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是根治某些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术中、术后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时有报道 ,对RFCA的安全性带来负面影响。本组观察了RFCA前后不同时间内血小板活性和纤溶系统活性的变化 ,探讨RFCA并发血栓栓塞的可能机制。资料和方法  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RFCA治疗的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平均年龄(38 6± 12 3)岁。术前检查均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病史。所有患者在RFCA插管前、插入电极导管完成心内电生理检查放电前 (放电前 )、放电消融成功后即刻、消融成功后 30…  相似文献   

2.
观察43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vWF:Ag,GMP-140,t-PA,A,PAI:A及PAgT的改变,结果血浆GMP-140及vWF:Ag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慢性ITP时存在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与人皮细胞粘附功能增强;PAgT低于正常组,表现血小板聚集性下降。纤溶活性指标:t-PA:A降低,PAI:A升高且呈正相关,表明慢性ITP时有纤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活化与纤溶活性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用放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测定56例老年CHF患者及20例健康老年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血管紧张素II(Ag II)及醛固酮(Aid)水平,并观察氯沙坦对其影响,结果:CHF组GMP-140,PAI-1,AgII及Al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t-PA显著下降;CHF组治疗前GMP-140与PAI-1均与Ag II显著正相关,加用氯沙坦后GMP-140,PAI-1,AgII与Ald显著下降,t-PA显著上升,结论: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氯沙坦可降低老年CHF患者体内AgII水平,控制血小板活化并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栓机制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物 (PAI)是冠状动脉 (冠脉 )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标志。血小板表面糖蛋白 (GPIIb、GPIIIa)是血小板在体内活化的重要标志物 ,它与血栓形成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tPA、PAI 1、GPI Ib、GPIII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AMI组选择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Q波型AMI患者 4 9例 ,其中男 33例 ,女16例 ,年龄 (6 5 .8± 10 .4 )岁 ;未进行溶栓 ,近 2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40例 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 )和复方丹参滴丸组 (2 0例 )。疗程 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GMP-14 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物 (PAI-1)水平。结果 两组 UA患者治疗后 GMP-14 0含量、PAI-1活性均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t-PA活性显箸升高 (P<0 .0 5 ;P<0 .0 1)。复方丹参滴丸组降低 GMP-14 0和升高 t-PA的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后纤溶活性,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心病患者(CHD组)37例,分为单支及多支病变组,另选健康人27例为对照组(C组),采用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上述部分指标在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 (1)运动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活性,血浆5-羟色胺(5-HT)水平及血小板5-HT2A受体密度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小板及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小板及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陈晓文戚文航王学峰邵慧珍支立民自1977年以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我们通过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纤溶活性的变化并用缓释异搏定、开博通降压治疗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对象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25例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17例测定了活化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含量。5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21例接受缓释异搏定治疗,19例用开博通治疗,疗程12周。结果高血压病患者PAI1活性、GMP140含量较正常高,tPA活性低于正常;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降压治疗12周后,PAI1活性、GMP140含量下降,tPA活性增强,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结论提示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纤溶活性降低。缓释异搏定和开博通均能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异常的血小板活化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9.
观察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期间纤溶活性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以22例常规治疗病人为对照。结果显示静注尿激酶(UK)完毕后即刻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直线上升(P〈0.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直线下降(P〈0.001),但不到24h血浆PAI活性反跳超过静注UK前水平。血小板功能,因入院后即给阿司匹林治疗而受抑制,但静注UK完毕后,血小板最大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 (2 0 mg/ d)和辛伐他汀组 (2 0 mg/ d) ,均治疗 4~ 8w。测定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GMP- 1 4 0 )、纤维蛋白原 (FIB)、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及凝血酶原时间 (PT)。结果 氟伐他汀治疗 4w、8w后 ,血 TC、TG、LDL- C、GMP- 1 4 0、FIB及 PAI- 1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 ) ,而辛伐他汀治疗 4 w、8w后 FIB无变化 (P>0 .0 5) ,血 HDL- C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 (P<0 .0 5~ P<0 .0 1 ) ;治疗 8w后血 TC、LDL- C较治疗 4 w后有明显下降 (P<0 .0 5~ P<0 .0 1 )。结论 氟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 ,改善凝血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斑马鱼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以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对斑马鱼脂代谢紊乱模型进行不同浓度的血脂康处理,通过油红O染色、直接测量血脂、荧光显微镜拍照等方法评估血脂康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血脂康10μg/mL及以上浓度处理组中幼鱼血管内脂质沉积显著减轻;脂质含量测定显示血脂康5μg/mL处理组幼鱼组织匀浆中各类脂质成分明显降低;荧光显微镜活体观察发现血脂康2μg/mL及以上浓度处理组幼鱼的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的募集受到显著抑制。结论:血脂康通过降低血脂和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的募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血脂康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酒精性肝病(ALD)的血脂代谢及肝功酶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酒精肝病伴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同时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其中46例加服血脂康,另40例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不同阶段观察血脂代谢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结果 血脂康可明显降低酒精肝病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P〈0.01),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轻度增加血清高密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29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和5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电游率(EPM)的变化,并与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表明,无视网膜病变者EPM低于健康人组(P<0.01),而血小板集率及GMP-140水平无明显变化。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5),EPM呈显著性降低(P<0.01),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血小板聚集率和GMP-140水平升高(P<0.05,P=0.05),而EPM水平低下(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者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亢进,这可能是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的关系;血小板及其活化状态测定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ELISA法分别测定经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数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恶性肿瘤组血小板数及GMP-140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癌症转移组又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但手术治疗后上述2项指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可激发并活化血小板,同时血小板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测定血小板及其功能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梅  贾国良 《心脏杂志》2003,15(5):425-42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UAP患者 85例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n=30 )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 (n=30 )及噻氯匹定治疗组 (n=2 5 )。所有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 30 0 mg/ d的基础上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 1次性给予氯吡格雷 (波立维 ) 30 0 mg,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给予波立维 75 mg/ d,噻氯匹定组给予噻氯匹定 (抵克力得 ) 2 5 0 mg/ d,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 ,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给药 2 h后 ,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及噻氯匹定组给药 3d后患者血浆 GMP- 14 0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变化。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GMP- 14 0含量及 MPA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1) ,组间血浆GMP- 14 0含量及 MPAR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氯吡格雷起效迅速 ,首剂负荷剂量 30 0 mg服药后 2 h即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激活 ,可达到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连续 3d抑制血小板激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血脂康抑制高脂血症患者单核细胞粘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调脂药血脂康在治疗高脂血症的同时 ,是否具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用血脂康治疗 15例高脂血症 ,治疗 4周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 (CD11b/CD14 )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 ,以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结果发现 ,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均下降。淋巴细胞表面CD11b的相对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以及表达的百分率也降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率从 5 .5 0 %± 2 .30 %降低到 1.75 %± 0 .85 % (P <0 .0 5 )。CD11b单克隆抗体封闭后可以抑制其粘附。此结果提示 ,他汀类药物血脂康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抑制粘附分子表达 ,发挥其降脂以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调脂作用及对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PGI2 )的影响。方法  9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吉非罗齐对照组 ,分别口服血脂康 1.2g/d或吉非罗齐 1.2g/d ,连服 8周 ,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谱、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结果  ( 1)服血脂康和吉非罗齐 8周后 ,血清总胆固醇 (TC)分别降低 2 1.6%和 2 0 .4 % ,甘油三酯 (TG)分别降低 2 3 .3 %和 4 0 .3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分别降低 3 3 .3 %和 2 4 .8%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分别升高 3 3 .7%和 2 6.9% (以上P均 <0 0 1) ,血脂康降低TG的作用弱于吉非罗齐 (P <0 .0 5 ) ,而其降低TC、LDL C和升高HDL C的作用与吉非罗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 2 )血脂康可使血浆脂蛋白 (a) [LP(a) ]含量降低 2 8.2 % (P <0 .0 1) ,而吉非罗齐仅降低 4 .9%(P >0 .0 5 ) ;血脂康的作用强于吉非罗齐 (P <0 .0 1)。 ( 3 )血脂康和吉非罗齐使血浆TXB2 含量分别降低 3 4.2 %和 8.4 % (P均 <0 .0 1) ,而且血脂康的作用强于吉非罗齐 (P <0 .0 1) ;血脂康和吉非罗齐使血浆 6 Keto PGF1α含量分别升高 65 .4 %和 11.7% (P均 <0 .0 1) ,血脂康的作用强于吉非罗齐 (P <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和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调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2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结果(1)服药后4周TC分别降低了207%和225%(P值均<0001);血脂康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LDLC水平分别降低了282%和33%(P值均<001);(2)血脂康明显降低174%的血清TG水平(P<005);(3)服血脂康和辛伐他汀4周后,载脂蛋白(Apo)A1却分别增加了127%和136%(P值均<001);ApoB水平均下降了8%左右(P<005);分别使脂蛋白(a)[Lp(a)]水平降低了313%(P<001)和278%(P<005);(4)除了治疗8周后Lp(a)水平进一步下降外,两种药物治疗8周后的调脂作用与4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脂康能显著降低Ⅱa和Ⅱb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和LDLC,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等;血脂康降低TG作用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30例)加服氟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调节血脂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0%,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降低TG上,血脂康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保护肾功能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46.67%,组间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脂康对降低血脂疗效确切,并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调整血脂的作用以及是否能降低冠心病相关事件和死亡。方法入选204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4.40~6.47 mmol/L(170~250 mg/dl)。采取双盲与安慰剂对照方法,定期检测血脂及其他相关指标,并收集记录所有发生事件及不良反应,平均随访4年。结果血脂康治疗组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水平分别下降13.2%和19.5%,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康治疗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冠心病死亡及总死亡数目均有所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异常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对心肌梗死患者具可靠调脂作用,可使冠心病事件及死亡减少。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