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为ICU专科护理特点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ICU注册护士92名及病人200例,利用观察法和工时测量法,形成ICU成人护理项目框架并进行实时测量。采用负荷权重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项ICU护理项目难度系数,形成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并完成信效度检验。[结果]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包含19个基础护理项目、9个ICU专科护理项目及6个护理业务管理项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63,重测信度为0.86。应用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及Bartlett's检验测量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结果提示资料适合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出9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5.65%。[结论]构建的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全面、系统地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内科各护理工作项目的工时,设计以工时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的量化考核分值。方法:测量我院48名在内科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完成92项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项目的工时,得出平均工时1;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和计算我院15名在内科工作6个月的护士进行92项相同护理工作项目的平均工时2;再计算所有63名观察对象的平均工时,并将之设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平均工时2/平均工时1)×0.1=每个项目的基础分值。以基础分值为对照,通过访谈法,结合项目的风险系数及操作者的心理压力等因素设计项目的标准量化考核分值。将每个项目的标准时间和分值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两轮调查、统计。结果:第二轮调查显示:项目为同意的满分比达86%,48名调查对象对调查表分值的意见高度集中。通过测量、对比、访谈、调查的方法得出我院内科92项护理工作项目的标准量化考核分值。结论:在平均工时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因素得出的各项目分值可信度高,可为护理绩效量化考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输出量需要测量血流速度、测量部位的面积、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血流速度可以从多普勒频谱测量,面积可从切面和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夹角可从切面图象测量。其测量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四种:主动脉测量法、二尖瓣测量法、肺动脉及三尖瓣测量法,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简易输液装置的手工测量法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准确性,了解中心静脉压测量的影响因素,确保CVP测量数值的可靠性,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8年6月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手工测量法与压力传感器测量法进行CVP测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数值的差异。结果采用手工测量法与压力传感器测量法所测CVP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工测压法监测CVP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且操作简便。院前或普通病房的重症患者可采用手工测压法监测CVP,但必须尽量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脊髓损伤研究中,髓内压的测量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脊髓损伤后影响髓内压的因素及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水肿、血管调节和出血、硬脊膜、软脊膜、脑脊液、椎管和体位等。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包括传感器置于脊髓实质内或髓外硬膜内测压、腰椎导管测压和离体测压等;间接测量法包括计算机建模测压和测量眼压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传统测量法和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优缺点及相关性.方法 对31例监护患者,用2种方法 在患者的同一中心静脉管腔测量中心静脉压,共计186次,采用非参数配对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传统测量法和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监测中心静脉压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压力传感器测量值不能代替传统测量值.2组测量值显著相关.结论 2种中心静脉压测量方法 测得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工时获取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文章综述了护理工时项目构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护理工时的获取方法,包括实时测量记录、文献回顾标准工时结合实际测量、按比例测算、关联与推导测算。在此基础上,提出比较不同护理工时获取方法的配置效果,考虑护理工时获取方法的效益原理,构建工时获取方法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合理利用工时进行护理人员配置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寻找适合临床应用的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方法;以"股骨颈前倾角,影像学,测量,临床应用"为中文关键词,"femoral neck anteversion,imaging,measurement,clinical applic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10-06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股骨颈前倾角测量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髋关节疾病的治疗需要测量股骨颈前倾角角度及股骨颈与髋臼各径线的相关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解剖法、X射线测量法、CT二维及二维测量法.X射线测量法与CT二维测量法仅能观察和测量一个方向或一个平面的股骨颈前倾角,对其他方向的角度难以测量;CT三维测量法可多方向测量多个角度,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多方向角度,同时可测量髋臼的各径线,以供手术应用.结论:多种股骨颈前倾角角度测量方法可应用于临床,目前以CT三维测量法最广泛.  相似文献   

9.
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工时测定,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工时的测算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法,通过课题组确定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测定出了课题组所确定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工时,以及总结出一种可操作的工时测量的方法。结论:建议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在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以Barthel指数评分法判断病人的ADL分级.以ADL 3级病人为操作对象,对基础护理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和间接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测量时间为1周.结果 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直接护理项目47项、间接护理项目28项)的护理工时.结论 测量的护理操作项目工时可满足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可使护理人力资源配詈的研有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医护人员职业枯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按比例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法,使用自编医护人员职业枯竭量表为工具,对4 57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社会环境因素是职业枯竭的保护因素,回归系数为-0.015;组织环境、工作环境、医院等级、工作科室是职业枯竭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40~0.258,P<0.05.结论 职业枯竭现象是一个受众多变量作用的复合现象,医护人员的职业枯竭与组织环境、工作环境、医院等级、工作科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缩短CT检查等候时间,以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根据六西格玛5步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CT检查流程进行改进管理,包括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测量CT检查等候时间,分析影响CT检查等候时间的因素,改进影响CT检查等候时间的措施,制订控制措施。结果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缩短(P<0.01),患者及医生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CT检查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减少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最大限度降低药物浪费。方法应用六西格玛方法,分析可能影响瓶装药物配制后残留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对几个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测量分析,找出影响药物残留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改进。结果发现影响药物残留量的主要因素是瓶塞有无内缺口和是否大瓶(可加入溶剂>10 ml的药瓶),其次是护士的工作态度。通过采用针头斜面贴近瓶中上壁的抽液方法和抽查监控措施,使药物残留量从平均0.357 ml降到0.112 ml。结论应用六西格玛方法为减少药物残留量提供了帮助。学习六西格玛方法,有利于护士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 achievements and tendencies in the unification of measurements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 materials at laboratori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Reviews the principles of creating a reference basis and an hierarchic system of measuring, reference, and working methods and devices, that should provide a transfer of the measured values from the reference values to working means of measurements.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to the system of measurements of the biosample composition. Presents data on the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of the USA 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for clinico-diagnostic laborato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影响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性神经症心理康复的心理和相关因素,提高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明确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的相关量表和自制影响心理康复因素表,进行心理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影响抑郁性神经症治疗效果的心理因素有性格特征、心理应对方式、合并病等,其他因素有家庭、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治疗方法和时间等。有针对性心理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复发次数和发病程度明显减轻。经治疗后MMPI相关量表的分值明显降低。结论:抑郁性神经症的治疗效果不佳,与诸多影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学的药事服务工作量测算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为例测算临床医生药事服务工作量,为决策者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头脑风暴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测量参数和测算方法,通过调查获取药事服务工作量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生药事服务工作量的量化参数为"工作时间"和"价值含量",不同职称和学历的调查对象对药事服务工作量的评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药事服务工作量点数受医生职称、学历和工作地点等因素的影响较小,研究所探讨的量化参数和测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长沙地区护士长任职现状和岗位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长任职现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需求、制约培训的因素等情况。方法便利抽取某培训班成员20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管理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被认为是护士长任职最重要的能力;护士长培训内容以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管理/护理管理理论为主;培训方式要结合实际,因人而异;时间因素和上级领导不支持被认为是制约培训的主要因素。结论长沙地区护士长任职态势良好;护士长培训内容和形式需求多样化,需结合实际并以需求为基础灵活开展;培训机构应注重培训效果,加强培训技能转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Continuing and worsening nurse shortages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ave reignited the debate in Australia about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nursing workload. As workload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 nursing retention, measuring nursing workload reliably is the critical initial step to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load, nursing retention and patient safety. In Australia, some states and territories have no measure of nursing workload and those states that have introduced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inconsistent in their approach.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nursing workloa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ustralia. It also explore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approach in terms of its reliability and utility.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implications of not understanding fully the impact of excessive workload on patient and nurse safety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