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徐晓薇  王蕊 《北京医学》2006,28(8):458-46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MP)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肥厚(LVH)、尿微量白蛋白(MA)的关系.方法1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同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非IMT增厚组,LVH组和非LVH组,MA阳性组和M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参数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非勺形血压节律,各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行ABMP,可以充分了解血压的情况和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对分析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有一定的帮助,可为选择降压药物降低靶器官的损害提供有价值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熊纭辉  黄宜生  洪文彬 《医学综述》2013,(16):3069-3070,307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8例,将其根据血压昼夜变化特点分为MBPS组(102例)和非MBPS组(96例)。同时测定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早期肾功能指标,如血清尿酸(UA)、胱抑素(CysC)、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微量白蛋白(24 h mAlb)的变化。结果 MBPS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晨峰值的变异幅度均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24 h尿mAlb、尿β2-MG、血清CysC、UA明显高于非MB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晨峰现象比无晨峰现象者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室肥厚(LVH)、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冠状动脉钙化(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7例根据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低BNP组(8NP<600 ng/L)102例;中BNP组(BNP 600-883.5 ng/L)116例;高BNP组(BNP>883.5ng/L)99例.分别测量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对比分析各组上述指标变化和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EH患者在三个不同分层切点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上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的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随着BNP水平增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91.09±18.71)比(102.8±23.12)比(123.9±26.47)g/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4±0.28)比(0.95±0.32)比(1.16±0.37)mm]、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及尿白蛋白/肌酐均明显增加.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VMI、IMT、CS及尿白蛋白/肌酐与Lg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0.43、0.39及0.41,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收缩压、BNP、空腹血糖、尿白蛋白,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M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与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8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成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31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的mAlb、IMT及LVMI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和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早期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分析老年人清晨高血压的近日节律特点并探讨其对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对肾脏及血管内皮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将20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QT离散度(QTcd)。结果:晨峰组的LVMI、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性别、年龄、BMI、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增加更易改变心肌重构和心电生理特征,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关浩增  李醒三  郭清  陈敏  莫永秀  韦巍 《广西医学》2005,27(12):1909-19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平均脉压(24hMPP)与靶器官亚临床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检查他们的24h动态血压(AMB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出相应的24h平均脉压、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CCA-IMT)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UAE),并将两组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24hⅧP、24hSBP和24hM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组的LVMI,CCA-1MT和UAE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的24hMPP与LVMl、CCA-IMT和UAE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0,43,0,39,P〈0.01)。结论24h动态脉压和LVMI、CCA-IMT、UAE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脉压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靶器官亚临床损害有关,检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24h平均脉压、左室重量指数、颈总动脉IMT和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率,将有利于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逆转。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2例,根据MBPS差值分为MBPS组(≥23.6mmHg,64例)与非MBPS组(<23.6mmHg,188例),分别检查血糖、血脂、血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二维超声、尿常规等,比较2组之间动态血压参数及血与尿β2-MG、尿mAlb的差异。结果MBPS组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血与尿β2-MG及尿mAlb明显高于非MBPS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者较非MBPS者更容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晨峰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正常高值血压119例,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血压晨峰数值,以血压晨峰≥35 mmHg为MBPS组,〈35 mmHg为非MBPS组,同时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检出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在年龄、血脂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0.05;晨峰组颈动脉IMT较非晨峰组增厚,班块检出率也较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81,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血压晨峰是早期动脉硬化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2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晨峰血压分为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晨峰组和非晨峰组。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晨峰血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收缩压分别为(39.60±10.48) mmHg 和(15.94±10.07) mmHg,晨峰舒张压分别为(14.76±3.42) mmHg 和(10.37±8.83)mmHg;24 h尿微量白蛋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分别为(105.95±26.06)mg/24h和(90.98±23.63)mg/24h;收缩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26,P<0.01),舒张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晨峰血压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血压晨峰的患者96例,对其中43例采用每天早晨服药治疗(早晨服药组),53例采用每天晚上服药(晚间服药组)。均为每天服坎地沙坦8mg加氢氯噻嗪12.5~25mg。疗程2月,观察对24h平均血压及血压晨峰的降压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月后24h平均血压均有明显降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晚上服药组血压晨峰比早晨服药组血压降低较明显,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药物不良反应均少,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坎地沙坦+氢氯噻嗪能明显降低24h平均血压(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而夜间服药比早晨服药能更好地降低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按照高血压时间治疗学中的择时给药,探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采用180-EA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法筛选出206例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采取常规的上午8时给药;B组采取晚上睡前给药,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治疗前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元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24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以及血压晨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B组的夜间血压及血压晨峰下降明显,且能恢复昼夜节律与治疗后的A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明显有血压晨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时间治疗可以更好的纠正夜间高负荷血压、抑制血压晨峰、恢复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36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凌晨血压特点。凌晨血压增高≥54.5mmHg判定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n=38),凌晨血压增高〈54.5mmHg判定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n=98),用动态心电图对其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与NMBPS相比,MBPS的凌晨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较高(P〈0.01)。(2)MBPS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LF、HF明显低于NMBPS组(P〈0.01或P〈0.05),MBPS组LF/HF明显高于NMBPS组(P〈0.05)。(3)凌晨血压与SDNN、SDANN、LF、PNN50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HR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