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PICC患者心理健康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PICC患者80例为舒适组,选取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PICC患者80例为常规组.常规组由护理人员对PICC患者进行围术期全程的护理,舒适组在常规组围术期全程护理的基础上成立舒适护理小组,针对PICC患者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等.结果 舒适护理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PICC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降低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小组,针对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各种患者护理措施实施1年后,患者PICC导管感染率与实施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C小组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2064-2066
目的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小组规范管理的成效.方法 建立PICC护理管理组织,建立PICC护理管理和会诊制度及流程,建立PICC的培训考核体系及PICC患者维护档案.结果 规范管理前后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异位后复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PICC相关护理科研2项,其中1项获荆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PICC相关论文11篇.结论 结论PICC小组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异位后复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专业小组管理PICC插管患者的实践性研究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PICC置管患者护理安全,减少并发症.方法 从2009年开始至今,采取提高PICC专业小组管理水平,落实全院护士PICC相关知识培训,督查科室PICC置管患者档案管理情况,开展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等措施,以提高临床执行力.结果 通过干预,2009年与2008年各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注意方式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对PICC置管患者管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置管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区质控小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在病房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病区成立质控小组应用CQI模式对护理进行质量控制与未实施前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采用CQI模式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 通过病区成立质控小组并采用CQI模式对护理进行质量控制能让病区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12月)76例和对照组(2015年1~6月)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PICC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专科护理小组有助于预防控制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保障置管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安全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2007年11月起成立PICC小组,小组成员兼职,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会诊及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培训,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结果 PICC小组成立后,315例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104d(中位时间为32d),与小组成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52,P〉0.05);小组成立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27%(4/315),小组成立前的感染发生率为8.64%(7/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1)。结论 PICC小组的运作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明显降低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张岚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108-1109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在病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科内病房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考评办法,每月对科室进行护理质量考评,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将结果 与前一年同期护理质量控制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病房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能提高病区护理管理能力,并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与体会。方法: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培训、规范PICC操作和维护流程、网络化登记管理、开展会诊和新技术新项目、多种形式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等,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结果: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践在提升PICC护理质量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病人PICC置管护理质量。方法对PICC护理门诊进行合理设置与布局、制订相关流程和职责、实施多学科合作、研发PICC病人管理信息系统并动态质量监控。结果降低了PICC病人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 PICC护理门诊的建立及规范运作,有利于提高病人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知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置管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增加PICC置管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PICC置管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PICC置管病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病人满意度提高(P〈0.01),降低了病人置管护理意外的发生率(P〈0.01)。结论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降低置管护理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级监控模式对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置管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严格培训;审核操作者资质准入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规范置管技术操作方法、流程;制定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价指标。结果一次置管穿刺成功率提高、病人带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带管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监控模式有利于技术水平和导管维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区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三级质量控制组织,针对不同层级进行培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中充分发挥三级质量控制作用。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知晓率(P0.01);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P0.01)。结论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制定规范化管理流程,完善组织机构,实施专科准入,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结果:院内PICC置管并发症减少,规范化管理后置管成功率与维护合格率高于规范前(P<0.05),重点项目合格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对全院PICC实施规范化管理及准入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肿瘤患者PICC置管者分为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卡前后各53例,实施前常规健康教育,实施后分别在置管前、置管后、出院带管发放健康教育卡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相关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卡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支架式PICC导管维护网,为肿瘤化疗带管出院的患者提供连续性PICC导管维护,以提高PICC导管的维护质量。方法以新疆自治区肿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为平台建立PICC导管维护网,为化疗间歇期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提供PICC导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置及护理干预。结果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患者对化疗间歇PICC导管维护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支架式PICC导管维护网可以使肿瘤患者在出院的化疗间歇,得到规范化、方便快捷的导管维护服务,确保患者带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水平,分析影响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自评得分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实施PICC护理的122名护士进行调查,并观察了其中16名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过程。结果:①研究对象的PICC护理操作自评得分为(84.74±8.40)分;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和是否参加过PICC专科培训是影响护士自评得分的主要因素(P0.1);③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实际得分远低于其自评得分(t=4.94,P0.001)。结论:应加强对护士PICC护理操作的培训,提高护士的PICC护理操作水平,同时加强质量监控,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血液病化疗患者应用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