常变化,并调节Bax/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