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胃肠患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PN营养支持成为不可忽视治的疗措施之一。然而,恶性肿瘤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利弊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于多数研究限于动物实验,所以结论不一致。有关人体肿瘤短期内进行PN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利大于弊。肠外营养对癌症患者长期营养支持报道不多,因此,我们对胃肠癌患者进行术后探讨,发现经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明显营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以华瑞公司生产的肠外营养产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在术后各个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并以术后普通输液病人作为对照。结果: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在各类消化道手术,尤其结直肠癌肿瘤手术后,肠内营养因符合生理、低价便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受到肯定[1,2]。但是临床实践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却容易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通常针对这些情况会采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全肠外营养支持(TPN)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TPN和未应用TPN治疗各32例,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后拔胸管时间,出院时体重,输血及白蛋白用量,伤口感染及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拔胸管及住院时间缩短,出院体重增加,输血及白蛋白用量显著减少,结论TPN设备便宜,药源充足,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开展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期间418例肠外营养液的使用情况,包括患者所患疾病、日费用、治疗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8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31例,年龄3~86岁,其中60岁以上者276例,占66%。病例涉及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外科、普胸外科,结直肠内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应用PN患者所患疾病覆盖了大多数适应证。患者所应用的PN液费用在350元以下有321例,占76.80%,只有42例患者日费用超过400元,占10.04%。治疗时间14d以内的258例,占61.72%,〉14d者160例,占38.28%。结论我院肠外营养液使用所涉患者疾病谱广、科室多、费用较合理,但部分病例治疗时间长,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6.
刘晨  兰红  姚小静 《包头医学》2012,36(2):91-92
目的:评价经静脉给予低热量与传统热量肠外营养对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体温、血糖、BUN/sCr、临床结局指标等的情况.方法:查阅病例,采用回顾、对照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差异.结果:传统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平均血糖水平显著高于低热量组(P=0.027);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4),而低热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219);术后第3天的体温明显高于低热量组(P=0.005);静脉炎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低热量组(P<0.05);两组患者BUN/sCr、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患者,连续5天经外周静脉应用低热组PN支持较传统组能更好控制血糖、减少感染相关并发症,经济学指标有优于传统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1989年至今,我院普外科收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6例,其中15例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了肠外营养支持(即TPN),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0岁.16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灶布满全胰腺者4例,其中2例死亡;位于胰头、胰体者2例,主要在胰腺体尾部者8例,散在坏死者2例,胆源性胰腺炎12例,酒精性胰腺炎2例,原因不详者2例. 所有患者均切开胰腺被膜,松动胰床,清除坏死病灶,在胰腺上下缘并根据胰腺坏死情况置多根三腔引流管术,后持续冲洗,伤口敞开便于术后换药,清除坏死灶.术后1例并发大出血再次手术止血.1例出现胰漏及假性胰腺囊肿.1例死于ARDS.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所有病例均行胆囊切除和胆道引流,均未行胃造瘘和营养性空肠造瘘.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肝功能损害情况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患者体质量均下降但幅度较小(P〉0.05)。两组术后第8天较第2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肛门排气EN 组较PN 组明显缩短(P〈0.05)。 EN 组免疫指标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2天明显改善(P〈0.05)。术后肝功能损害及血糖波动EN组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胃癌术后营养状况,而EN更符合食物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是围术期重要的两种提供营养的方式,那么二者的应用、应用的时间有着如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分析来阐述相关研究结论。方法比较分析近期文献中术后采取PN及EN的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对于手术患者,尤其是术前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早期在应用EN预防感染方面明显优于PN,CD3^+、CD4^+及CD4^+/CD8^+,这些免疫学指标均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并且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论EN组较PN组患者在手术后各类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王秀君 《大家健康》2013,(7):177-17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包括经口、经肠道或经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相似文献   

13.
固蛋白质热能缺乏所致严重营养不良可危及生命。这在综合性医院临床各科已较为多见一此时若能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及时辅以相应的营养治疗.帮助改善代谢.维持营养平衡.可以积极地影响疾病的转机.以期促使其好转乃至痊愈。对于外科患而言,更可赢得手术机会,提高治愈率或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黄剑飞 《医学综述》2013,19(5):867-869
危重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出生后往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肠外营养支持主要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以及电解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输注,输注途径主要包括经外周静脉输注和经中心静脉输注两大途径。现对危重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乡镇基层医院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3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则按照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方法及理论,对病人的氨基酸、液体、微量元素、脂肪、热能、维生素、电解质以及葡萄糖等需求量进行计算,并配置出营养液,探究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2组病人临床护理效果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肠外营养支持的相关方法及理论作为出发点及参照标准,给予病人行肠外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能够实现营养支持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四君子汤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于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四君子汤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为(2.40±0.33)d,对照组为(3.82±0.26)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创口愈合情况:治疗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为4例。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经治疗,于术后第10天,两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并已基本达到术前水平(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的前白蛋白水平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术前两组的IgG、IgA、IgM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术后第3天两组的IgG、IgA、IgM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第10天,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升高,并已基本达到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黄芪四君子汤配合肠外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改善机体的免疫状况,减少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胃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是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梗塞、肠扭转、创伤、恶性肿瘤、广泛性Crohn病等而切除了大量小肠或手术误造成小肠短路,致使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失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与进行性的营养不良。临床研究表明,切除40%小肠,保留十二指肠与一半回肠及回盲部,一般尚能维持消化吸收功能;切除50%将导致明显的营养不良;切除75%或更多,将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影响病人的正常营养与代谢,甚至生存。肠切除至何种程度将…  相似文献   

19.
牛治成 《北京医学》2007,29(10):623-623
胃肠道肿瘤尤其是进展期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蛋白质-热卡失衡,以往术后多主张全肠外营养支持(TPN),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的深入研究与技术的发展,发现TPN带来的导管并发症和肠道旷置可能会加重肠黏膜屏障损伤,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海平 《广东医学》2001,22(5):372-373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 ,因历史上以外科医生为先驱 ,故又称之为外科营养。营养支持在外科领域被誉为是继无菌术、抗生素、麻醉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 ,其应用领域也从外科扩展到内科、肿瘤科、神经科、烧伤、ICU、儿科、妇产科等临床专科 ,成为现代治疗学不可缺少的新方法、新技术。1 开展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减少机体瘦肉体的耗损 ,维持机体的蛋白质量 ,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结构和功能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