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3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7.74%。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1,30(9):47-47,49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50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全部予以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所有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占46.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占54.0%,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为96.0%。1例出现局部血肿。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措施。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2例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治疗及适当护理。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后电生理检查均未诱发心动过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射频消融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雷寒  马康华  罗素新  何泉 《重庆医学》2005,34(5):684-685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例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均获成功.结论对合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且在做射频消融术(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的患者116例,对比观察TEAP时多导ECG检查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本组116例初诊为PSVT患者、其中110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相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4.8%,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不符合,其诊断错误主要由于P波记录不清、RP标测不准确、属于复杂病例及不能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结论: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简化射频消融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照射损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于军  常快乐 《甘肃医药》2013,(9):696-69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4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有手术适应症,行射频消融术根治,观察临床特点及疗效,所有手术患者进行1年随访。结果: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总成功率94.4%,复发率2.38%,并发症的发生率1.54%。房室旁道消融总成功率95.2%,复发率4.63%,并发症的发生率1.58%。总成功率94.8%,总复发率2.48%。总并发症发生率2.28%。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及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不断发展,证实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路所致心动过速在整个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为此类心动过速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院自199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6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5 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7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35例 (右侧旁路 8例 ,左侧旁路 2 7例 ,其中 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 98% ,复发率 2 %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2例病人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右侧旁路8例,左侧旁路27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析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总成功率98%,复发率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采用RFCA治疗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结果:32例患者行RFCA,消融成功率94.4%,2例复发后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法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2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采用标准程序刺激右心室或右心房,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对其进行标测和消融。结果房室旁路13例,其中左心旁路10例,右心旁路3例。房室结双径路9例。22例射频消融成功21例(95.46%),失败1例(4.55%)。1例(4.55%)术后发生暂时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3~14个月,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室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肯定,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ther ablation,RFCA)是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基础上,继外科手术、直流电和化学消融后发展起来的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已成为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规首选方法。本院自1996年开展此项技术,应用RFCA治疗反复发作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1020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8—2011年收治的PSVT患者152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并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520例PSVT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12例(60.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78例(38.0%),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25例(1.6%),AVNRT与AVRT并存5例(0.3%)。射频消融术后复发35例(2.3%),再次手术成功20例,无效15例(均为房速),总成功率99.0%。术后发生不可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起搏器植入4例,发生假性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1例、穿刺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气胸1例,并发症发生率1.1%。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PSVT的安全有效方法,并发症和复发率与电生理类型和解剖特点、消融靶点的位置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荣炎  吴桥  汪慧敏 《安徽医学》2010,31(4):348-349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102例,均予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其中显性预激综合征15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永久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53例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房室旁路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21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中5例为病窦综合征。全部病例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结果表明RFCA是治疗老年人PVST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方法选取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对所有患者行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并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92例患者治愈、4例失败、8例出现合并症,4例复发患者经再次治疗后获得治愈。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对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进行消融,能量选择20~40W,消融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消融是否成功。结果总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气胸、血气胸、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根治性手术,疗效确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细心轻巧操作,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我院所作的2例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电生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心内电图特点作一总结.方法 对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VT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例患者,其中1例起源子左室心尖部,1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均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特征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系统电生理检查(食道及心内程序刺激),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根治,对比分析其电生理机制及其特性。结果:本组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占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占71.7%,所有病例均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首次成功率96.7%。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为折返机制,部分特殊类型具有特异的电生理特性,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折返机制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并具有根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