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与血液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究血脂代谢、炎症因子、凝血-纤溶系统、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与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的关联性,拟为临床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与生化指标结合提供的参考依据,从而推动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相似文献   

2.
郑肇良  符月琴 《海南医学》2010,21(11):103-10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了解其在脑出血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从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全血还原黏度(高、中、低切)在血瘀证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证候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可做为血瘀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初步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花戎【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血液流变学本文对1994年~1996年10月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81例患者,按中医辨证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IR)与人体内环境的内在联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空腹血糖值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判断IR。结果患者中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高低顺序为: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表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IR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实证存在明显的IR和高粘滞血症,这种认识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人中医辨证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6例正常人和68例中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粘度和血沉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观察,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把中风病人分为中脏腑组和中经络组。结果:两组中风病人的5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中脏腑组的各项指标又高于中经络组。提示:中医辨证分型与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流变学可以反映中风病人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与血栓性浅静脉炎辨证分型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组95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型(A组),瘀血阻络型(B组),肝气郁结型(C组)和健康对照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患者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电泳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多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各患者组之间的各项指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血栓性浅静脉炎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人。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本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了其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象、幽门螺旋杆菌(HP)、血液流变学、胃肠激素等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象的关系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应用及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慢性胃炎的诊断更加明确。为了解胃镜诊断与中医证型间的一些内在关系,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唐福康等[1]通过观察101例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脾胃湿热证”、“脾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的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住院病人按中医辨证分四种类型,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并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各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与其相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转归取得了一致性,其中,肺肾气虚外感型与心脾肾阳虚水泛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的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中医分型可初步判断血液流变学改变状况,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40例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辨证分型和40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提示:脾胃虚寒型、胃中积热型其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等五项指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肝火犯胃型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表明前两型患者处于血液流变性的“低疑状态”,后者处于血液流变性的“高凝状态”。说明血液流变学可作为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痰证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很多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发展过程伴随着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然而,这种异常是否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痰证相关尚无权威资料可查。因此,本研究对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脑梗死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痰证”与两类实验室指标的关系。1基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为脑梗死痰证患者30例,对照组为脑梗死非痰证患者30例,患者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全部为2005年1月~2006年1月间的住院病人。两组间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研究对…  相似文献   

11.
小波变换在中医诊断图像中去噪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中医诊断图像的质量,应用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尺度间相关性的去噪方法,对诊断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结果显示,该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中医诊断图像中的噪声。  相似文献   

12.
噪声是影响中医疾病诊断图像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噪声的存在使得图像信噪比下降,直接导致图像的某些特征细节淹没在图像噪声中不能被辨识。为了准确提取医学图像中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将全局变量最小化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中医诊断图像中的噪声,有利于提高医师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方面阐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认为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是把“双刃剑”,应针对疾病病因病机与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阶段状况和西药抗凝治疗情况,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分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类方药,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医活血化瘀类方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性疲劳的证候学特征,为其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130名健康战士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前后以《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与《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进行测评。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结果训练对受试者的体能有明显影响,受试者出现的中医证候共有22个,其中气虚、肝郁气滞、脾虚、肝虚等10个证候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其病位以肝、脾、肾、心为主;其病性与虚、气滞、瘀、火、痰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急性期火热证与西医诊察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证候与西医诊察指标的相关性,以提升中医对中风病的诊疗效能.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2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在发病72 h内,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加以辨证,并与西医在病患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的诊察指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方式,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中风病六大基本证候之一的火热证与中风病危险因子项目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与中风病住院过程出现并发症、中风病出院时的康复情形、神经学状态与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的严重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若在发病72 h内出现火热证,住院期间易出现并发症,神经学状态与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也会较严重,出院时的康复情形较易变差.所以正确地诊治火热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和理化检查,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别以冠心病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脏腑辨证的6个脏腑虚证为自变量,以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危险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小波变换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给出了小波变换的理论分析,并将小波变换方法应用于图像消噪,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 小波变换能够实现对医学图像的消噪处理.结论 小波变换的特性使其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分类算法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hou M  Chu N  Li 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11-916
中医证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之一,其核心是证候分类和诊断标准的研究,数据挖掘中的分类算法已经大量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本文评述了数据挖掘中分类算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对其中主要算法的特点、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算法。粗糙集和聚类分析不需要先验知识,适合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模糊集理论、神经网络和决策树需要先验知识,适合应用于分类目标比较明确的证候诊断标准研究;模糊集理论更适合与其他分类算法结合应用,产生模糊聚类、模糊神经网络、模糊粗糙集和模糊决策树等更适合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算法。在具体的辨证分类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所研究的疾病和证型分类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及其组合,同时建议应该在集成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19.
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23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与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胸痹心痛病常见病性证素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血瘀证素和痰浊证素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素以单支病变为主;冠心病患者狭窄程度较重者多见气虚证素、阴虚证素、痰浊证素。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正确辨证论治、判断病情、拟定治法、调方用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8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F1为心肾阴虚,F2为心脾两虚,F3为痰瘀互阻,F4为气虚血瘀,F5为阳虚寒凝。其中以F4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