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瘦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肺腺癌及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41例肺腺癌和32例肺鳞癌组织及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瘦素、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并比较瘦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肺腺癌及肺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与肺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41例肺腺癌中瘦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32例(78.05%)、15例(36.59%)及25例(60.98%);32例肺鳞癌中瘦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56.25%)、5例(15.63%)及12例(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27例女性肺腺癌中,ER阳性例数为20例(74.07%);14例男性肺腺癌中,ER阳性例数为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中瘦素、雌激素表达在性别、肺癌类型和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肺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女性肺腺癌中ER呈高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类型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CEA和CA199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 (CEA)及癌抗原 199(CA199)对肺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 5 0例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血清及 5 0例非肺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肺腺癌组胸腔积液内CEA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非肺腺癌组水平 ,P <0 0 1;肺腺癌组胸腔积液中CEA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 ,P <0 0 5 ;CEA与CA199联合检测为最佳组合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达 96 0 %。结论 :检测肺腺癌胸腔积液中CEA及CA199水平对肺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是一类独特且少见的肺恶性肿瘤,发病率不足非小细胞肺癌的1%。然而该病在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却相对常见,患者发病年龄相对年轻,与性别及吸烟史无关。与高加索人不同,亚裔人群中肺LELC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组织病理学上,肺LELC与未分化鼻咽癌难以区分,因此诊断肺LELC需要排除鼻咽癌肺转移。手术、放疗及化疗仍然是肺LELC的主要治疗手段。靶向治疗现已成为治疗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未发现肺LELC的驱动基因。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肺LELC中尚缺少系统的报道。与经典的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原发性肺LELC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本文将就肺LEL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一丸对小鼠移植瘤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影响 ,以及肺一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 9小鼠模型。灌胃及腹腔给药法 ,观察中药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VEGF的表达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肺一丸能够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高剂量抑瘤率为 49 6% ;降低血管密度 ,肺转移抑制率为 47 62 %。结论 :肺一丸能够通过调控肿瘤VEGF的表达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8岁。2011年3月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右侧胸腔积液,双肺结节影,考虑肺癌肺内转移可能性大。2011年3月14日肺穿刺病理示肺腺癌,FISH检查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突变。2011年3月16日培美曲塞、顺铂化疗1个周期,2011年4月8日予吉非替尼治疗,服药20d后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缩小,双肺结节较前缩小,胸腔积液亦减少。2011年6月底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复查彩色超声及胸部CT示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及大量心包积液,右上肺占位较前增大。予双侧胸腔及心包置管引流,引流出血性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TPN13和FAK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建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预后预警及个体化治疗的肺鳞癌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PTPN13及FAK在肺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PN13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FAK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TPN13和FAK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PN13基因是肺鳞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FA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RON及其变异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肺腺癌及35例肺鳞癌中RON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Western-Blot技术检测31例新鲜肺腺癌组织及9例肺鳞癌组织中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情况,并对RON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ON在肺腺癌及鳞癌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两组比较RO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肺腺癌比较,RON的表达也有差异,低分化的肺腺癌明显高于中分化的腺癌和高分化的腺癌(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均有RON表达;在肺腺癌中观察到RON的变异体,而肺鳞癌中则没有。结论肺癌组织中有RON的过表达,并且肺腺癌中RON的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肺腺癌中RON的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并存在变异体,而鳞癌则无变异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转移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 6 0例肺转移瘤病人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肺转移瘤患者大多有呼吸系统表现 ,主要为咳嗽、胸痛、胸闷 ,病人容易双侧肺受累。X线胸片表现为多发性结节影。原发肿瘤出现肺转移时间以 4月至 10月多见。结论 肺转移瘤早期缺乏症状 ,相对较晚的病例可有咳嗽 ,胸痛及X线肺内结节影。原发肿瘤诊治过程中应进行肺部检查 ,提高肺转移瘤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方法 将3D-CRT治疗后CT随访6个月以上的169例Ⅰ~Ⅲ期NSCLC患者,按随访CT放射性肺损伤的表现分级(0~4级),并分为CT阳性组(2~4级)和CT阴性组(0~1级).从放疗计划中获取患者的DVH参数,分析DVH参数与放射性肺损伤CT分级的关系,评价DVH参数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NTCP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平均肺受照剂量(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MLD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的全肺及患侧肺V20、V30和V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CT分级的增加,全肺及患侧肺V20、V30、V40相应增大.不同CT分级患者健侧肺的DVH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肺、患侧肺DVH参数与患侧肺CT分级联系紧密,其中患侧肺NTCP与CT分级关联度最强(η=0.522).结论 NTCP、MID、V20、V30、V40等DVH参数与NSCLC 3D-CRT后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及优化放疗计划的指标,以减少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肺部是晚期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肺转移可能引起咳嗽、咯血、疼痛、胸腔积液和肺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乳腺癌肺转移治疗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但是存在肺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延长生存时间一直是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乳腺癌肺转移机制及肺转移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TPN13和FAK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建立早期预防、早期诊断、预后预警及个体化治疗的肺鳞癌防治新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PTPN13及FAK在肺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TPN13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FAK表达与肺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PTPN13和FAK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TPN13基因是肺鳞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其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与FA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对开胸手术患者肺泡灌洗液TNF-α及IL-8的影响。方法:150例入组患者按照单肺通气时程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术中收集两肺灌洗液,检测不同时程TNF-α 、IL-8及血液流动学、呼吸功能指标。结果:各组间不同单肺通气时程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NF-α和IL-8浓度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程的长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影响较小,而肺泡灌洗液TNF-α、IL-8浓度随着单肺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萎陷肺要比通气肺更明显,以单肺通气超过3h最为显著,提示较长时间单肺通气可造成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多普勒肺血流频谱的动态变化及多普勒肺血流频谱对肺癌肺切除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分别测定 49例肺癌患者全肺 ( 12例 )及肺叶 ( 3 7例 )切除术前、术后 3~ 5天、术后8~ 10天的多普勒肺血流频谱 ,并按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无心律失常进行分组。结果 肺切除术后 3~ 5天所有患者肺血流频谱均发生改变 ,表现为右室射血前期 (PEP)延长 ,右室射血加速时间 (ACT)缩短 ,PEP/ACT升高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及肺血管阻力 (PVR)均升高 ,这些数据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肺叶切除患者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全肺切除组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的改变仍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有心律失常组与无有心律失组术前的肺血流频谱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 ,全肺切除术改变持续时间更久。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术前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指标已有明显改变。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既能有效地观察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又能在术前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指状青霉(Penicilliumdigitatum)提取物对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的DNA损伤作用。方法用指状青霉提取物诱发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的程序外DNA合成(UDS)。结果指状青霉提取物均可诱发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的UDS,尤其是对肺原代细胞的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指状青霉提取物对大鼠肺及肝原代细胞DNA有损伤作用,从而证实其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5.
王国勇  董祎楠  孙楠 《中国肿瘤》2015,24(3):250-252
[目的]介绍全胸腔镜交互式左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路径及流程。[方法 ]2014年4~11月采用全胸腔镜交互式左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5例左肺中心型肺癌患者,此手术方式的特点是将左肺大血管的解剖和淋巴结的清扫穿插交合在一起,使两个独立的手术步骤合为一体。[结果]5例患者均取得手术成功,无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术后肺内感染。[结论]全胸腔镜交互式左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使复杂的胸腔镜下左全肺切除的过程更加趋于简捷,便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PM_(2.5)致肺部病变机制。方法采用实时PM_(2.5)采集器进行PM_(2.5)收集,Wistar大鼠饲养于PM_(2.5)的全身暴露染毒系统,Wistar大鼠每日染毒4小时,共染毒9月,设立实验组及对照组;观察肺组织大体结构及HE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肺组织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DNA指数;ELISA实验检测Wistar大鼠血清及肺灌洗液中CEA、CA125及Scc Ag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肺组织以支气管向外周辐射状颜色发暗、偏黑,多处可见白色斑点和泡状凸起,边缘不规则白色隆起;HE染色结果,实验组肺组织纤维化,肺实变严重,肺泡充血,见大量炎性反应增生;实验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及肺灌洗液中CA12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NA指数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长期接触PM_(2.5)会造成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结节,肺组织出现大范围炎性反应病变。  相似文献   

17.
肺上沟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附12例报告)杨钧,周新华,李祥勇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放射科(北京101149)肺上沟癌是指发生在肺尖外围并侵及肺上沟的支气管肺癌。易于向外发展,侵犯肋骨、椎体及神经。本文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2例肺上沟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治疗后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转移的 HCC 患者,以手术时间至发现肺转移为肺转移时间。分析患者手术前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术后病理及患者出现肺转移的时间。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不同危险因素肺转移的累积发生率,并以 Log -Rank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将21项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 COX 回归模型依次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综合患者术前及病理资料,经 COX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中肿瘤的最大径、数目、有无癌栓及术后病理学检查中包膜是否完整、有无坏死、卫星灶是影响 HCC 患者手术后肺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肺转移高危患者,术后辅助性 TACE 治疗可明显延长肺转移出现的时间(P =0.010),而对非高危患者无明显影响。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最大径≥10cm、病灶多发和合并癌栓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灶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坏死成分较多和有卫星灶,是HCC 患者手术后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肺转移高危患者术后1个月接受辅助性 TACE,可降低肺转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 因咯血1周行CT检查提示右下肺病变, 伴右主支气管堵塞及右肺不张。动脉造影见独立血管供血右下肺占位, 考虑肺隔离症。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右中下肺叶切除术,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符合肺隔离症, 肺门旁1枚淋巴结边缘窦内见1 mm上皮巢团。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 细胞大小较一致, 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形态温和, 未见核分裂;上皮巢团周边可见多量单个肿瘤细胞至较小微结节状增生的细胞巢团;肿瘤细胞CD56、突触素(Syn)、嗜铬粒素A(Cg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强阳性, Ki-67阳性指数1%。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病理诊断为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 伴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0个月, 未见复发及转移, 预后较好。结论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较为少见, 通常肿瘤病灶较隐匿, 易漏诊。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肺癌的发生率,近年世界各国均有所增加。肺癌发生率的增高,主要是由于肺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为肺鳞癌)的发生增加所致。研究肺鳞癌的生长,发展规律等生物学特征,及观察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寻求和探索肺鳞癌的防治办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及防止复发等方面提供依据。本文分析60例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