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鞠进  任华 《医师进修杂志》1996,19(10):14-15
本文报告了2例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采用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取得了成功。作者认为:由于良性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梗阻范围广泛,常累及双侧无名静脉之特点,故采用此术式,对降低颈静脉高压、减轻面颈部浮仲有立罕见影之效果。用自体大隐静脉转流,取材方便,取材方便,创伤小,术后不需长期抗凝,远期疗效好,在基层医院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3.
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0例用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的疗效。从1985-1993年间,采用健侧大隐静脉与患侧股静脉吻合的新术式对10例,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病例进行治疗。显示术后第1日患肢明显消肿,术后7日肢体周径如同健侧。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疗铲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腔静脉-腔静脉转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采用腔静脉-腔静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对32例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6%。对30现人术后随访6~30个月,随访率94%,效果优者26例(81%),病人临床病状、腹水、胸腹壁曲张静脉及下肢肿胀消失,肝右肋下不能触及;良好者3例(10%),胸腹壁曲张静脉基本消失,肝脏缩小;1例效果欠佳。结论 本术式与腔静脉-右心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9岁。因腹胀伴腹围增大11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8月19日入院。1999年7月曾至某三甲综合医院诊断为下腔静脉膜性梗阻,肝脾大,腹水建议行介入治疗,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治疗。此后患者腹胀,腹围增大及双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症状逐渐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至2010年7月  相似文献   

6.
转流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可靠性.方法:分析近2年手术治疗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血栓形成病例8例,结果:8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髂股静脉完全性形成病例中,5例行Palma手术,2例作大隐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另1例Cockett综合征病例行异体血管股-腔静脉转流术,获满意效果.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髂股静脉安全性血栓形成仍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0例用大隐静脉-股静脉转流术治疗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的疗效。方法:从1985~1993年间,采用健侧大隐静脉与患侧股静脉吻合的新术式对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晚期髂股静脉栓塞病例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术后第1日患肢明显消肿,术后7日肢体周径如同健侧。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髂股静脉闭塞症患者,均行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结果:随访18例,随访率78.26%,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25个月。15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83.33%。13例转流大隐静脉通畅,5例转流大隐静脉闭塞。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治疗髂股静脉闭塞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的疗效。方法对2005—2010年采取介入联合手术处理的5例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有典型股青肿表现,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术前多普勒均提示左下肢深静脉无血流,术中DSA均提示左髂静脉受压狭窄,证实为Cockett综合征。5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其中1例行支架植入,术后均给予抗凝、溶栓治疗。术后患者均恢复满意,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肿胀缓解,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联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疗效确切,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取栓、静脉溶栓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PCD)的途径及疗效。方法:对10年间收治的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有典型PCD表现, 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均经多普勒检查证为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3例行球囊导管阻绝术, 1例患者行PALMA术, 7例均行术中取栓和术后溶栓治疗。7例术后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均恢复, 疼痛消失, 消肿, 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经6个月至3年随访, 未见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介入、手术、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PCD不仅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好, 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腹腔静脉转流术治疗顽固性腹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腹水临床多见 ,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 1995年用Denver转流管行腹腔 颈内静脉转流术 (peritoneovenousshunt,PVS) 12例次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1例顽固性腹水病人均为我院消化内科或 30 2医院肝病专科经系统内科综合治疗无效转入我科。 11例病人中男性 8例 ,女性 3例 ,年龄16~ 62岁 ,平均 4 1 9岁。其中肝硬化失代偿期顽固性腹水 8例 ,布 加氏综合征所致顽固性腹水 3例 ,乳糜样腹水 2例 ,血性腹水 1例 ,其余为淡黄色腹水。病史 2个月至 6年 ,肝功能分级 :Chil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与Cockett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8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及其中346例髂静脉造影、电凝法治疗和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是单纯右侧的1.25倍;左髂总静脉病变占静脉曲张病例的29.8%。平均随访6年3个月,随访率为83.2%,酸胀、水肿、色素沉着、皮炎缓解率分别为95.8%、30%、58.9%和63.6%;溃疡术后2周至2个月愈合。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为6.4%。左髂总静脉病变的存在与否与下肢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溃疡的发生及曲张病变的复发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20)。结论髂静脉造影是诊断Cockett综合征的金标准;左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数高于右侧可能与左髂总静脉病变有关;伴有Cockett综合征的左下肢静脉曲张可以单独处理下肢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腹股沟小切口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估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初诊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经阴囊彩超、肾静脉-泌尿系彩超、肾功能、尿常规及CT等检查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8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腹股沟小切口行显微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术后随访6个月。 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切口2~3 cm。腰腹痛、阴囊坠胀不适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尿常规恢复正常。精子浓度和(a+b级)精子活力明显改善(P<0.05)。复查彩超提示所有患者精索静脉曲张均治愈。左侧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吻合口血流通畅。腹主动脉前狭窄段左肾静脉峰值流速较术前明显变缓。肾门扩张段与腹主动脉前狭窄段左肾静脉管径的比值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 结论显微镜下腹股沟小切口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及精索静脉-腹壁下静脉转流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临床效果确切、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报告5例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科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2例行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3例行颈外静脉-大隐静脉转流术。结果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近期疗效满意5例,远期疗效满意2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梗阻部位和范围不同,手术方法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5例CS的病例资料。结果左髂总静脉压迫24例,其中23例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例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右髂外静脉压迫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合并DVT患者,首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股静脉切开取栓术,后行髂总静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根据PTA术后造影结果决定是否行支架置入术;未合并DVT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髂静脉PTA术和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22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轻度肿胀。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5年(平均26个月),3例出现活动后下肢肿胀,余15例下肢无肿胀,无静脉曲张;随访患者均行彩超检查,2例髂静脉闭塞,16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为88.9%。结论介入治疗CS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双腔静脉阻塞(bicaval obstruction,BO)是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合并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 syndrome,IVCS)引起的疾病,临床罕见,治疗困难。笔者采用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1例双腔静脉阻塞病人,随访28年,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1.1一般资料病人男性,25岁。因颜面、颈部及上肢肿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4.1~1999.6对12例股静脉栓塞行原位大隐静脉股腘静脉转流术。术前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大隐静脉造影,以确诊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完全阻塞或部分再通以阻塞为主者,并显示大隐静脉通畅。手术要点在于精确细仔的血管吻合,大隐静脉游离不宜过长,以避免游离过程中损伤大隐静脉,而降低手术通畅率。另外术后应用抗凝治疗,早期活动。本组病人治愈率83.3%,有效率1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2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导管溶栓组(A组)52例,手术取栓组(B组)50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至少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术后消肿率83% ±6%,B组为82%±8%,A组静脉通畅率64.6%±6.7%,B组为65.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B组[(30.5±6.7)min比(97.5±23.6) min,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B组[(9.8±5.4)d比(17.7±8.2)d,P<0.01].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13.4%比42%,P<0.01].86例获随访,随访率84.3%.平均随访时间A组(18±8.7)个月,B组(16.8±10.2)个月,2组在大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导管溶栓与手术取栓治疗DVT近、远期疗效相当.导管溶栓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