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河北省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15起(不含未分级),发病病例6802例、死亡54例。传染病疫情占64.6%,食物中毒事件50起(占23.2%);职业中毒和其他中毒9起。农村发生129起(60%),城市包括县级市86(40%)。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为大多数,共占61.86%。结论2006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明显高于2005年,全省各市均有发生,5~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发生事件较多。尤其发生在乡镇、县级小学和市级小学的传染病事件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2010-2015年襄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做出预警报告,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襄阳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襄阳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发病3 738例,死亡10例,其中传染病事件59起,发病3 328例,死亡3例;食物中毒事件6起,发病342例,死亡4例;环境因素中毒事件2起,发病58例;职业中毒事件1起,发病10例,死亡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43起,占72.88%。学校突发事件51起,占75.00%,发病3 021例,占80.82%。结论襄阳市2010-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多发生在学校,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学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左鸿儒  阎峻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24-125
目的掌握平凉市2007~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强化应对机制。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事件基本信息,分析事件分布特征、发生原因,评价事件报告质量。结果 2007~2009年平凉市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起,罹患总人数1 082例,波及人群罹患率8.04‰,病死率0.28%。其中,按事件级别划分,以一般事件(Ⅳ级)为主,占68.00%;按事件类型划分,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4.00%;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8.00%,死亡1例,占死亡总数的33.33%;环境因素事件2起,占8.00%,死亡1例,占死亡总数的33.33%。传染病事件发生场所以城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主,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80.95%,事件发生高峰期为3~5月和9~11月。结论平凉市2007~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发生于城乡小学的一般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高峰期与学校春秋开学时间吻合,提示小学生的水痘、腮腺炎、风疹、流感和甲肝等传染病的人群免疫水平较低,学校是发生以上病种自然感染的主要场所,发生原因主要为集体场所人群密切接触引发的群体性发病;食物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性,病死率较高,处置措施应以早发现、早救治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广州市2006-2009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1起,发病15 800例,死亡35例;传染病事件占87.65%,学校发生事件占74.1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3~4月、6月、9月和11月,主要为水痘、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食物中毒等.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2.98 d.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赵红洋 《广西医学》2014,(7):1017-1018
目的了解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宁市2009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9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5起,发病25742例,死亡12例;传染病事件314起(93.73%),食物中毒18起(5.37%),其他事件3起(0.90%)。南宁城区共报告198起(59.10%),辖县共报告137起(40.90%);事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份213起(63.58%)。335起事件中有313起发生在学校(93.43%)。传染病事件以甲型H1N1流感(191起)和手足口病(39起)为主,食物中毒以植物性中毒为主(9起)。结论根据南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进一步加强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放在学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控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河南省2009~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29起,占事件总数的70.46%,发病5 212例,死亡1例。传染病事件发生最多,占92.57%,其中,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是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3~6月、9~12月;发生场所主要是农村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学校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6~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全市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7~2011年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测、预警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资料,描述与分析北海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07~2011年北海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发病2 208例,死亡2例.其中传染病事件59起,占事件总数的90.07%,病种以水痘居多.学校尤其是乡小学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每年开学期间是传染病事件发生高峰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是4.230‰,从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8.82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4.82 d,两者相关系数为0.6890.结论: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场所,每年学校开学期间是防控的重点时期,及时报告是事件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004-2016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 13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8起,其中一般事件(Ⅳ级) 63起、占92. 65%,较大事件(Ⅲ级) 5起,占7. 35%;共发病1 186人,死亡7人;主要集中在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72. 06%(49/6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事件总数的54. 41%(37/68);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8起,占事件总数的26. 47%(18/68);最初报告人来源于卫生系统的占事件总数的89. 71%(61/68)。结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北京市海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每年6~8月是防控重点时间段;学校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顺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安顺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安顺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0起,波及168 143人,发病7 443例,死亡12例,罹患率4.43%,死亡率0.07‰,病死率0.16%;报告一般事件107起,未分级事件143起;报告乙类传染病27起573例,丙类传染病118起3 673例,其它类传染病105起3 197例,报告起数和发病数最多是2009年,发病时间以第二、四季度为主;8县(区)均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应加强水痘等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监测,落实传染病"五早"制度,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遵义市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汇总2010年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遵义市共报告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一般事件2起,相关信息30起;病例382例、死亡5例,罹患率2.08%、病死率1.31%;传染病疫情30起,占事件总起数的93.75%,食物中毒事件2起,占6.25%;5~9月为高发期,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占46.88%,病例占93.72%。结论夏秋季应重点加强遵义市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控制工作,特别是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应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楚雄州2004-201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4-201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楚雄州2004-2017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6起,报告发病4 670例,死亡1例;事件类别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4. 91%,病种以水痘、流行性感冒、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居多; 82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农村,占77. 36%。结论农村学校是楚雄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要场所,应采取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及风险评估、推广二类疫苗的接种、卫生与教育部门联防联控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红古区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红古区2006~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本区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发病22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均为传染病疫情,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部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及幼儿园.结论 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兴化市近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兴化市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均为传染病,发病522例,死亡1例,波及人数14654例。其中11-12月份共报告事件6起,呈现出单峰分布特征。场所分布:学校9起521例(99.81%);其次,家庭发生1起1例死亡。男273例(52.30%),女249例(47.70%)。人群分布:学生488例(93.49%);幼托儿童33例(6.32%);散居儿童1例(0.19%)。流行性感冒402例(77.01%);水痘77例(14.75%);流行性腮腺炎38例(7.28%);甲型H1N1流感4例(0.77%);重症手足口病死亡1例(0.19%)。其中乙类传染病1起;丙类传染病4起;其他类5起。结论:兴化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学校和幼托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应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卫生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预防控制的重点是农村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传染病爆发疫情12起,占52.17%,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7起,占30.43%,职业中毒2起,占0.70%。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14起,占52.77%;农村15起,占65.22%,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3—4月(34.78%)和12月份(13.04%)为高发月份。结论2007年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5、2006年,全市除新密市、矿区外,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中小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19年内江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4—2019年内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19.0进行非参数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9年内江市共报告10起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以一般事件为主(8起,占80.00%);按传播途径分,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9起,占90.00%);各县(市、区)均有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资中县报告起数最多(4起,占40.00%);仅1、2、6、7月无事件报告;发生场所居首位的为农村小学(7起,占70.00%);事件发生时间至接到报告时间为0.24 h~12.83 d,平均2.44 d;首例病例发病与末例病例发病持续时间为1.10~43.11 d,平均21.13 d;首发病例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内江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来源,农村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早发现、早报告、规范处置利于控制事件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4-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和报告处置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4-2012年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重庆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1 973起,占事件总数的80.5%,发病53 290人,死亡8人。2004-2012年事件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年度变化趋势。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8.5%,其中又以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为主,不同传染病各年间变化趋势不同,3~6月和9~12月是传染病事件高发月份。农村中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网络直报及时率较低,仅22.6%;传染病事件经历时间较长。结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是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