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血清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成虫主要寄生在鼠体的肺部血管,人体因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期幼虫)的软体动物等方式而获得感染,幼虫常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脊髓膜炎(酸脑)。近年来我国大陆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亦有人体病例或鼠体感染发现[1-3]。1997年10~11月,温州市部分居民因生吃含广州管圆线虫的福寿螺而出现爆发性“酸脑”多起。试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成虫粗抗原皮试[4]阳性的32例患者血清,以探…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病3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10~ 11月期间 ,温州市区突然出现一种以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触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流行性疾病。罹患者超过 70人 ,原因不明 ,民间称之为“怪病”。经过多年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确定该病病因为广州管圆线虫 (An giostrongyluscantonensis)。为了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与该虫对人体的远期影响 ,现将我们诊治随访观察的 35例总结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凡具备①起病于 1997年 9月中旬至 11月中旬 ;②病前 1个月内有生食淡水螺肉或贝虾史 ;③有头痛和 (或 )游移性躯干四肢皮肤触…  相似文献   

3.
该文按时序综合描述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以及针对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从中发现我国在应对广州管圆线虫病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患儿,女,2岁零9个月,体重14kg,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太和乡人,2007年初随父母来到福州。2008年5月25日因腹痛、腹泻,体温39.2℃来福州市第二医院就医,以腹  相似文献   

5.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我国重要的新发食源性寄生虫病,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该虫第3期幼虫的螺类、鱼、虾以及被第3期幼虫污染的蔬菜、水果和饮用生水等而感染。该病目前呈散发状态,病例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眼部等相关疾病。本文主要就广州管圆线虫的病原学和生活史、流行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对现阶段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广州管圆线虫发现至今已有70多年,其间我国在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研究能揭示疾病的分布状况,包括不同地区、季节、人群以及不同的流行强度,中间宿主与转续宿主的分布特征,疫源地的变化等.随着饮食习惯、人口流动、经济文化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加强,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也在发生改变.该文通过回顾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为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死亡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告 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婴幼儿死亡的病因。为诊治该病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和有关资料复习及分析。结果与结论  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均为临床上误诊、误治和延误救治时机而死亡。及早检查脑脊液、气管冲洗液和粪便等查幼虫和及时治疗有可能挽救患儿。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为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为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福寿螺肉而感染。在我国南方地区曾多有报道,而北方则相对少见。近年来由于进食其中间宿主福寿螺使该病进入北京、锦州等多个北方城市,而导致该病北移。北方绝大部分临床医师未曾见过此种病例,临床极易误诊。2006年6月中旬至8月底北京市曾出现小范围局部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我科收治2例,均误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病八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 ,我院收治 8例因生食福寿螺肉而患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 ,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30~ 45岁。 8例患者在同一饭店同时食用生福寿螺 (Ampullarumcrossean)后 2 h,胃部、手指关节突感针刺痛 ,触痛加剧 ,随后几天有咽痛及全身性蚁走感 ,1wk后出现头痛 ,呈搏动性 ,并伴恶心 ,呕吐等脑膜刺激征。 8例患者皆因头痛难忍住进我院。入院时表现为前额及后枕部疼痛 ,伴恶心。视物模糊 ,及持续性眼球胀痛。 1例出现右下肢静脉曲张和酸痛 ,呈阵发性发作 ,持续 2~ 3 d,疼痛发作时每次数分到数小时 ,不能触摸 ,一触…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圆线虫病导致的脊神经根病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是人类嗜酸细胞性脑膜脑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引起单纯的脊髓感觉神经根病,文献报道极为罕见。现报告4例如下。例1女,38岁。因突发左上肢疼痛13天于1997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于11月6日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1.
用广州血管圆线虫成虫切制成 4 μm厚的冰冻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广州血管圆线虫大鼠血清的抗体,结果在感染后 2 wk的 50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46份,阳性率为 92.0%;在感染后 4 wk的 19份鼠血清中,呈阳性反应 19份,阳性率为 100%;对照的阴性血清及盐水均呈阴性反应。本法检出率高,且感染早期出现阳性反应,可作广州血管圆线虫病早期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IFAT检测216份旋毛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74%,发病后第1周抗体阳性率70.59%,第2周升至91.30%,有显著差异(x ̄2=6.59,P<0.025),至第3、4周分别达95.83%和100%。丝虫、日本血吸虫及包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及囊虫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3.33%、22.22%及3.33%。旋毛虫幼虫抗原片在-20℃至少可保存2.5年而不丧失活性。IFAT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阴道毛滴虫IFA试验中,各种固定剂(福尔马林、甲醇、乙醇、丙酮)和自然干燥固定虫体时,荧光均明亮,抗体滴度相同,其中福尔马林、甲醇、乙醇固定的虫体鞭毛荧光清晰。甲醇和乙醇固定的虫体荧光特异,呈亮圈状。用阴道毛滴虫不同虫株、不同虫数制备抗原片和McAb(单克隆抗体)不同株进行IFA试验,荧光效果均有差异。虫数以1.2×106个/ml和2.4×105个/ml为佳。抗原片在4℃和-20℃冰箱内,抗原性可保存3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毒(GLV)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定量检测方法,为GFP在寄生性原虫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GFP兔抗血清为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血清为二抗,建立GFP定量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定量检测GFP的间接ELISA方法最适反应条件为以10%正常胎牛血清作为封闭剂,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3200,二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0。结论以GFP兔抗血清为一抗成功建立GFP定量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结果能正确反映GLV介导的GFP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5.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7.
用生长在LAS双相培养基上48h的贴壁溶组织内阿米巴作抗原和略加修改的等(1971)方法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结果54例阿米巴肝脓肿病人血清或滤纸干血滴全部阳性,且滴度都较高(1:80-1:2560)。23例阿米巴痢疾患者中,19例阳性,阳性率为82.6%;42例非阿米巴病和40例正常人血清或滤纸干血滴均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登革热IgM抗体。方法采集1995年7~11月份广东省登革热Ⅰ型流行期间疑似患者发病1~7d血清62份,用IFAT检测登革热IgM抗体。结果阳性率为24.19%(15/62),发病4~5d的阳性率最高为40.00%以上。IgM阳性滴度在1∶10~1∶40之间,多数为1∶10(8/15)。本法与乙脑血清有交叉反应,与其他非登革热血清无交叉反应。在发病5~6d的患者中可同时检测出登革热的IgM和IgG抗体。结论发病1~3d的血清可进行病毒分离,4~6d的血清可检测IgM抗体,如阴性则再检测IgG,以提高登革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20.
比较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两种检测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斑点渗滤技术(DIGFA)及马疫锥虫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27名正常儿童和4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和非狼疮病人血清抗dsDNA抗体,27名正常儿童和17例非狼疮病人血清抗dsDNA抗体经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29例SLE患者用两种方法检测出抗dsDNA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4.44%(17/18)。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的特异性和敏感性,DTGFA更简捷、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