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收集2007年2-5月门诊患者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芦氟沙星)所导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6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神经、免疫、呼吸、泌尿系统等,其中消化与神经系统的症状较多也更加突出.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药物及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是抗感染药物中开发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桂玲 《中国校医》2002,16(4):379-38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因其抗菌谱广 ,价格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特别是它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 ,对耐雷米封、利福平及链霉素的结核菌敏感 ,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但是随着临床上的普遍使用 ,近年来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 ,现综述如下。1 过敏反应应用该类药物后可引起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静脉炎及关节过敏等症状 ,因此 ,使用该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过敏者禁用。1 .1 过敏性休克 林丽娇[1] 、泰明奇[2 ] 报道 3例患者服用环丙沙星后出现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心慌、大汗淋漓 ,肢体冰冷 ,频繁呕吐…  相似文献   

4.
对60例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服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提示服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42例患者,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其不良反应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中以中老年患者居首位;药物种类中,以左氧氟沙星居于首位;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主。结论 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为老年患者,而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高于口服,左氧氟沙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最常累及的器官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和神经系统。因此,药师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7.
王菊芬 《健康必读》2008,7(3):57-58
为了进一步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利于临床应用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对症处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分析在临床应用时应考虑注意问题,以便利于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结构特点、抗菌谱及临床应用范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2010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其药品临床使用处方数、频率和排序及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途及作用.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率=药品处方数/药品总处方数,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为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和氧氟沙星,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85.3%,在抗菌药物中运用广泛.结论 喹诺酮类在抗菌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规范、合理应用,防止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喹诺酮类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统计喹酮类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并评价其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中的地位。方法 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提取1995-1999年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病例452份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全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约占50%),依次是消化道系统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损害、心外血管损害等;多数ADR可治愈对原患疾病无明显明显;严重的ADR病例主要表现为重症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过敏时,使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危险性增大,不合理合并用药也可增加喹诺酮类药物的ADR发生率。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务人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和成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收集的9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它偶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对骨关节、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响。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临床医生要加以重视,掌握常见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成因,坚持科学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促进合理用药,深入ADR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1~6月上报的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0例ADR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共有10例(20.00%)。引发ADR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喹诺酮类(占60.00%)、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占20.00%)。50例ADR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最常见的是免疫系统(占34.00%),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00%)和循环系统(26.00%)。结论:应控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为更好地预防ADR的发生、减少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223例ADR报告,对患者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223例 ADR患者,静脉滴注给药 211例(94.62%),静脉注射3例,肌内注射2例,口服给药7例。74.44%的ADR发生在用药1~30 min内,其中39例(17.49%)发生在用药后1~4 min内,45例(20.18%)发生在用药后5~9 min内,80例(35.87%)发生在用药后15~29 min内。在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中,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93例),其次为胃肠系统(62例)和全身性损害(45例)等;以累及单一器官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84例,82.51%)。123例(55.16%)ADR是由抗菌药物引起,60例(26.91%)是由中药注射剂引起;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药物包括7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注射剂,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ADR居各药物首位(23例,10.3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从而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预警监测系统主要对6种情况进行预警:(1)可能的药物拮抗,(2)药物禁忌,(3)不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用法,(4)药物过敏,(5)药物适应证,(6)重复用药。通过该预警系统,可以对不良用药及时提醒,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atistically optimal exact hypothesis testing procedure for detecting changes in sales adjus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rates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urrent periods, with a computer program that implements this test appended. We provide discussions and illustrations on how to monitor ADR rates for product lines that consist of several pharmac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age forms.  相似文献   

17.
周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11-5312,5314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发生的452例ADR患者造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从年龄结构分析,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ADR,其中0~6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0岁以上;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造成ADR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抗微生物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输液患者的观察,一旦患者发生ADR,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进行处理,同时需要掌握药品药理学知识,使ADR发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与合理性用药的前瞻性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合理性用药。方法:前瞻性观察北京市7家医院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全部住院病人,结果:2661例用药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0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重度不良反应占4.8%,全部是二重感染。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用药不合理、合并用药和既往过敏史有关。左氧氟沙星不合理用药占19.9%,集中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主要问题为用药时间不合理(疗程过长或过程)。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安全,但要注意合并用药问题和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不合理用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的监测上报体系而言,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于注重医疗机构的把关,地方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应该逐步扩大监测上报的范围,在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中形成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此外,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还存在经费和人员不足、城乡不平衡、报表缺陷等多种问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注重药品制造企业、药品连锁店、零售企业的监测,提高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完善各个上报主体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