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肱动脉压随着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728名高血压患者,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和外周肱动脉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对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肱动脉收缩压高于中心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要低于中心动脉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肱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两者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中心动脉压和外周肱动脉压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与年龄、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降压方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肱动脉压及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3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缓释片及氢氯噻嗪两种不同降压方案,于治疗前及血压达标后3个月时(非糖尿病患者血压<140/90 mmHg,糖尿病患者血压<130/80 mmHg)分别测量患者肱动脉压及应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仪获得中心动脉压.结果 治疗后两组药物对患者外周肱动脉压的影响无明显不同(P>0.05);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中心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4.5 mmHg(P<0.05).结论 虽然两种降压方案对外周肱动脉压影响相似,但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美托洛尔缓释片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100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术中使用动脉导管直接测压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及肱动脉压,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及年龄和高血压对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问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肱动脉收缩压显著高于升主动脉收缩压[(132±22)mmHg比(128±21)mm Hg,P=0.0001],肱动脉舒张压与升主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11)mm Hg比(67±11)mm Hg,P0.05],在老年组、非老年组及各年龄组肱动脉脉压均高于升主动脉脉压(P=0.0001);老年组的升主动脉及肱动脉脉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2±17)mm Hg比(52±14)mm Hg,(77±18)mm Hg比(57±15)mm Hg,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心动脉脉压及肱动脉脉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及肱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65±20)mm Hg比(53±14)mm Hg,P=0.004;(69±20)mm Hg比(59±13)mm Hg,P=0.013],但是中心动脉舒张压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11)mm Hg比(64±11)mm Hg,P=0.132]。结论外周动脉收缩压及脉压均高于中心动脉,与年龄及是否伴高血压无关;老年组中心动脉及外周动脉脉压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但两者中心动脉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心动脉压能够反映主动脉根部的压力。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心动脉压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肱动脉压。两者的差异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此外,抗高血压药物对肱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影响不同。因此将治疗决策建立在中心动脉压而非肱动脉压的基础上,对青年飞行人员高血压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飞行环境对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功能要求比普通人更为严格,传统的血压评估已暴露出诸多不足。因此对于飞行风险的准确评估,中心动脉压监测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监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测量外周动脉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更能反映大动脉血压变化,监测中心动脉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中心动脉压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其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外周动脉压如肱动脉压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心动脉压(cSBP),两者数值不同,cSBP是独立于外周动脉压的指标.一些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cSBP和心脑肾等器官损坏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且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能力可能优于外周动脉压[1,2].欧姆龙HEM9000AI系统作为无创cSBP评估系统,通过记录桡动脉脉搏压力波形,由电脑软件进行转换成cSBP.我们应用此系统对7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cSB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压和无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 175名志愿者,男性135人,年龄22~76岁,平均(41±13)岁;女性40例,年龄17~71岁,平均(51±12)岁。采集病史、记录一般情况,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卧床休息10 min后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3次,每次间隔2 min。用SphygmoCor无创主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数据。结果 3次外周血压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不一致,其中3次平均值和1、3次平均值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好(r=0.907,r=0.932,P<0.01)和(r=0.908,r=0.931,P<0.01)。结论外周血压3次平均值和1、3次平均值与SphygmoCor测量的中心动脉压相关性好。相关性不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诊断与管理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准确测量血压是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降压药物疗效的最主要依据,其常用的测量方式为对肱动脉压力的确定,并通常将肱动脉血压作为中心动脉压(CAP)。但二者并不完全平行,CAP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心搏出量和外周阻力,而且还与传导动脉的僵硬度以及压力反射波的时程和幅度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及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压是循环系统常规和重要的测定项目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即主动脉压 ,它决定心脏后负荷的大小。临床上以袖套法测定压力代表主动脉压 ,但近年有报道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心动脉压[1,2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此问题。为此我们对中心动脉压与周围动脉压的关系及药物干预做如下的综述。1 中心动脉压1.1 血压形成 :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根本原因 ,足量的血液充盈闭锁的心血管系统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室肌收缩时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流动 ,即血液的动能 ;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  相似文献   

10.
中心动脉压不同于肱动脉血压,其与一些相关指标是心血管疾病及事件的真正关联因素。在许多生理及病理状态下中心动脉压及其相关指标会发生变化,检测中心动脉压及其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心动脉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简称:降压药)既便降低外周动脉压疗效相同或相似,但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存在差异.当人们对这些差异感到困惑无法解释之时,有学者提出外周动脉压(肱动脉)与中心动脉压(CAP)并非总是一致;而CAP与一些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并较肱动脉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更好;并有证据显示不同降压药对CAP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承认降压是前提,但也认为有些降压药存在独立于降压以外保护作用.也有不同观点,则认为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上的差异均归因于血压水平的差异.至此,CAP这个几乎被淡忘的老概念,如今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CAP是否在预测心血管危险性方面优于外周动脉压?它是否还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我们将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血压的关系,并比较这种关系在汉、维族间的差异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患者304例, 术中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和外周肱动脉压, 分为4组:无冠心病(正常组)、单纯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比较几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并分析两者和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结果 总体比较中外周动脉收缩压高于中心动脉收缩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 P=0.001),外周动脉舒张压与中心动脉舒张压未见统计学差异(t=2.091,P=0.037),这种差别在维汉两族及不同疾病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4组内两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4组中以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04,P=0.005),单一疾病和正常组内未见统计学差异,且在维汉两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外周动脉收缩压高于中心动脉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在合并两种疾病组中有意义,但均与种族无关,可能与疾病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决定患者预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ASCOT—CAFE研究强调了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因此,了解、监测中心动脉压将对分析药物的真实疗效和疾病的真实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 入选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志愿者34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24例,单纯高血压达标组67例,高血压伴发合并症组153例。所有入组对象采用BPro?动脉脉搏波采集设备,结合A-PULSE CASP?中心动脉压应用软件,采用改良型扁平张力法专利技术,实时监测无创中心动脉压,并检测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动脉反射波与收缩期巅峰之时差(PRT)等血管功能参数。结果 高血压伴发合并症降压达标组CAS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单纯高血压降压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中,降压达标与降压未达标两组比较,前者CSAP明显低于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伴发合并症患者积极控制外周血压有助于降低中心动脉压及改善血管功能,且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监测可以用于预测降压达标与否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心动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存在许多联系,中心动脉压是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标志.有研究认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和中心动脉压相关,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一般所说的血压即主动脉压,代表心脏后负荷大小,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致死率的重要预测因子。临床上通常以袖套法测定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用以评判降压治疗疗效,以及评估患者临床预后。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高血压不同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尽管降压效果相同,临床预后不同[1-3]。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脉压(Central Arterial Blood Pres-sure,CABP)用以评价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就CABP在高血压不同药物降压治疗中的不同改变以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1动脉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1.1CABP的…  相似文献   

17.
用导管法评定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52例行左心导管术患者,平均年龄(53.3±10.8)岁.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8例;原发性高血压6例;其它14例.晨起停服心血管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左心室旁道)后,用导管直接测定升主动脉压,并记录血压波形;同时用袖带汞柱血压计测定右臂肱动脉压,连续测定2次,取均值.其中33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19例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5 mg后10分重复上述操作.结果舌下含化硝酸异山梨酯10 mg或5 mg后升主动脉收缩压下降均较肱动脉明显,而舒张压变化不大.用药前后升主动脉收缩压差值与升主动脉脉压虽无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为0.2026.结论硝酸酯类药物有降低动脉收缩压的作用,且降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作用明显大于肱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血压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49例,直接测量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有创桡动脉收缩压,同时使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无创肱动脉收缩压,使用SphygmoCor仪器测量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126.9±19.5mmHg)显著低于有创桡动脉收缩压(138.9±25.8 mmHg)及无创肱动脉SBP(138.6±17.7 mmHg)(1mmHg=0.133kPa)(P均0.001)。推算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有创桡动脉压和无创肱动脉压,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舒张压两两组合,共计4种模型。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与四种方法推算的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BlandAltman作图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出的中心动脉收缩压与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相比,93.9%的点在一致性界限以内。ROC曲线分析显示,使用无创肱动脉压推算中心动脉收缩压时,采用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压/舒张压校正,对中心高血压的检测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24)。结论无创及有创外周动脉血压均不能真实反映中心动脉血压;无创中心收缩压与有创直接测量值相关性及一致性良好,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对中心高血压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中国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血清内脂素的水平,探讨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关系。方法从西安工业大学中央校区148例17~23岁的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中筛选出高血压患者45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103例为对照组。使用Sphygmo Cor无创主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收缩压;测量外周血压;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外周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外周肱动脉收缩压、外周肱动脉舒张压、外周肱动脉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水平较对照组高[(227.33±30.93)μg/L vs.(201.58±34.03)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外周肱动脉收缩压、外周肱动脉舒张压、外周肱动脉平均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8、0.489、0.414、0.460(P均0.001)。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年大学生中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血压正常者,并且内脂素与中心动脉收缩压及外周血压呈正相关,预示内脂素可能参与青年大学生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陈孝莉(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安庆246220)自从台式水银柱血压计问世122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肱动脉测量血压。通常认为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central aortic pressure,CAP)一致。然而,200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