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3年10月诊治的14例脊柱包虫病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5~23岁,平均25.8岁.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病程为4~120个月,平均26.7个月.除行常规检查外所有患者均拍摄X线片,8例行CT扫描,13例行MR检查,8例行免疫血清学检查.病变多累及胸椎,占35.8%,其次为腰椎和腰骶椎,分别为21.4%和28.6%,颈椎较少见.根据Dew分类,包虫累及髓外硬膜内1例,椎管内硬膜外2例,脊椎7例,椎旁1例,其余3例累及硬膜外周围组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脊柱包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肿胀、疼痛或放射痛,后逐渐发展为脊髓神经损害.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仅表现为局部不规则骨质破坏,可伴边缘硬化或钙化.CT主要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缺损.MRI示病变呈多囊性生长,T1加权像上囊壁与囊内容物均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囊壁呈低信号,囊内容物呈高信号,簇集呈“葡萄串样”;合并感染时,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信号均增强.8例行包虫三项检查的患者中7例阳性,其中3例接受包虫八项检查,均为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细粒棘球绦虫.结论MRI是诊断脊柱包虫病最敏感的方法,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上具重要作用;CT和免疫血清学检查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2月-200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肾包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或较长时间与牲畜接触史,包虫3项免疫试验和B型超声检查,CT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约为83.2%、85.0%、94.0%.17例患者中15例术前诊断明确,17例均手术治疗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剩余11例行保留病侧肾脏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11例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及2例肾切除患者随访均无复发.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 流行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包虫病的主要方法.肾切除或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以及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2月-200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肾包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或较长时间与牲畜接触史,包虫3项免疫试验和B型超声检查,CT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约为83.2%、85.0%、94.0%.17例患者中15例术前诊断明确,17例均手术治疗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剩余11例行保留病侧肾脏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11例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及2例肾切除患者随访均无复发.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 流行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包虫病的主要方法.肾切除或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以及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3年2月-2008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7例肾包虫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有牧区生活史或较长时间与牲畜接触史,包虫3项免疫试验和B型超声检查,CT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约为83.2%、85.0%、94.0%.17例患者中15例术前诊断明确,17例均手术治疗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其中2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剩余11例行保留病侧肾脏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11例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及2例肾切除患者随访均无复发.4例行手术摘除肾包虫内囊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 流行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包虫病的主要方法.肾切除或肾包虫外囊完整切除术以及术后口服阿苯达唑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包虫八项检查在骨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骨包虫病的诊断策略.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8年9月因疑似骨包虫病而行包虫八项检查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9例,女17例;年龄10~67岁,平均35.9岁.采用金标渗滤法和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患者体内抗包虫囊液抗原(EsCF)、头节抗原(EgP)、囊液半纯化抗原B(EgB)、泡球蚴抗原(Em2)四个抗原的抗体水平,简称包虫八项检查.全部病例的最终诊断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对包虫八项检查结果进行ROC分析,确定最佳诊断界点(阈值),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36例患者中11例确诊为骨包虫病(胸椎包虫2例、肋骨包虫1例、腰椎包虫3例、骶骨包虫4例、髂骨包虫1例).包虫八项检查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2.00%,Youden指数为0.8291,阳性似然比为11.3600,阴性似然比为0.0988,阳性预报值为83.33%,阴性预报值为95.83%.结论 血清学检查是骨包虫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虫八项检查诊断骨包虫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骨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骨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自1957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骨包虫病患者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4~58岁,平均29岁。病史0.5~12年,平均3.1年。发病部位:颈椎2例,肩胛骨1例,胸椎11例,肋骨2例,腰椎5例,髂骨1例,骶骨6例,耻骨1例,髋关节2例,股骨转子间1例,股骨上段2例,胫骨上段1例,肱骨头1例,桡骨上段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以病灶清除为主,部分患者行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填塞。术后口服阿苯达唑(片剂或原粉每日20mg/kg;阿苯达唑脂质体每日10mg/kg)3个月,预防复发。结果 25例行皮内Casoni试验,阳性2l例(84%)。4例行包虫病八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21例行MR检查,18例诊断为骨包虫病。24例获随访者,随访时间2~20年,平均3.6年。11例复发(45.83%),其中胸椎4例,腰椎2例,骶骨4例,髋关节l例。6例四肢骨包虫病患者未见复发。24例脊柱骨包虫病患者中16例有神经系统损害,Frankel分级A级l例,B级3例,C级3例,D级9例,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骨包虫病好发于躯干骨,尤其是脊柱。其影像学表现与结核、转移癌、骨巨细胞瘤、骨囊肿等相似,应注意鉴别。MRI有助于脊柱包虫病的诊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骨包虫病的主要方法;脊柱包虫病伴脊髓压迫采用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但病灶不易清除彻底,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脊柱外伤的准确及时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CT检查对此可做出完整的评价。笔者对55例脊柱外伤的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出CT综合分类诊断,并探讨其临床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脊柱外伤行CT检查阳性病例共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17~79岁。临床表现:截瘫13例,不全瘫27例,单纯局部肿痛15例。 1.2 方法 对55例脊柱外伤经临床和X线平片诊断脊柱骨折或伴脱位者行CT检查,CT机型为西门子SOMATOM-AR.C。根据临床定位和X线平片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骨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14例骶骨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28.7岁。病程6个月~11年,中位病程5.7年。其中12例来自畜牧区或有明显犬、羊密切接触史;12例有肺包虫或肝包虫病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排尿无力等神经损害表现。影像学检查示多囊性骨质破坏。10例行包虫囊液皮内Casoni试验,其中8例呈阳性,2例呈阴性;4例行包虫病8项免疫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修复缺损。术后常规使用阿苯达唑,持续3个月预防复发。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1年,中位时间5.7年,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缓解。8例于术后6个月~3年复发,其中5例行3次清创手术,1例行5次清创手术,2例行病灶边缘切除联合高速磨钻清理;术后未见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虫病局部种植或远处播散。结论骶骨包虫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MRI检查有助于骶骨包虫病的诊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骶骨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章瑜  段晓岷  梅海炳 《中国骨伤》2018,31(3):272-275
目的 :探讨MRI、X线片、CT检查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骨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行MRI、X线片、CT检查的11例SLE骨梗死儿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例,女10例;年龄6~16岁,平均13岁。11例行MRI检查,9例行X线片检查,3例行CT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骨梗死共计累及60个部位,30个骨干-干骺端,8个髌骨,21个骨骺,1个距骨。11例MRI检查均检出病灶,典型表现是地图样改变,病灶边缘可呈长T1长T2信号,"双环征""三环征"。9例X线片检查中5例检出病灶;3例行CT检查中2例检出病灶;X线片及CT早期常无明显异常,慢性期表现为硬化边环绕低密度灶。结论:MRI能显示早期骨梗死,X线及CT只能显示慢性期改变,MRI是诊断骨梗死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钙乳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9年收治的12例肾钙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经X线腹部平片和超声检查,4例行CT检查;8例行肾钙乳囊腔切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3例无症状者作随访观察.结果:术前确诊为肾钙乳症5例,拟诊为肾钙乳症3例,误诊为结石3例、结核1例.9例手术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仍在随访观察中.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B超及CT检查.对于病灶〈25mm无症状者,可随访观察;对于〈25 mm有症状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心脏及心包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的心脏及心包包虫囊肿的临床表现,评价手术效果。方法1978年2月至1999年7月治疗男9例,女4例包虫病人;年龄8~36岁,平均(23.0±8.5)岁。有症状者10例,无症状3例。体检阳性者10例,阴性3例。合并肝、肺包虫4例。包虫免疫试验阳性11例,阴性2例。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体外循环下摘除1例,完整摘除4例,内囊穿刺摘除8例。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恢复顺利。随访8~72个月,平均(42±18)个月,随访率100%。1例10个月后死于心衰。3例复发。结论心脏及心包包虫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脏B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脏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4~2010年收治5例肾包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均生活在包虫流行区,临床表现主要以腰部包块,隐痛不适,肾绞痛伴尿频尿急尿痛“米汤样尿”为主,辅助检查主要经B超、CT诊断、血清免疫学检查确诊。治疗方法4例行肾包虫内囊摘除术,其中1例先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残腔大网膜填塞再行右肾包虫内囊摘除术,1例行肾切除术。5例患者术后随访12~46个月无复发。结论:肾包虫以腰部包块,隐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可通过B超、CT、血清免疫学检查确诊,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CT联合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09例肺部感染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阅片,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单独使用64排螺旋CT检查/胸部X线检查与联合检查早期肺部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经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56例、漏诊22例、误诊11例。肺部感染者X线片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对称性的微细结节或者网状浸润。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部感染62例、漏诊14例、误诊9例,主要表现为膜玻璃影、实变影及网格影或者狭长细线样影等多种征象混合存在。联合检查诊断早期肺部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92.9%、95.5%、90.7%和93.6%,胸部X线检查分别为77.6%、73.8%、80.4%、58.5%和69.7%,64排螺旋CT分别为79.1%、78.6%、85.5%、70.2%和78.9%,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胸部X线或者64排螺旋CT检查(χ~2=7.924、5.065、6.661、12.337、20.290,P=0.019、0.024、0.021、0.002、0.000)。结论联合检查对早期肺部感染诊断价值优于单纯应用胸部X线或者64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肺部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临床资料,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1987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32.5岁.因足踝部外伤摄X线片发现12例,因足跟疼痛摄X线片发现4例.伴踝部骨折4例.骨髓寞1~3 cm.单侧13例,双侧3例.分析X线片、CT,并随访其骨结构变化.结果 X线片示骨髓窦呈类圆形8例,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4例.6例行CT检查,CT示跟骨大小外形正常,边缘光整;跟骨体部局限性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稀疏排列的骨小梁影,垂直走行的骨小梁断面呈小点状致密影;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向周围逐渐过渡,部分边缘清楚,可略有硬膨胀.其中2例因术前诊断为骨囊肿而行手术刮除,术后1例病理诊断为脂肪组织,另1例术中发现为脂肪组织;4例准备行骨囊肿手术前再次会诊,纠正为跟骨骨髓窦而免除手术.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年.患者病情无变化,X线片示骨结构无变化.结论 跟骨骨髓窦临床少见,认识该病可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下肢神经根放射痛3例,胸腹束带感2例;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15例,近期体重减轻8例,明显夜间痛6例,低热、盗汗3例;临床体征为脊柱叩击痛15例,脊柱活动受限10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髓功能轻度受损1例。15例CT检查显示椎体破坏13例,细小颗粒状死骨形成5例,椎间盘受累3例,伴较小的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对10例X线片及CT检查不能确诊者行MRI检查,显示病变椎体呈骨髓炎性水肿及骨质破坏表现,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侵的显示优于X线片及CT。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以脊柱局部疼痛为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轻微,脊柱后凸畸形少见。MRI可清晰显示受损椎体的病变性质,为老年脊柱结核的诊断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多发伤病例胸腰椎骨折的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通过对 1 4 7例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研究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2 8例胸腰椎骨折被误诊漏诊 ,占 1 9%。原因包括病情危重、读片失误和病情较稳定但未行X线检查。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应进行详细全面的脊柱物理检查 ,有阳性发现时应行X线检查 ,对于所有胸腰椎骨折或怀疑有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应行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8.
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CT三维重建在先天性脊柱侧凸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行脊柱全长X线和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二者的结果。根据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第Ⅰ组为CT三维重建没有提供比X线片更多的信息;第Ⅱ组为CT三维重建进一步证实了X线片上存在但是很模糊的信息,明确了畸形的类型;第Ⅲ组为CT三维重建发现了X线片上没有发现的新信息。结果第Ⅰ组11例(14.5%),年龄2~16岁,Cobb角为28°~102°,平均55.60°±21.06°;第Ⅱ组49例(64.5%),年龄4~28岁,Cobb角为20°~115°,平均55.41°±23.44°;第Ⅲ组16例(21.0%),年龄6~16岁,Cobb角为37°~145°,平均73.19°±28.18°。三组之间年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而三组侧凸Cobb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CT三维重建能够更好地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情况,提供大量X线片无法显示的信息,特别是可以清晰显示严重的脊柱畸形,有助于判断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类型和累及节段,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X线、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脊柱结核患者的X线、CT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X线发现病灶188例,其检出率94%(188/200),CT发现病灶200例,其检出率100%(200/200).脊柱结核X线及CT表现一致,即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及冷脓肿形成.CT尚可观察X线难以现察的椎管、脊髓受累情况.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CT更优于X线平片,其X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不难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脊柱结核的误诊原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3例不典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不典型脊柱结核具有某些结核的共有特征.X线片、CT、MRI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探查、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结论导致误诊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结核的认识不足及缺乏整体的观点,对有伴随症状的椎体破坏.应将脊柱结核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