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对孕妇易导致宫内感染、产后出血、难产、剖宫产率增加等风险,对胎儿可导致胎儿窘迫、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等风险,严重影响新生儿预后,增加孕产妇病率及围产儿病率,适当正确处理胎膜早破(prematurerupture of membranes,PROM),是减少母儿病率的关键[1].为探讨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引产时机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现将我院收治的514例头位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449例胎膜早破(PROM)妊娠结局的分析,以期提高加强围产期保健力度,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孕妇中胎膜早破449例,对其产生的妊娠结局如分娩方式、围产儿病死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褥病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中发生早产64例,发生率为14.2%,顺产272例,占60.5%,剖宫产175例,占38.9%,阴道助产2例,占0.4%,围产儿病死率2‰,胎儿窘迫10.5%,新生儿窒息4.4%,PROM组产前感染率为2.4%,大于对照组,PROM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2.2%,高于对照组,PROM的潜伏期在24小时内者405例,占90.2%,72h内者39例,占8.6%,72h后者5例,占1.1%。结论: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可使胎儿窘迫升高,围产儿病死率升高,新生儿并发症增加,应重视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3.
胎膜早破6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胎膜早破孕妇6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头位分娩无胎膜早破病例6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密切相关,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严密观察,尽可能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胎膜早破病例及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36例作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偏高.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曹奉芝 《中国病案》2005,6(1):46-4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6例单胎妊娠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36例作为研究组,胎膜未破病例59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其剖官产、阴道助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破膜距分娩时间及早产与胎儿官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且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率越高.结论胎膜早破易导致难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感染.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产妇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方法:对41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胎膜早破者67例,胎膜未破者343例作为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的难产、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母体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对胎膜早破孕妇应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以减少对母儿的危害;应进一步重视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与母儿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了2013年3-5月本院产科临床分娩孕妇188例,其中未胎膜早破104例设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84例设为观察组,入院后对两组孕妇进行常规阴道检查,观察羊水性状,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产和感染预防,同时对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母婴预后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及预后情况,其中观察组孕妇中难产11例,难产率为13.1%,新生儿窒息4例,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中难产9例,难产率为8.6%,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为1.9%。母婴预后结果中观察组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胎膜早破孕妇具有较高的难产风险,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加强监护,从而减少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产程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1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的180名孕妇在产程、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孕妇中产程时间明显延长、其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阻滞、剖宫产及阴道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围产儿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轻度窒息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脐带绕颈是导致产程异常、难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严密的产程监护及合理的积极处理,是减少母儿损伤,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胎膜早破(PROM)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危及母儿的安全,主要导致的结局为早产及围产期感染,使围产儿病死率增高.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7%-17%.发生于早产者约为足月产的2.5-3倍.其对妊娠及分娩均有不利影响,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升高,破膜后48h分娩者,产妇感染率为5%-20%;也可使宫内感染率升高,吸收感染羊水可导致胎儿吸入性肺炎;由于宫内感染和脐带脱垂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升高x[1].  相似文献   

10.
朱波  刘国群  杨斌 《四川医学》2012,33(3):492-49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3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145例为ICP组,设同期分娩14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ICP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早产,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果断处理,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为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7月,5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17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可使手术产率(52.9%)、产褥病率(10.6%)、新生儿窒息率(9.2%)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的孕妇应根据孕周以及综合检查结果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分娩发生头位难产的孕妇256例与相同例数同期头位顺产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一般情况、产程情况、分娩方式、母儿结局。结果 2组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位难产组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产褥病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明显高于头位顺产组。结论头位难产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加,及时识别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易理华  刘娅 《四川医学》2012,33(7):1232-1233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延期妊娠256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足月分娩3036例(对照组),分别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巨大儿、产后出血、产褥病率以及分娩方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延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巨大儿、产后出血、产褥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延期组的剖宫产率及平均住院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延期妊娠应积极加强监护,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处理,以减少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梁利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79-1780
目的观察足月妊娠脐带缠绕在产程中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528例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981例无脐带缠绕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脐带缠绕周数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47.35%,高于对照组的21.10%,2组比较差异显著;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病死率观察组为16.28%和1.89%,而对照组为8.97%和0.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正常分娩率为54.55%,对照组正常分娩率为83.38%(P<0.01)。结论脐带缠绕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使阴道正常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正确分娩方式,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羊水过少组116例与对照组(羊水量正常孕妇)120例围产儿情况比较;羊水过少量三个等次围产儿情况比较;羊水过少三种分娩方式临床情况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吸入性肺炎、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羊水量愈少,危险性愈大;A组(选择性剖宫产)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率低于B组(中转剖宫产)和C组(阴道分娩)。结论:加强产前监测检查,足月妊娠羊水过少选择性剖宫产能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柏冰 《华夏医学》2010,23(1):33-3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要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4周,34~37周不同孕周及破膜时间≤24 h和>24 h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不同孕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亲分娩方式、产褥病率、产后大出血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破膜时间≤24 h的孕妇及新生儿感染与破膜时间>24 h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周越小,围产儿病死率越高;但破膜时间延长,也使母婴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对于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同时预防抗感染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儿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建文 《医学综述》2008,14(1):150-15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胎膜早破者病历资料,依破膜到分娩结束时间、不同孕周,同期是否破膜分组,对其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次妊娠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39.42%);其次是头盆不称、阴道炎、胎位异常及多胎妊娠。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不足24h者222例,阴道和手术分娩分别占81.08%和18.92%;新生儿窒息7例、感染1例;胎膜破裂距分娩结束超过24h57例,阴道和手术分娩依次占77.19%和22.81%,新生儿窒息6例、感染7例;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窒息、感染差异有显著性。早产28例中,新生儿窒息5例、围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感染4例、颅内出血2例、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251例足月产中,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感染4例、无IRDS、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围生儿死亡;两组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IRDS差异有显著性。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222例,剖宫产率20.43%,低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54.03%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应该预防病因,及早处理,以降低孕产妇难产率和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胎膜早破并非难产的主要原因,应鼓励其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对足月妊娠分娩的218例脐带绕颈病例与同期203例无脐带绕颈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绕颈的长度、周数等对分娩方式、围产儿结局、产程异常情况的影响及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是造成剖宫产率高、阴道助产率高、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程异常和难产的原因之一,严密观察产程及合理积极的处理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6例胎膜早破孕妇发生难产和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的例数,随机抽取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206例作对照,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对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胎膜早破难产率升高,严重影响围产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0.
分析210倪孕龄≥37周,头先露的胎膜早破相关资料。结果:难产115例(54.8%),对照组71例(33.8%)(P〈0.01)。胎儿宫内窘迫58例,新生儿窒息16例,肺炎7例,产褥病12 ,同于对照组(P〈0.01)。提示:胎膜早破与产妇的产褥病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