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药物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调督针法,药物组给予安定片睡前口服,共治疗4周,随访3个月,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评分(7.44±3.02)分,对照组(16.56±2.12)分,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调督针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患者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生活质量,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法对失眠症的疗效,传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方法:将68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针刺组及药物组,每组34例。针刺组采用调督安神针法治疗,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休息2d,共治疗4星期。药物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日1mg,睡前口服,共治疗4星期。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根据P SQI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组PSQI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药物组P SQI总分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除睡眠障碍外,其余各单项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或P<0.05)。针刺组治疗后P SQI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除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外,针刺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药物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愈显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3.
任珊 《新中医》2011,(5):109-110
目的:观察比较调卫健脑法与养心安神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调卫健脑法针刺;对照组予养心安神法针刺,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3.1%,对照组为8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调卫健脑法不仅能够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症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症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李平通督调神针法对失眠症患者睡眠与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机制。方法:以3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通督调神针法针刺百会、水沟、风府、神庭等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变化情况,对PSQI减分率与SCL-90减分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针刺治疗后,除在入睡时间方面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PSQI其他各项因子得分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方面得分及SCL-90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其他各项目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PSQI减分率与SCL-90减分率呈直线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460。4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86.7%,其中临床痊愈16.7%(5/30),显效10%(3/30),有效60%(18/30),无效13.3%(4/30)。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对睡眠及心理状态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宣雅波  郭静  王麟鹏  吴希 《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特点。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24例,采用针刺调神法,穴取百会、神庭、神门等为主;药物组22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2.7%,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艾司唑仑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针刺治疗,而针刺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方面优于艾司唑仑(P<0.05)。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配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服用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并配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QI中的7个评分项目数值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心脾两虚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2例脱落)。在口服归脾汤基础上,治疗组予调督安神针法针刺,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在疗效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PSQI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障碍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失眠疗效确切,且不同腧穴组方和下针顺序可能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督安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评估量表(IRL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RLS、PSQI、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失眠患者采用调督安神针法,1次/d,每周治疗5次,休息2d,共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43例患者治疗后PSQ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为76.74%,总有效率为97.67%。结论:调督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调督健脑针刺法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的疗效以及二者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41例失眠症患者,采用调督健脑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九十项症状自评表(SCL-90)评分.结果 除催眠药的使用、恐怖因子外,PSQI、SCL-90各成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积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SQI总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P<0.05).结论 调督健脑针刺法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身症状,且心身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睡眠质量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调卫健脑组和常规针刺组各100例。调卫健脑组穴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及耳穴缘中、神门;常规针刺组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均每日针1次,针刺15天。治疗前后统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调卫健脑组总有效率89.0%(89/100),常规针刺组为65.0%(65/10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卫健脑组PSQI治疗前后差值为-9.15±5.68,常规针刺组为-5.64±5.73,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  相似文献   

13.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调卫健脑针刺法,穴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及耳穴缘中、神门;对照组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均每日针1次,针刺15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试验组PSQI治疗前后差值为-9.15±5.68,对照组为-5.64±5.73,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失眠症患者11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56例。针刺组以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并配合辨证取穴;药物组以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评分以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2.9%,高于药物组的67.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四神聪和安眠穴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佐匹克隆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开郁调神针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抑郁性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开郁调神针法联合米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服用米氮平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Asberg副作用量表(SER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PSQI评分、SE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PSQI评分、SE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调神针法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中风60例随机分为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30例,治疗35d。观察针刺前后2组病类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2组针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别有显著性,2组针法治疗中风均有效。2组针法间比较,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普通针刺在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通督调神法和普通针刺法各治疗4周。疗效观察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疗效用HAMA减分率判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量表和SAS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于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略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8.
夏筱方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69-87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确诊为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用调理任督针刺法,取穴以任、督二脉为主,药物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疗程均为4星期。观察两组失眠改善有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1),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理任督针刺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疗效显著,较艾司唑仑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给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和临床疗效,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安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临床疗效优于阿普唑仑,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督针法与常规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运用规律。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MBI、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组间对比MBI、FMA评分及N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调督针法组MBI、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