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Shen LP  Lei CH  Ding KY 《中国针灸》2011,31(9):795-798
目的:验证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感染及支持等疗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方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为主.于治疗前及治疗3天后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浆胃动素(MOT)含量.结果:观察组平均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均P<0.01).两组治疗后IL-6、TNF-α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分别为(15.2±4.1)pg/mL、(18.3±6.5)pg/mL,对照组分别为(35.5±7.2) pg/mL、(52.7±12.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MOT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MOT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190.7士48.5)Pg/mL vs (114.6±36.9) pg/mL,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EPISBO疗效显著,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减轻肠壁水肿,促进MOT的分泌以增强肠蠕动,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陈伟  尤龙 《中医药学报》2010,38(1):105-106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电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方法:61例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中药组)。结果:两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非手术治愈率、中转手术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P(0.01,P(0.01)。结论:复方大承气汤配合电针对EPISBO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JP  Cai J  Gan XM 《中国针灸》2011,31(5):405-408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1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常规针刺组(30例)、电针组(31例)和电针穴位注射组(30例),3组均取足三里、风池、安眠、太阳、合谷、印堂、百会、四神聪,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加用G 6805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组治疗基础上,于风池或安眠穴采用维生素B120.5 mg及0.2%利多卡因2 mL穴位注射,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电针穴位注射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电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电针组为80.6%(25/31),电针穴位注射组为90.3%(28/30),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效,其中电针穴位注射组疗效最好,电针组疗效次之,说明常规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在颈性眩晕上疗效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4.
常娥  金泽  王玉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14-715
目的 观察电针金津、玉液穴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主穴均取金津、玉液两穴,电针组留针通电,针刺组速刺不留针.均在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电针组在改善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舌体运动及总分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电针金津、玉液为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0例,两组均用加味小承气汤治疗,联合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灌肠配合针灸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L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9):779-782
目的:评价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神庭、大椎、神道、至阳等,行导气针法;观察2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取穴同观察1组,行常规针刺,百会、印堂等加电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治疗1、2、4、6周后汉密尔顿(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结果:观察1组(25/25)、观察2组(20/20)有效率均为100.0%,均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均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P<0.01,P<0.05);其中观察1组、观察2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在治疗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HAMD总分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而针刺及电针疗效比较无差异,但电针起效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比较温通针法、电针疗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46例)、电针组(45例)、普通针刺组(45例).3组治疗取穴相同,主穴均为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夹脊(对应压痛点).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手法治疗,电针组采用G6805-Ⅱ型电针仪治疗,普通针刺组只采用普通针刺,不施行特殊针刺手法.3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3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治疗后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89.1%(41/46),电针组总有效率88.9%(40/45),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71.1%(32/45),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而温通针法组和电针组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体针组和语言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线和头部腧穴配合电针治疗,体针组给予针刺穴位体针为主,语言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体针组及语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体针组与语言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针刺以头皮针为主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有积极作用,且对自发言语、复述、命名方面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9.
电针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ao LH  Yang ZB  Zhou GX  Chen Y  Fan LY  Zhang YY  Liu H  Liu ST 《中国针灸》2011,31(7):591-59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电针组以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结合辨证分型选穴,予电针治疗;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血压、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0%(19/20),优于药物组75.0%(15/20,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较药物组降低明显(均P<0.05);24 h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MI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P<0.05),且电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SMI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减低心率和体循环动脉血压、减轻左室后负荷,优于口服复方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较佳疗法.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240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0例.A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感染及支持疗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等;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穴取大肠俞、足三里等;D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同B组)、穴位注射(同C组)治疗.结果:A组、B组、C组、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6.7%、100.0%、100.0%,4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5±2.9)天、(9.3±2.5)天、(5.6±3.5)天、(2.2±1.7)天,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2.5±3.1)天、(10.7±3.6)天、(7.2±3.1)天、(2.5±1.5)天,D组明显优于A、B、C组(均P<0.01).结论:应用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EPISBO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针刀与电针、手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35例,3组均穴取中脘、天枢、上巨虚、三阴交等,并且辨证配穴,针刀组采用0.6 mm×40 mm的减肥针刀治疗,电针组采用韩氏LH402A穴位神经电刺激仪治疗,手针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对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肥胖度等及血脂、血糖进行观察.结果:针刀组愈显率为91.4%(32/35),优于电针组的71.5%(25/35)和手针组的42.9%(15/35)(均P<0.05).3组肥胖相关指标及血脂、血糖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差率组间比较,针刀组体质量、BMI、肥胖度、胸围、腰围、股围、腰臀比、总胆固醇均优于电针组、手针组(均P<0.05),臀围、空腹血糖优于手针组(均P<0.001).结论:针刀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减脂、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Bao F  Sun H  Wu ZH  Wang DH  Zhang YX 《中国针灸》2011,31(3):241-24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骨关节炎(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单侧后肢跟腱切除建立OA动物模型,针刺组采用电针大鼠"膝前"穴和"后三里"穴,药物组采用膝关节处涂擦扶他林乳剂进行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不予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4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的MMP-1、MMP-3和TIMP-1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上调(均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下调MMP-1和MMP-3,上调TIMP-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针刺组MMP-1和MMP-3的表达显著低于药物组(均P<0.01),而TIMP-1的表达则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o结论:针刺对OA软骨细胞MMP-1、MMP-3、TIMP-1的表达具有影响作用,下调MMP-1、MMP-3,上调TIMP-1,作用优于扶他林乳剂,说明针刺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仓、合谷、后溪穴激活脑功能区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惠侧地仓、合谷、后溪穴在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区的激活区相关性,揭示"面口合谷收"的科学机制.方法:18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合谷组、地仓组、后溪组,每组6例.各组分别电针刺激左侧合谷、地仓、后溪,同时行全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析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合谷穴引起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等区域的激活;电针左侧地仓穴引起了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等区域的激活;电针左侧后溪穴未发现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区域的激活.结论:来自肢体远端的合谷穴与来自颜面部的地仓穴的感觉传入信息能在脑感觉区与运动区发生汇聚、重合,并有可能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针天枢穴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书文  陈克正 《中国针灸》2004,24(12):833-834
目的:观察天枢穴治疗肾绞痛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将97例肾绞痛患者采用半随机方法分成电针组(55例)和药物组(42例).电针组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药物组采用度冷丁50 mg肌肉注射治疗.结果:电针组显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4%;药物组显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电针组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募穴预防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预防组(简称电针组)、普针预防组(简称普针组)和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同时普针组针刺天枢穴和关元穴,电针组在普针组基础上配合使用电针。每次30min,每日1次,对照组不予其他干预。1个疗程(10d)后观察三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对三组的临床预防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电针组便秘的发生率(16.7%)低于普针组(46.7%),普针组低于对照组(76.7%),三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募穴可以有效预防中风后患者便秘的发生,并且配合电针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莹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683-685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3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0.0%、86.7%,其中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西药组;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尿酸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其中针药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电针组、西药组明显.结论: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电针与药物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71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药物组22例和针药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针药组是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将HAMD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观察HAMD总分、7类因子分的变化及SDS总分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和药物组(P〈0.01)。电针组和针药组在改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降低SDS总分方面,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电针与药物并用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治疗,辰时和未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和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各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TXB2、PG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3〉r0.01(28)P〈0.01:r=0.544〉r0.01(28),P〈0.01:r=0.852〉r0.01(28)P〈0.01。结论在一定范围之内,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针刺调节效应也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