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七味消痤方水煎剂,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定性检测七味消痤方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测定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牛津杯抑菌圈直径实验结果比较,中药组抑菌活性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 mg/m L、25 mg/m L、1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mg/m L、100 mg/m L、100 mg/m L。其对3种细菌的抑菌活性为: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七味消痤方水煎剂对痤疮致病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试管5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每组采取两个重复,凡清澈透明的试管判为无菌生长,以无菌生长的最高药物稀释度(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试验菌的MI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试管浑浊减轻;进一步测得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10~1/5、1/50~1/25、1/75~1/50。结论: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痤疮3种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暗疮片对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常规平皿法分别对厌氧菌和需氧菌进行培养并观察不同浓度药物的抑菌效果,求MIC.结果:对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的MIC为16.7~<3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为4.16~33mg/ml.结论:清热暗疮片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蓉  刘西霞  周强  曾娟  刘欠  张伟  张美军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3):142-143,176
目的:研究扭肚藤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规范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扭肚藤水煎液,采用牛津杯法初筛检测其抑菌作用,再分别应用液体培养基2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扭肚藤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扭肚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2. 5mg/L,MBC为125mg/ml;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均为125mg/L,MBC均为250mg/ml。  相似文献   

5.
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0种中草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定性检测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大黄、黄柏、丁香、姜黄4种中草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大黄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6.25、12.50mg/mL。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痤疮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并从中药体外抑菌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痤疮合剂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34例,与当归苦参丸治疗28例作对照,观察4周后疗效;用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组34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为89.29%。治疗后两组皮损积分、综合疗效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皮损消退率、综合证候疗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1.41g/L;对糠秕马拉色菌有抑菌环生长(直径≥10mm)的最低药物浓度为30%。结论:痤疮合剂对痤疮丙酸杆菌和糠秕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治疗肺胃湿热型寻常痤疮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黄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考察大黄主要有效成分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测定大黄的几种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Acne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黄的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容消痤颗粒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痤疮丙酸杆菌(P.acne)的抗菌作用。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取1个菌苔,接种在2 ml MH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6 h;P.acne取1个菌苔,接种在2 ml 硫乙醇酸钠培养基中,厌氧培养48 h;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取10-5、10-6倍稀释度的菌液0.05 ml涂布平皿37℃培养24 h计活菌数,P.acne取10-5、10-6倍稀释度的菌液0.05 ml放入平皿与培养基混匀37℃厌氧培养48 h计活菌数。选30-300个菌落/皿的平板计算结果。以丹参酮为对照药分别测定玉容消痤颗粒和丹参酮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P.acne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玉容消痤组,各菌株的5.63-90 mg·ml-1药液的试管未见长菌,其MIC为5.63 mg·ml-1,丹参酮胶囊组,各菌株的45-90 mg·ml-1药液的试管未见长菌。其MIC为45 mg·ml-1;玉容消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P.acne的MBC均为11.25 mg·ml-1,丹参酮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P.acne的MBC均为90 mg·ml-1。结论:玉容消痤颗粒抗菌作用肯定,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均明显低于丹参酮胶囊。  相似文献   

9.
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痤疮饮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自制中药痤疮饮、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性。结果:痤疮饮MIC为8.32~33.28?/ml,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MIC分别为≤0.5μg/ml、2μg/ml、4μg/ml,痤疮饮与3种抗菌素最终浓度相近。结论:中药痤疮饮与红霉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作用相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探讨不同炮制方法(生黄连与酒制黄连)和不同制剂工艺(传统水煎液与超微粉水浸液)对黄连抑菌作用的影响,为黄连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株,采用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制剂工艺的黄连对实验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生黄连超微粉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6 g/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 g/L,传统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5 g/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5g/L;酒制黄连超微粉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5 g/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0 g/L,传统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25 g/L,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10 g/L。结论:1)生黄连的体外抑菌作用强于酒制黄连;2)黄连超微粉水浸液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连水煎液。  相似文献   

11.
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菌落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桑柏生发方水煎剂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62.5~250mg/ml,MBC为125~500mg/ml;桑柏生发方搽剂对5种细菌的MIC为3.91~125mg/ml,MBC为15.63~250mg/ml.杀菌曲线表明,桑柏生发方在24h内可完全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桑柏生发方水煎剂和搽剂在体外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48例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滋阴清肝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80例寻常痤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组(滋阴清肝消痤汤组)和对照组(四环素组)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85.42%,对照组32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滋阴清肝消痤汤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是0.0125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是0.025g/m1.结论:该方具有明显的抗雄激素活性及温和的雌激素活性,有调节内分泌及杀菌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黑面神枝叶水提物的抑菌有效部位。方法:运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黑面神枝叶水提物分为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及剩余水层部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进行4个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用以筛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并测定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种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均为62.5 mg/m L,MBC均为250 mg/m L;其次为水饱和的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其对试验菌种的MIC分别为125 mg/m L和62.5 mg/m L,正丁醇部位的MBC分别为500 mg/m L、500 mg/m L、250 mg/m L;氯仿部位对试验菌种均无抑菌作用。结论:黑面神枝叶水提物抑菌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消痤丸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用液体—试管法37℃厌氧培养痤疮丙酸杆菌72h,37℃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18h,定量测定消痤丸最低抑菌浓度,并观察其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结果消痤丸对痤丙酸肝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g/ml,0.25g/ml;消痤丸1.5g/kg,3.0g/kg能非常显著地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亢进(P<0.01);减轻巴豆油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结论消痤丸有明显的抑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蛇鳞草提取液体外抑菌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蛇鳞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蛇鳞草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3 mg/ml,MBC为5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0 mg/ml.蛇鳞草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 mg/ml,MBC为50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0 mg/ml,MBC为500 mg/ml.两种提取液对绿脓杆菌均未呈现抑菌活性.结论蛇鳞草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白簕提取物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美白活性进行研究,评价白簕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强弱。方法:以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评价白簕提取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活性;以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能力,测定其美白活性。结果:白簕醇提物和水提物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分别为2.5 mg·mL~(-1)和5 mg·mL~(-1);白簕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较好,但醇提物未发现该活性。结论:白簕醇提物具有良好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而水提物的活性则表现在抑制酪氨酸酶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最佳的五倍子复方。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对痤疮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配伍。结果:9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0.02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这6种中药分别以1.25∶1.0∶0.75∶2.5∶3.6∶5.0的比例配伍时对2种致病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结论:以五倍子、黄连、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提取物配伍的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减少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是治疗痤疮的主要途径之一。临床根据许多中药对丙酸杆菌具有抑制作用,用中药配方制剂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概述如下。1单方茵陈何家清等[1]用单方茵陈治疗痤疮,50g/d,水煎,汤液分两次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窍通合剂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鼻窍通合剂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鼻窍通合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剂量(100%ML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鼻窍通合剂对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鼻窍通合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对鼻窍通合剂中度敏感;鼻窍通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 L、15.625 mg/m L、31.25 mg/m L、62.5 mg/m L、125 mg/m L、31.25 mg/m L、62.5 mg/m L;鼻窍通合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悬液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结论:鼻窍通合剂具有体内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油茶粕中药复合剂的抗菌作用。方法:抗真菌作用:采用琼脂斜面稀释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抗细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后的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检测其对以上各供试菌的MIC和MBC。结果: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62.50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I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BC(≤125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B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17.00±0.63)mm大于油茶粕抑菌圈(11.20±0.61)mm,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MIC值(250 mg/m L)均低于油茶粕(250 mg/m L)。结论: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油茶粕;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与和杀菌作用优于油茶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