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脉经》引用古佚医书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锡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7):48-51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为晋代王叔和编撰。在这部重要的医学著作中,不仅汇集了魏晋以前各家有关脉学的理论,并全面系统地加以阐述,为脉学理论自成体系作出了贡献,还由于引用了诸多现已不传于世的古佚医书,在文献研究以及古医籍辑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书目著录、影刻复刻和论文阐述三个方面,对《脉经》一书的主要文献研究进行梳理。1、通过对书目著录的分析,有以下发现。卷数有异:《脉经》大都为十卷本,然清代《天一阁藏书总目》、《带经堂书目》、《季沧苇藏书目》分别著录为“六卷”、“七卷”,疑此三本为叔和十卷本之残本。按时代划分,《脉经》版本有宋版、元版、明版、清版之分。 相似文献
4.
仲景对脉学真正的贡献不只是在于书中所保留的各种详细脉诊法则与实例,而是承上启下地将中医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仲景肯定了《难经》独取寸口诊法简便准确的特点,虽然尚有三部诊脉法,但是在书中主要以寸口脉诊法为主,这为后世"独取寸口"的脉诊诊法奠定了主基调。其次,仲景之后的王叔和对于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整理,王叔和在整理过程中必然对于《伤寒论》特色—脉学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叔和的《脉经》也引用了很多《伤寒论·平脉法》和《伤寒论·辨脉法》的内容,仲景脉法对叔和脉法的影响亦是足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魏太医令药王王叔和墓葬地,据考当在今湖北省麻城市白果药王冲,康熙年间《麻城县志》等均有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当地政府调查发现药王墓、药王庙,附近尚有一塆子,称为药王冲,居有王氏后邑,《干氏族谱》开篇称王权和为“远祖叔和公”可证。 相似文献
6.
7.
王叔和<脉经>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晋前经典医籍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是一部汇集魏晋前医籍之大成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该书的研究,或著于目,或版于世,或撰于文.本文从书目著录、影刻复刻、论文阐述三个方面,对<脉经>一书历代文献研究进行梳理,旨在对今后<脉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叔和《脉经》以“类例相从”的方法对魏晋前经典医籍做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是一部汇集魏晋前医籍之大成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该书的研究,或著于目,或版于世,或撰于文。本文从书目著录、影刻复刻、论文阐述三个方面,对《脉经》一书历代文献研究进行梳理,旨在对今后《脉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月经过少首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不足两天,经最少于正常,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笔者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自拟理血汤治疗月经过少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将辨脉寓于辨证之中,提高脉诊在临床诊疗的作用,王叔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补充扩展仲景脉学思想,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诊脉部位,独取寸口;②寸口分候,脏腑对应;③规定脉象,分门别类;④脉象主病,一一对应;⑤妇儿脉象,脉法大成,最终使独具特色的中医脉诊雏形初定. 相似文献
11.
程磐基老师:近日听好友说贵校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学术性的杏苑读书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您曾主讲《脉经》,一般认为《脉经》是脉学专著,而您认为不仅仅如此,请您解惑。谢谢!上海青浦读者 王有戎 相似文献
12.
敦煌遗书《亡名氏脉经》源于王叔和《脉经》,但更接近王叔和《脉经》原貌。敦煌《亡名氏脉经》残卷存方计13首,惜已残缺,但其中7首方剂即桂枝汤、葛根汤、摩风膏、瞿麦汤、滑石散、平胃丸及前胡汤记载详实,易于辨识,在考证王叔和《脉经》古佚医方方面提供了重要线索,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徐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3):19-19,25
《脉经》是魏晋名医王叔和集3世纪以前脉学精华而成的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内经》、《难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自此构建了中医脉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中医脉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医脉学、诊法、辨证、治疗及古医学文献保存上均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脉经》的学术特色初探长沙市第一医院(410005)张海燕长沙市中医院(410002)彭如惠主题词《脉经》,书评我国脉学发源很早,在《内经》、《难经》等秦汉以前的著作里就有记载,而以全书作专题讨论的,则以晋代大医令王叔和《脉经》为首创。1勤搜广采集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90-90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古曰:“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或死或愈,止于六七日之间,十日以上。”故汉张长沙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撰《伤寒论》13卷,397法,113方,他依据《素问·热论篇》的基本原理,创造了六经辨证法则,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这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然自汉逮今,千百余年,唯王叔和得其旨趣,后人皆不得其门而入,是以其间少于注释,阙于讲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