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急性脑梗死血管状态的TCD判定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功能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对106例首次发病72h内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颅内血管狭窄组、颅外血管狭窄组、颅内颅外合并狭窄组等四组.对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NIHSS评分,比较分析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最少,第1日和第21日NIHSS评分分别为4.15和3.28分,预后较好;其次为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7.03和6.55分);颅内颅外合并狭窄组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9.8和9.9分),预后最差.伴有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脑梗死者更易发生进展性卒中.结论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给予TCD检查,可以对颅内颅外血管的功能状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患者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424例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调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组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8例。医院感染组死亡15例(22.1%),无医院感染组死亡30例(8.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吸烟、住院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高、意识障碍、侵入性治疗、血糖增高、血浆蛋白低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较轻、不吸烟、住院时间短、CSS评分低、意识清楚、无侵入性治疗、血糖及血浆蛋白正常的患者(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呼吸系统多见,尤其是肺部感染。高龄、吸烟、住院时间长、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高、意识障碍、侵入性治疗、血糖增高、血浆蛋白低是医院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05-108
目的探讨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组(联合组,n=100)和单独常规康复训练组(常规组,n=100),统计两组患者的ND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DF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DF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95/100)显著高于常规组81.0%(81/100)(P0.05)。结论早期床旁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较单独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出现心电图异常亦相当常见。本文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做临床分析,以供参考,从而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1-01/2022-08月作者医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272例为模型组;选择同期某医院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112例为验证组。收集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在完成溶栓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认知功能衰退或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则认为是出现了血管性痴呆。根据有无出现血管性痴呆将模型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以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与非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吸烟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简称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血糖、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l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cyte ratio, PLR)、脂蛋白、D-二聚体、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溶栓获益、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2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具体为积极预防肌肉萎缩以及肢体畸形,锻炼肢体功能、生活能力等,在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锻炼研究组患者可以自主进食,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肌力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是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的有效预防,不但可直接控制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展,还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残损,降低死亡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散射比较分析法分别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对照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非MS组)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在两组间的比较:MS组与非MS组血浆Hcy含量分别为(21.48±5.59)μmol/L、(15.43±4.37)μmol/L。MS组与非MS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医学研究》2017,(10)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心肌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标志物水平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随访6个月,统计研究组患者病死情况。结果两组心电图异常率相比,研究组73.21%(82/112)高于对照组21.43%(2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K、CK-MB及c Tn 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依据c Tn I水平异常与否分为c Tn I正常组(n=70)与c Tn I异常组(n=42),随访半年后,c Tn I异常组病死率19.05%(8/42)远高于c Tn I正常组4.29%(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心肌改变,临床治疗中应及时检测心肌标志物水平及心电图异常情况,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