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玮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482-483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均于患处外敷金黄散及铁箍散,14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金黄散加铁箍散外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采用脉络舒通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8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络舒通丸,比较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骨科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脉络舒通丸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液流变学指标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活血、消肿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黄膏外敷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而且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7)
目的观察自制消肿止痛膏局部外用对于静脉输液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消肿止痛膏组),35例。对照组(硫酸镁组) 35例,通过记录治疗后浅静脉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验证自制消肿止痛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疼痛、皮温、皮色、条索状硬结、肿胀程度等)、血液流变学检查、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评分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制消肿止痛膏局部外用治疗静脉输液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既是安全的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庄旭升 《新中医》2019,51(2):150-152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88例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头孢呋辛酯片和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临床症状(肤色、肿胀感、皮温、疼痛、下肢条索或结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血浆黏度和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方治疗下肢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血热瘀结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解毒化瘀汤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5.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联合西医治疗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西医治疗瘀阻脉络证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慢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周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9):1698-1699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脉复生脉得安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88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毅平  杜猛  李顺宁  王欣冉  黎建华 《陕西中医》2007,28(10):1337-1338
目的:探讨脉复生、脉得安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8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脉复生、脉得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8%,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脉复生、脉得安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祛痰化瘀法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探讨祛痰化瘀法防治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25例采用祛痰化瘀法内服外敷,疗程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5例患者脱落7例,治愈20例,好转9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46%。与治疗前比较,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流变各项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系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均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祛痰化瘀法能调节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血脂代谢紊乱,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痰瘀互结证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合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30例 ,单纯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0 % )高于对照组 (73 33% ) (P<0 05) ;观察组在改善缺氧、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防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方面优于对照组 (P<0 001)。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汤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张秋英  刘影 《光明中医》2013,28(1):116-117
目的观察胸痹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于治疗前、后均测定外周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胸痹膏穴位贴敷,治疗14天后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痹膏穴位贴敷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可能与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巧露  邬丹丹  许吉凤 《新中医》2023,55(5):126-129
目的:观察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75例浅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泻火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2.9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 (IL-10)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95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型 (A组 ) 4 0例、瘀血阻络型 (B组 ) 35例、肝气郁结型 (C组 ) 2 0例 ,另设健康对照组 (D组 ) 2 0例。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患者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临床血液流变学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栓宁对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抗栓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栓宁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脑血栓形成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输注青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金黄膏外敷,同时内服五神汤。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对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临床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针放血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火针放血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给予火针放血治疗,治疗周期为四周,治疗前后对血栓性浅表性静脉炎的各症状进行评分,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通过红、肿、热、痛、结节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显示: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红、肿、热、痛评分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治疗前后结节没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红、肿、热、痛、结节评分都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治疗后两组红,肿,热,痛,结节评分有极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火针放血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低分子肝素钠与火针放血都可以改善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所引起的红、肿、热、痛,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火针放血可以明显的改善由于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所引起的结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促进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对照组31例单予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55%(29/31),对照组为77. 42%(24/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湿热阻络型膝关节急性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汤内服结合芙黄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2组行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外敷,治疗组采用加味四妙汤内服、芙黄膏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 8%,对照组为73. 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平均治疗时间治疗组为(13. 42±5. 31) d,对照组为(22. 36±7. 78)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四妙汤内服结合芙黄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