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高粘度骨水泥组14例)及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普通粘度骨水泥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腰背部疼痛、腰背部功能、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畸形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注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DI评分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14.3%)与普通骨水泥组(30.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不仅可以达到与普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网袋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2日至2019年5月2日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开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0例纳入对照组,其余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的57例纳入观察组。对比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前两组VAS、ODI、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ODI均较低,Cobb角较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纠正后凸畸形,利于恢复椎体高度,降低术后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水泥成形术及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共68例患者,骨水泥成形术组46例,降钙素组22例.记录对比VAS及SF-12评分,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用时及费用.结果 VAS评分及SF-12健康调查评分:降钙素组有波动,总体评分差于骨水泥成形术组.伤椎压缩恢复程度:椎体成形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1°,后凸成行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8°,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治疗用时及治疗费用:骨水泥成形术组治疗用时明显短于降钙素组,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四周,长期应用止痛作用相对减弱,且其增加骨密度能力有限,治疗费用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秦入结  宋波  李垠  盛路新  刘建  孙晓 《山东医药》2012,52(30):22-24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的胸腰椎骨折26例,予伤椎撬拨复位置钉、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据胸腰段正侧位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及Cobb’s角,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8个月。患者术后即刻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百分比及Cobb’s角优于术前(P均<0.05);伤椎外形恢复满意;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伴神经损伤者15例中,A级1例无恢复,余均改善1~3级(P均<0.05),内固定无失效,植骨皆融合。结论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岁的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人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对照组3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治疗,观察组33例行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2个月,2组病人ODI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病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联合高黏度骨水泥与PKP联合低黏度骨水泥均是治疗70岁老年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案,前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且明显减少了骨水泥渗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或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1-07~2016-07住院治疗2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情况。方法是先应用脊柱外固定器进行骨折复位后分别行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伤椎植骨术(外伤骨折)。依据影像学资料计算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伤椎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221例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防结果与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渗漏13例,椎体高度丢失11例,无并发神经损伤。无螺钉松动及螺钉断裂病例。结论应用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单纯行PVP或PKP的OVCF患者92例(共128个椎体),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VP组和PKP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的有效率、后凸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PVP组有效率为90.00%,PKP组有效率为92.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中PKP组VAS评分显著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间后凸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为16.67%,明显低于PVP组的3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其中PVP组伤椎高度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PKP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且骨水泥渗漏率更低,而PVP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伤椎的高度。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75例(83椎)OVCF患者行PKP手术,根据不同的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结果手术前后,给予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的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下降(P<0.05),伤椎高度明显恢复且随访期间骨水泥再次流失量低,但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常规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均P<0.05)。结论 PKP中,在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低剂量骨水泥更有利于减少骨水泥渗漏,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05~2017-12该院收治的74例Kummell病患者,均实施单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52. 38±5. 12) min,骨水泥注入量平均为(5. 97±0. 51) ml;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均低于术前(P 0. 05);术后各时点伤椎椎体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无一例出现骨水泥松动或移位。结论 单侧穿刺骨水泥锚定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术后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s角、腰背痛、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固定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4个月(12~18个月).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明显改善),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Cobb's角平均为3.,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级3例,D级11例,E级15例.术后骨折均获得理想复位,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椎体内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理想复位,重建伤椎前中柱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内固定失效、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02例183个椎体,根据术后椎体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将压缩椎体分为渗漏组和非渗漏组,进而分析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83个椎体中共有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术前椎体高度、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差异显著(P0.05);椎体后凸角度、骨折新鲜度、手术入路途径及骨折椎体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是与骨水泥渗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注入治疗前后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观察对比病椎与相邻椎体治疗前后应力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例70岁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经皮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双侧腰2椎弓根予以少量骨水泥注入,2年后随访其病椎与相邻的椎体均未见新发骨折,并且局部无疼痛。参照治疗前后患者腰椎CT资料,建立三维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患者腰椎旋转、屈伸及左右侧屈,观察对比病椎与相邻椎体治疗前后应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建立腰2椎体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予以少量骨水泥注入治疗前后的三维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共计211618个单元生成,其中20914个4节点壳单元、190107个10节点体单元、597个杆单元。骨水泥注入后,腰2椎体的伸、屈及侧屈应力较前增加(P均〈0.05),椎体旋转时应力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1及腰3椎体伸、屈、旋转及侧屈时应力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有助于腰椎骨质疏松致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治疗的预后判定。关键词:腰椎骨折;骨质疏松;骨水泥;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未渗漏)和观察组(渗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38例(21.11%)发生椎内裂隙征,其中15例(39.47%)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术后发生65例(36.11%)骨水泥渗漏,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34例(52.31%)最为多见;两组注射时期、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突Cobb角、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粥状期注射、脊柱后突Cobb角大、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单侧穿刺及骨水泥注入量大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能是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增加对存在椎内裂隙征患者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4.
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种新型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置入扩张器,扩张复位骨折椎体,向形成的椎体空腔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解除和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PKP手术需要运用扩张器复位椎体,形成可注入骨水泥的空腔,因此近年来椎体内复位扩张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笔者对目前椎体内复位扩张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62例,根据术式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32例32个椎体,双侧组30例30个椎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伤椎高度恢复值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随访时VS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平均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9.4%,双侧组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水泥脱离椎体后缘进入神经椎管,也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引起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单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掌握好进针角度,并采用多次推注的方法,可以达到与传统的经皮双侧PVP同样的临床效果,且经皮单侧PVP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术中X线辐射剂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术者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UI-PKP)治疗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I-PKP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OVCF患者187例,男63例,女124例;年龄60~89岁,平均73.5岁。骨折椎体分布,胸椎(T)10 27例,T11 40例,T12 49例,腰椎(L)1 43例,L2 28例;PKP术后再骨折18例。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全脊柱MRI及压缩椎体三维重建,针对不同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穿刺钉道设计,指导术中穿刺。观察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填充情况、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1年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压缩椎体前缘、中线高度。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量(4.3±1.7)ml。术后3 d、3个月、1年,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骨折椎体前缘、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充分填充166例(88.8%),不充分填充21例(11.2%)。23例(12.3%)发生骨水泥渗漏(硬膜外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12例,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2例椎旁渗漏致肋间神经压迫,术后出现放射性疼痛和麻木,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封闭等治疗好转;其余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未行翻修手术。未出现气胸、血管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UI-PKP治疗胸腰段椎体OVCF,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弥散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已成为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微创手术方法.其不仅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方法简单、止痛效果明显等优点,而且能纠正患者的后凸畸形。但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样,PKP也存在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及术后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应用的PKP结合体位复位技术、蛋壳技术、Sky技术及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等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球囊技术存在的骨水泥渗漏等缺陷。该文就PKP适应证、操作方法、并发症及预防及目前一些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脊柱外科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12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和伤椎上下终板有无损伤及椎间盘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压缩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研究各种因素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的影响。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出现椎体高度丢失18例,其中4例为经双侧椎弓根注射病例,14例为经单侧椎弓根注射病例。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手术入路途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质疏松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的剂量和分布情况、伤椎上下终板损伤及椎间盘损伤是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无侧凸畸形对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通过研究影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影响因素,可以将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9份小牛胸腰椎(T11~L3)段标本,根据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方式分为三组:跨骨折椎体固定组、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每组3份标本,检测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和固定状态下的各项指标:应用生物材料试验机检测轴向刚度,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检测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左侧弯、右侧弯),并测试在固定状态下不同扭矩的扭转角度,评价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结果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轴向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三组的轴向刚度明显高于骨折状态(P<0.05)。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三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状态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前屈、后伸、右侧弯、左侧弯、右轴向旋转、左轴向旋转)较跨骨折椎体固定组降低(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椎体椎间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Nm、10 Nm的扭矩下,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小于跨骨折椎体固定组(P<0.05),而单侧伤椎固定组、三椎体固定组的扭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伤椎椎弓钉固定术能明显改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轴向刚度和椎体椎间活动度,减少扭转角度,从而提高伤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2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中注入含有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磷酸钙骨水泥(CPC),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随访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术前、术后3、6个月行伤椎未注射区骨密度(BMD)测量.发现24例患者26个椎体的PKP术均成功;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活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前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认为含有rhBMP-2的CPC为填充材料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能迅速、持久缓解疼痛,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并且增加椎体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