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血清HBV标志定量与HBV DN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HBVM)定量与HBVDNA检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9例各型乙肝患者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测定HBVM,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DNA.结果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检出率为51.93%,并以重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为最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其次,淤胆型肝炎为最低;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4.76%和34.37%,(P<0.001).结论HBsAg、HBeAg的含量与HBVDNA检出率有明显相关性,可用HBeAg替代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步了解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的关联,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法320份血清样品采集于沈阳市传染病院。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HBeAg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96.23%(51/53);HBsAg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37.93%(11/29);HBsAg、抗-HBc和抗-HBe3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52.38%(11/21);抗-HBc和抗-HBe两项均阳性,HBV—DNA的检出率为23.53%(4/17);HBVM全阴性,HBV—DNA的检出率为10.22%(14/137);抗-HBs阳性,其他HBVM阴性,HBV—DNA未检出。结论HBeAg阳性,是HBV复制的佐证,具传染性;“小三阳”,乙型肝炎恢复期,仍有52.38%(11/21)的传染性;血清中除仅抗-HBs阳性,作为保护性抗体,无传染性外,其他HBVM阳性,均有-定量的HBV复制,仍须防范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3.
用斑点杂交试验(简称“斑试”)直接检测168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各型乙肝血清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乙肝感染者血清NBV DNA总阳性率为42.5%(51/120),其中HBsAg阳性的占92.2%(47/51)。HBsAg、HBeAg双阳性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4.4%(32/43),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显示了HBeAg与HBV DNA的良好相关性;HBsAg、HBeAg、抗-HBc三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1.1%(27/38),也明显高于HBsAg、抗HBe、抗-HBc三阳性者;而且抗-HBc-IgM阳性HBV DNA检出率56.3%(36/64)明显高于抗-HBc-IgM阴性组,单项HBsAg或抗HBc或抗-HBs阳性血清,均末检出HBV DNA;HBsAg阴性血清则有5.6%检出HBV DNA。35例非乙肝血清标本无一例检出HBV DNA。结果表明,“斑试”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失为临床了解HBV复制、判断血清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本文并讨论了HBV DNA与其他乙肝感染标记物(HBVM)的关系,在基层单位未能检测HBV DNA而通常只测五项HBVM指标(俗称“二对半”)时,加测抗-HBc-IgM并注意综合分析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对判断HBV复制、血清的传染性及减少乙肝漏疹,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丽水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对15所幼儿园的3 743名在园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15例,总阳性率为0.40%,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1例;男、女童HBsAg阳性检出率无差异;城郊儿童HBsAg阳性检出率高于城区,差异有显著性。共检出抗-HBs阳性1 736例,总阳性率为46.38%,抗-HBs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丽水市学龄前儿童的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乙肝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治疗后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19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的193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2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10μg。新生儿出生后即刻、6、12、18个月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BsAg)阳性率16.6%,宫内感染率为3.6%。孕妇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DNA〉1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13.3%,6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s均阴性,12月龄时均转为阳性;出生时HBeAg阳性占95.2%,12月龄时均转阴;抗HBe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c均为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31.3%和27.1%。孕妇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VDNA≥500拷贝/m1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5.0%,6月龄时转阴;出生时抗HBs均为阴性,12月龄时均转阳性;HBeAg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e均阳性,12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c均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65.0%和50.O%。出生时非宫内感染婴儿与母亲HBsAg阳性率(12.4%与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均阴性;抗HBc均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只要及时给予HBIG与HBVac免疫阻断,可降低HBV感染率。HBeAg、抗HBe或抗HBc阳性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步转阴,且HBeAg、抗HBe转阴比抗HBe快。  相似文献   

7.
某山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琴  武国春  许欢  邹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57-2558
[目的]了解某山区人群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对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了HBV的感染监测.采用ELIS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共检测1 086人,查出HBV感染476人(男210人,女266人),阳性率为43.83%,男性46.98%,女性41.6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增高(x^2=13.25,P<0.05);HBsAg携带率3.96%,男6.04%,女2.50%,男高于女(x^2=8.65,P<0.005);抗-HBs阳性率30.94%;易感人群占56.17%;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模式9种,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最高占32.61%,其次是HBsAg、HBeAg、抗-HBc阳性占19.57%,HBsAg、抗-HBc占13.04%,查出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者占6.52%.[结论]某山区人群对HBV的免疫力低于其他地区.为保护大众健康,在搞好计划免疫的同时,要加强对在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以达到控制乙型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雷山苗族人群中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 对734名苗族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学标志物(HBVM),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86%,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为1.50%,ALT异常率为10.08%。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只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两种。不同年龄段间,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M五项全阴性率,以及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随性别的差异以及随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于不同感染模式间,ALT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山地区苗族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较低,但HBVM五项全阴性率达49.73%,提示本地区应继续加强乙肝免疫接种,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感染HBV饮服人群的HBVDNA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有关法规提供依据。 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联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在 4110 5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14 82人 ,阳性率 3 .61%。在HBsAg <1:5 12、ALT <40、且HBeAg阴性的90 0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3 12人 ,阳性率 3 4.6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4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4 .3 8% ,相对危险性 6.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 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0、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蔡筠  金晴  卢妙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39-174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与ELISA检测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拟在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判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018例孕妇血清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情况分组后,进行HBV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分析研究。结果:HBsAg、HBeAg、Anti-HBcAg阳性组和HBsAg、HBeAg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52%和100.00%,拷贝数大多数在5×105以上;HBsAg、Anti-HBeAg、Anti-HBcAg组的HBVDNA阳性检出率低于阴性检出率;HBsAg、Anti-HBcAg阳性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比单纯HBsAg组高;HBeAg和HBeAg、Anti-HBcAg组HBVDNA检出率仍较高,但拷贝数多数在5×105~5×102之间;Anti-HBsAg、Anti-HBcAg阳性组及单纯Anti-HBcAg阳性组仍可检到HBVDNA;另有42例ELISA全阴性的仍有2例HBVDNA检出阳性,占4.76%。孕妇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文献报道。结论:HBVDNA在各种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均可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物中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HBVDNA拷贝数也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甚至全阴性者仍可检出HBVDNA。应将FQ-PCR的检测和ELISA检测结果结合来诊断患者的病况和是否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和不断更新。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血清和其它临床标本中HBVDNA,使对HBVM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相当数量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为HBV感染所致;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单项抗-HBc阳性者中确有部分为HBV低水平携带;单用HBeAg和抗-HBe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血清标志e抗原(HBeAg)的阳性与阴性模式在不同病毒复制水平中的分布,并分析这2种模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感染血清标志,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HBV的拷贝数,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内的ALT。〔结果〕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升高,HBsAg和HBe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且HBsAg和HBeAg阳性组的ALT水平要显著高于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组(P〈0.001)。〔结论〕HBeAg阳性检出率与病毒复制水平和ALT异常的检出率间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HBeAg阳性是反映HBV复制水平的可靠指标,可作为疾病进展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从业人群HBV感染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进行HBsAg、HBeAg和抗-HBc IgM检测.结果 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检测41 164人,其中HBsAg阳性者588人,阳性率1.43%.在588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40人,阳性率6.80%,其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30.13,P<0.01);抗-HBc IgM阳性者6人,阳性率1.02%,各年龄组间抗-HBc IgM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P>0.05).在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 IgM阴性所占比例最高,占92.52%,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IgM阳性所占比例最低,占0.34%.结论 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属于HBV低流行人群,结果显示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掌握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讨HBV相关抗体在胎儿体内产生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筛选出HBsAg阳性孕妇及引产胎儿153例 ,HBsAg阴性孕妇及胎儿65例 ,共218例。然后用多聚酶链技术对孕妇 -引产胎儿HBV宫内感染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HBVDNA宫内感染率为53.59 %(82/153) ,HBsAg阴性孕妇静脉血中6.15%(4/65)检出HBVDNA阳性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母亲血中HBsAg、HBeAg、抗 -HBc同时阳性其相应胎儿HBVDNA感染率为92.5%(74/80) ,46例抗 -HBs阳性的胎儿血有5例检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感染率较高 ,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 ,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饮食服务人群HBV感染状况 ,研究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 ,探讨其传染性 ,为修订相应法规提供依据。方法 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HBsAg ,用赖氏法检测ALT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M ,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 14 4 92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 4 96人 ,阳性率 3.4 2 %。其中HBsAg≥ 1∶5 12或ALT >4 0者 137人 ,占阳性者的 2 7.6 2 %。ALT <4 0 ,HBsAg <1∶5 12 ,且HBeAg阳性者 5 5人 ,占 15 .32 %。在HBsAg <1∶5 12、ALT <4 0、且HBeAg阴性的 30 4人中检出HBVDNA阳性者 113人 ,阳性率 34.6 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 86 .4 9% ,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 6 4 .38% ,相对危险性 6 .5 8。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 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表现为HBsAg <1∶5 12、ALT <4 0、HBeAg阴性、符合现行法规要求 ,但HBVDNA阳性的在岗饮食服务人员是HBV的危险传染源。  相似文献   

16.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肝癌家庭成员HBV、HCV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HCC家庭成员HBV、HCV感染状况,探讨HCC的发生与HBV、HC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了HCC病例与对照家庭成员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 及HBV DNA。结果:病例组子女的HBsAg,抗-HBe,抗-HBc和HBV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病例组子女HBV DNA检测高于对照组(P<0.05),HBeAg和HBV DNA密切相关,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测均为阳性,抗-HCV在病例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中的因素为HBsA抗-HBc,其OR值分别为27.96和4.77。结论:HCC家内有HBV感染的聚集性倾向,HBsAg和抗-HBc两项标记,在HCC家庭成员乙肝感染中更具代表性,密切生活接触也是HBV感染传播途径之一,丙肝感染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 DNA及HBeAg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抗原 (PreS1Ag)与HBVDNA和HBeAg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在乙肝诊疗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对 2 2 5例HBeAg阳性标本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用PCR-ELISA法测定HBVDNA。结果 PreS1Ag在HBVDNA和HBsAg阳性组织中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相应的阴性组(均为P <0 0 1)。HBeAg阴性组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 4 3 0 % ,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为 70 6 % ,与HBeAg的符合率为 6 8 4 %。结论 PreS1Ag与HBVDNA、HBeAg呈良好的相关性。作为反映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PreS1Ag较HBeAg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剖析住院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992例连续入院的住院患者入院时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40℃保存备用.使用ELISA法检测每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所有HBsAg阳性患者和100例连续入院的HBsAg阴性患者血液的HBV DNA.将n-PCR检测HBV DNA低限作为一个HBV感染剂量,使用n-PCR极量稀释法检出每份HBV DNA阳性血清所含的HBV感染剂量/ml,以此作为HBV传染性或病毒浓度的指标.结果 992例住院患者中156例HBsAg阳性(HBsAg阳性者),依据HBeAg是否阳性将HBsAg阳性者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2种类型,HBeAg阳性者31例(19.87%),阴性者125例(80.13%).73.7% 的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为0~109感染剂量/ml,26.3%的 HBsAg阳性者HBV DNA阴性,病毒浓度在n-PCR的检测阈值之下.9%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在0~104感染剂量/ml,最大传染性较HBsAg阳性者小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范围在102~109 感染剂量/ml,阴性者在0~106 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隐匿性和HBsAg阳性2种HBV携带状态,两者的最大HBV浓度相差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是HBV携带者中传染性较强部分,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这些特点可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临床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正在逐渐深入和不断更新。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检测血清和其它临床标本中HBVDNA,使对HBVM临床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人群中存在HBsAg阴性的HBV携带者,相当数量HBsAg阴性的慢性肝病患者为HBV感染所致;抗-HBs出现后仍可有HBV复制;单项抗-HBc阳性者中确有部分为HBV低水平携带;单用HBeAg和抗-HBe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指标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