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1例烧伤休克死亡病例分析解放军第322医院外四科(山西大同271107)张强,张明卿,张会堂,李逢春烧伤休克不仅是烧伤早期的严重并发症,而且对病程的发展及预后都具有关键性影响。通过对81例死亡病例分析,表明休克在烧伤死亡原因中的位置,并对休克与感染...  相似文献   

2.
烧伤后的并发症很多,尤以呼吸系统为主,但导致支气管闭锁并长期误诊并不多见,我院接收一名因逐渐加重的咳嗽,咯黄色粘痰为主诉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为烧伤导致的支气管闭锁而致左肺上叶不张,左肺下叶无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87例手深度烧伤行切痂大张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患早期进行康复介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烧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烧伤患者的护理张淑兰关键词烧伤,一氧化碳,护理Keywords:BurnCONursingcare一氧化碳(CO)中毒多见于北方冬、春季节,尤以农村和乡镇为多,这与烧地坑、炉火取暖有直接关系。中毒者常伴有意识丧失、昏迷或因衣物燃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手术的几种方法。方法:1995-2004年,对53例65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切削痂,分别采用网状皮移植、大张皮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及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等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网状植皮最为简便实用;大张植皮外观及韧性较为理想;累及深部组织时须行皮瓣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和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手部深度烧伤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部深度烧伤不同治疗方案,对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83例(343只手)深度烧伤创面病例,分为局部换药自愈组,局部换药至肉芽创面产生后作大张自体皮移植组,早期深度创面切削痂后自体皮大张移植组,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局部换药自愈组残废率最高,肉芽创面产生后作大张自体皮移植组残废率次之,早期切削痂后自体皮大张移植组残废率最低.结论 早期切削痂后大张自体皮移植术,是降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残废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通过对726例(894只手)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深度烧伤病人的早清创、早减张、早手术、少去除、多保留、包括对部分失活或完全失活的指骨保留,依据伤情分别行大张自体皮、网状皮移植或皮瓣修复,术后尽早进行主、被动锻炼,并在抢救重危烧伤病人生命同时,兼顾双手功能治疗。结果:894只手部深度烧伤经早期功能治疗,优良率达90.27%。尤其对失活指骨保留,急诊Ⅰ期行拇指再造术,最大限度的保全了手指,并有良好的功能和外观。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树堂 《现代康复》1999,3(8):907-908
目的:对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通过对726例(894只手)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深度烧伤病人的早清创、早减张、早手术、少去除、多保留、包括对部分失活或完全失活的指骨保留,依据伤情分别行大张自体皮、网状皮移植或皮瓣修复,术后尽早进行主、被动锻炼,并在抢救重危烧伤病人生命同时.兼顾双手功能治疗。结果:894只手部探度烧伤经早期功能治疗.优良率达90.27%。尤其对失活指骨保留.急诊Ⅰ期行拇指再造术.最大限度的保全了手指,并有良好的功能和外观。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治疗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手部烧伤特别是手背深度烧伤愈合后常伴有瘢痕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 ,国内外学者多采用早期切痂中厚皮片修复 ,但在功能恢复及外观上有不尽人意之处 ,我院自 1996年开始 ,应用大张全厚自体皮修复手背深度烧伤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男 18例 ,女 5例  相似文献   

10.
张茵华 《现代护理》2005,11(10):789-789
0~5岁后背、臀部或会阴部烧伤的小孩,为了保持创面的透气、干燥,特别是臀部或会阴部烧伤不便于包扎,创面需采用暴露或半暴露。以往我们都让小孩睡大字架,定时给予翻身。由于大字架制作繁琐、透气差,一旦尿床,容易污染创面,翻身、换药等导致疼痛刺激小孩哭闹不止。我们利用病区现成的铁制护架,用绷带缠绕成一张小摇摆床,把小孩放在床上,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方丽 《家庭护士》2006,(7S):23-24
烧烫伤的类型主要有四种:一是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造成的烧伤;二是化学烧伤,如硫酸、盐酸、生石灰等造成的烧伤;三是电烧伤;四是放射烧伤。在日常生活中,热力烧伤较常见,约占各种烧伤的85%~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浅Ⅲ度烧伤的护理体会。对52例浅Ⅲ度烧伤住院患者全程规范运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对深度创面进行早期减张处理;同时做好休克期、创面、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环节的护理.结果52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无一例植皮。创面愈合时间最短36天,最长80天,平均58天,均达到生理性愈合,无畸形,无功能障碍。结论浅Ⅲ度烧伤运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配合合理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治愈率,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3.
大张中厚皮早期移植治疗手背部深度烧伤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切痂和大张中厚皮移植治疗手背部深度烧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5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22例手背部严重烧伤患者共计30只手,采用早期切痂和大张中厚皮移植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30只手所植皮片全部成活;22例均获随访6~24个月,所植皮片色泽和弹性好,其中21例患者手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对手背部、指背部深度烧伤,采取早期切痂移植大张中厚皮的治疗方案,能最大限度恢复其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早期处理与意义。方法:入院后全部立即建立快速有效静脉通道(包括两路以上周围静脉穿刺,静脉切开,股静脉穿刺),应用烧伤治疗机,早期环痂切开减张,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气管切开,改善通气功能16例。6d内行大面积切(削)痂,大张异体皮覆盖自体“邮票”皮或微粒皮,手背及关节功能部位用大块自体皮移植。结果:本组患者除4例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死亡,3例休克期过后送外院治疗,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快速足量补充循环血量,及时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及环痂切开减张,早期切(削)痂植皮是早期治疗特重烧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35年烧伤护理总结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伤护理是烧伤救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烧伤患,尤其是严重烧伤患的病理生理的特点及病情的复杂性,从烧伤休克期护理、消化道并发症护理、呼吸道护理、烧伤病区诮毒隔离和创面护理五个不同角度,作了系统的临床探索及部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台现代监护设备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摸索了一套较为成熹I的关于烧伤,特别是重症烧伤患的临床监护方法及相关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华烧伤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师和护士以及与烧伤医学研究有关的科研人员。烧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涉及许多相关医学科学,既是烧伤也是整个外科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创面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疗非烧伤领域各类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专长。  相似文献   

17.
烧伤病人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同香 《护理研究》2004,18(7):1261-1261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措施。烧伤病人的外周静脉随皮肤一同烧伤,静脉切开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导致烧伤病人全身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措施。烧伤病人的外周静脉随皮肤一同烧伤,静脉切开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导致烧伤的病人全身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老年烧伤病人的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9例老年烧伤的分析,总结出了老年烧伤的特点是伤前疾病多;伤后并发症多;烧伤面积小,但创面愈合时间长,老年烧伤主要是生活烧伤,老年烧伤后全身感染症状不典型。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老年烧伤的特点,提出了老年烧伤补液要依据尿量、脉搏、意识和表情来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同时,总结了老年烧伤后预防肺部并发症和褥疮的方法,以及进行创面护理和观察伤前疾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4种烧伤患者健康量表的应用比较及其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擎  付晋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654-5655
烧伤患健康量表是一个评价烧伤预后患生活质量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只有病死率评价烧伤治疗效果的状况。随着烧伤治疗领域的进展所导致烧伤病死率的进一步下降,它在评价烧伤治疗及烧伤患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际4种烧伤患健康量表作了逐一介绍和相互比较,并指出,有关烧伤患健康量表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将是未来的一个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