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洞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足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铄,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人老先老腿,树老先老根。”人的根基就是两条腿,经常锻炼我们的双腿对于全身的健康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太极拳运动中,腿部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步不稳则拳甜’。太极拳谚中也提到:“手进三分,腿进七分。”这些都充分说明,腿功是太极拳运动的基础和先导。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我荣幸地被选为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成为张玉芬导师的学生,她的治学方法、工作态度和临床经验是我学习的楷模。张玉芬导师1963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后离职学习中医2年,现为山西省名老中医,妇产科学术带头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中医青年研究者如何从事研究,如何成才,关系到中医学的薪火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学长,我很愿意根据我这些年的研究经历,借着5四青年节这个机会,与广大中医药青年研究者谈谈研究中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大小”问题,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母亲老了     
母亲老了,仿佛一瞬间老的。母亲站在路旁,给我打电话叫我出来。我从办公室出来,朝她走过去,母亲看着我,近乎讨好地笑。那一刻,因为她的笑,我很心酸,内疚,甚至是极力忍住了泪水。她是我的母亲,生我养我,曾对我极尽一切宠爱。如今,年华老去的她,不过是想和我说几句话,想让我帮  相似文献   

6.
周六丁婶来到我家,一进门就对我说,“黄医生,我老伴是教师,最近老说喉咙疼,到医院一查,是慢性咽炎又犯了,已经按医嘱服药了。这不,请假在家休息一周呢,我想趁他在家这些天,好好给老伴补补喉咙,听大伙说,您这个五官科大夫厨艺也很好,所以特地来请教您啦。”我连说:“丁婶,您太客  相似文献   

7.
信息之窗     
<正> 全国中医药界大型拜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于1990年10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喜得千名高徒。来自全国各地的550多名师徒代表出席了这次拜师大会。这些老中医、老中药、藏医、蒙医、维吾尔医中最年长的已有105岁,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国务委员李铁映、卫生部长陈敏章到会表示祝贺并讲了话,强调振兴中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中医药的人才培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次拜师会应该唤起社会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视。老中医药专家代表、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铁涛和学徒代表、主治医师刘大荣举行了拜师仪式。邓教授激动地表示:学我者必超过我,刘大荣代表4名学徒向全体老师三鞠躬,把拜师大会推向高潮。著名老中医王绵之、赵绍琴、邱茂良还分别收了3名台湾学员。自神医扁鹊拜师长桑君以后的5000年中医药发展史上,师徒相授一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历史上师徒相授、父子相传都要举行拜师礼仪,但由国家政府组织的高层次的集体拜师仪式,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这标志着中医药人才培养逐步走向多元化,也标志着中医药事业的振兴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不老歌     
我不老,精神好。看得远,站得高。胸怀广,乐陶陶。我不老,勤用脑。学画画,读书报。心也灵,手也巧。我不老,玩得好。哪热闹,往哪跑。广交友,多聊聊。我不老,锻炼好。打太极,慢步跑。常运动,身体好。我不老,吃得好。荤与素,搭配巧。不多吃,八分饱。我不老,睡得好。睡得早,起也早。休息好,劲头高。我不老,不觉老。忘掉老,抗衰老。心不老,人不老。(联系地址:122000辽宁朝阳市双塔区珠江路二段18号辽宁朝阳市向前体育用品超市)不老歌@林自仁!122000辽宁朝阳市双塔区珠江路二段18号$辽宁朝阳市向前体育用品超市…  相似文献   

9.
王咏雪 《养生月刊》2005,26(3):234-236
现代人对于公交车站、地铁站台呈铺天盖地轰炸之式的广告招贴一定不会陌生.但未必见识过三十年代上海滩的老海报!我有幸在河坊街一家专营东阳木雕的小店铺内觅得这些老海报的芳踪,它们历经半个多世纪岁月的流逝,纸张已经泛黄,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人老了,就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还有人说,人老了,就成了"四化老人":观念老化、头脑僵化、血管硬化、等着火化。与上述说法相反,有些国家把"老龄"称为"乐龄",意思是,人老了,退休了,可能是整个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年龄。我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退休老兵,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不同意前两种说法,而同意第三种说法。我要大声地说:老有老的骄傲!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11.
黄家洲  张南方 《光明中医》2010,25(4):588-589
<正>我的恩师彭银亭老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第三批名老中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他十三岁进刘有余药铺学习中药传统加工技艺,师从于武汉地区有名的老药工徐仲琛和钱显清。一生从事中药炮制、鉴  相似文献   

12.
正我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到了我这个年龄,自然毛病多多。也难怪,人老了,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就都衰退了。一般的毛病如高血压、便秘、咳嗽等我都不怕,这些毛病注意保养,吃点药就可以了。我最担心的是患上老年痴呆症,一旦患上这毛病,不但自己生活不能自理,还连累了家人。锻炼身体可以预防一些疾病,可我这种年龄的人应以在家静养为主,有时外出散步家里人都不放心,生怕不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您好!我大学毕业后在一个机关工作,今年已经40多岁的年纪了,可以说是人在中年吧。有人说,中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有人说,中年是个危险的年龄段;还有人提醒我说,有个"四十岁过渡期"的说法,你要注意啊!弄得自己有时候也会思考这些问题。就我自己的感受说,虽然还不觉得老,有时候  相似文献   

14.
人老了,以养生保健为要,以求延年益寿,健康愉快地生活。为此,我时时阅览老年保健医药书刊,尤其钟情于古今中外的名人养生经验谈。这种书读多了,结合自己的实际,得出了我的“四多”保健法。数年来,我坚持此“四多”,收益良多。一曰多动。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今人说“生命在于运动”。人老了,生理机能开始衰退,社会活动骤减,很容易蛰居家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长时卧床,或沉溺于看电视、搓麻将,弓腰驼背,不利  相似文献   

15.
我有幸于1975年在北京市中医院进修,曾随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弟子史宝瑞医师学习。史老师继承孔老之学,传孔老之术,在我短暂的随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师讲:孔老医学造诣不仅理论渊邃,而且临证经验丰富。其尊经不拘,师古而不泥。事实诚如所言。现就我所学到的孔老关于牛膝一药在肺部疾患之应用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67岁,于去年已退休。1985年春,我感到双目视物越来越模糊,两次去医院眼科检查结果双目患老年白内障,医生告诉我,此病别无他法只有等到晶体老化了(瞎了)动手术,当时我很紧张,但又不愿做手术,一怕痛苦,二怕效果不好,我以往有个老经验,就是什么部位酸痛出了毛病,就在什么  相似文献   

17.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析扁鹊脉学自战国至于西汉初、中期乃至中古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老了,老了……”我时常听到有些老年朋友无可奈何地作如此感叹。“老了”有什么可怕呢?这是规律。不过,我倒认为,越是老,越应该有积极的人生。 我认识一位老年朋友,许多人都猜不准他的年龄,有的人说他70,也有人说他最多65岁左右。其实,他今年已是80有6的高龄老人了。朋友们之所以将他的年龄估计得过低,也是有根据的,看他走路稳健且有力,听  相似文献   

19.
谈谈我在针灸临床上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稿子是上海市中医学会针灸学会57年度的学术讲座讲稿。当时中医学会要我和全市针灸界同道谈谈我在针灸临床上的经验和体会,说一句老套话,由于本人水平的限制,开业三十余年来,每天在紧张的工作中,虽然不时有所感触,但是这些感触大多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是点滴和片面的。本文中,我想仅就毫针、温针、五行生尅在针灸临床上应用的一些问题,和同道们商榷一下,拋砖引玉,目的在求他山之助,希望借此唤起争鸣,去我荒芜不当之处,则幸甚矣!  相似文献   

20.
陈艳 《科学养生》2010,(8):60-60
“皱纹长在脸已不算老,只有长在心里才算老。”不知是从哪本书中记下了这个句子,总之,在我心里,某一个时间段里,让我热血沸腾。窃窃地自喜,向前看,不回头,只要心不老,便不会被岁月打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