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菊科(Asteraceae)旋覆花属(Inula L.)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exD.Don)DC.干燥根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确定羊耳菊根的有效抑菌部位。方法羊耳菊根的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利用活性追踪的方式,结合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其不同萃取相及不同硅胶层析段位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通过对比羊耳菊根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相以及不同分离段位的抑菌活性,可知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的抑菌效果最强,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9∶1)提取物次之,在浓度为2.0 mg/μL时,羊耳菊根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位抑菌活性与红霉素的抑菌活性最为相近。从氯仿∶丙酮(10∶0)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蔓荆子黄素(1),12-demethylmulticauline(2)和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3)。结论本研究首次确定羊耳菊根中抗菌有效部位为羊耳菊根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氯仿∶丙酮(10∶0)部分和(9∶1)部分,化合物2为首次从羊耳菊中分离得到,为继续分得到具有抑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与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Capsicum annuum L.var.angulosumo为辣椒属的一种植物。本研究对该植物的茎、胎座、种子、花梗和果皮等部位进行提取分离,从其果实和茎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和47个已知化合物。方法:①Capsicum annuum L.var.angulosumo的干燥茎3.0kg,用甲醇70℃提取,真空浓缩得提取物132g。甲醇提取物溶于水,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分配。乙酸乙酯提取物(29g)经硅胶柱层析(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分离,得到10个部分(1~10)。10个部分共分得14个化合物,其中部分6经GPC(甲醇)得6.1~6.3部分,6.1部分经PTLC(氯仿-甲醇,9∶1)得化合物1、2,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唇形科青兰属植物Dracocephalumkotschyi生长在伊朗北部,作为传统药用植物用于治疗胃病、肝病、头痛等。本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和迷迭香酸,并探讨了这些成分的杀锥虫作用。将D.kotschyi的干燥植株(1kg)切成小块,依次以乙酸乙酯和甲醇于室温提取,过夜,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50g)和甲醇提取物(143g)。乙酸乙酯提取物(20g)上硅胶柱,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9∶1,0∶1)洗脱,得6个部分(A~F)。D部分(7.9g)上硅胶柱以正己烷-乙酸乙酯(6∶4)洗脱得4个部分(D-1~D-4)。D-3部分(1.6g)上硅胶柱以苯-乙酸乙酯(75∶25)洗脱得化合物1(62mg)以…  相似文献   

4.
多花香叶 Myrcia multiflora DC.叶在南美国家被称为“植物胰岛素”。作者曾从该植物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得2个黄酮苷 myrciacitrin Ⅰ和Ⅱ(4和5)及2个乙酰苯葡糖苷。现作者又从该植物叶中分得3个新的黄酮苷 myrciacitrin Ⅲ(1)、Ⅳ(2)和Ⅴ(3)。该植物干叶切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3次,回收溶剂后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水(1:1)分配提取。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正相硅胶柱层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豆杉木部中3个新的C14氧化紫杉烷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et L.K.Fu木部被中国云南省几个少数民族用作传统药物。作者对该植物木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该植物木部干粉依次用水、甲醇-水(1∶1)、甲醇提取,从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部位分得3个已知木脂素,即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taxiresionol 和 isotaxiresinol。甲醇-水和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溶部位合并后多次经硅胶柱层析分得3个新的 C 14氧化紫杉烷类二萜 hongdoushans A~C(1~3),均为无色无定形固体。化合物1[a]_D~(25)+81.3°(c,  相似文献   

6.
红厚壳属植物 C.caledonicum Vierll.心材具有抗真菌和抑制白蚁作用。作者从该植物茎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种新的咕吨酮,拟名为 caledonixanthone E(1)和F(2),并评价了这2个化合物及从该植物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得的其他已知多酚类的抗真菌活性。该植物茎皮干燥粉碎后依次用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45个部位。这些部位经进一步层析得化合物1和2及一些已知成分。化合物1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毛茛科植物丝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eniculace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等多种色谱手段对丝叶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丝叶唐松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种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醇(1),2,4-二羟基苯乙酸乙酯(2)和β-谷甾醇(3).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叶蛇葡萄叶及嫩茎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其有效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大叶蛇葡萄石油醚萃取物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及水溶性物部位,以及该植物中含有的蛇葡萄素、杨梅素、杨梅苷、大黄素及槲皮素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和大黄素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在100μg·mL~(-1)时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大黄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在40、80、160μmol·L~(-1)时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关系,乙酸乙酯萃取物部位和大黄素作用SMMC-7721细胞72 h的IC_(50)分别为110.81μg·mL~(-1)和53.20μmol·L~(-1)。结论:大叶蛇葡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桑寄生科植物暗紫梨果寄生(Scurrula atropurpurea)的宿主植物为桑科茶树植物茶(Thea sinensis),该植物全株(茎和叶)在爪哇传统用于治疗癌症。本次以生物测定为引导,从暗紫梨果寄生中分离出16个成分,从宿主植物茶中分离出12个成分,同时评估了这些成分对癌细胞侵袭的体外抑制作用。 寄生植物暗紫梨果寄生茎和叶(500g)用70% 丙酮室温提取4次,历时24h。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获得70% 丙酮提取物(47.5g,收率9.5%)。提取物在乙酸乙酯-水(1∶1)中分配,分别得到溶于乙酸乙酯部分(2.1%)和水溶部分(7.4%)。70%丙酮提取物、溶于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10.
从药用金丝桃属植物落叶松叶金丝桃(Hypericumlaricifolium)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2个新的天然产物(1a、1b)等14个化合物,并检测了其对环氧化酶(COX)-1和COX-2的作用。取该植物地上部分于通风罩内40℃避光干燥(1.78kg),粉碎后用轻质石油(40~60°)室温提取3次,再以乙醇提取3次,每次48h。提取物分别真空干燥后,得到15.1g和135g半固体物质。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解部分(41.3g)。乙酸乙酯提取物(17g)上硅胶柱层析,用SEPAROMPLC装置分离,用己烷-二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依次洗脱。第1部分经NMR…  相似文献   

11.
〔英〕/Li Y…∥Chem Pharm Bull.-2003,51(9).-1103~1105 马鞭草科植物沿海马鞭草(Verbena littoralis)是巴拉圭的一种多年生药用植物,其提取物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轴突从PC12D细胞中长出的作用。本次通过活性监测,从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环烯醚萜糖苷化合物(1)及4个已知的苯乙烷类糖苷(2~5)。 取沿海马鞭草的地上部分(5kg)用甲醇提取3次,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水(1∶1)萃取。乙酸乙酯部分上硅胶柱(8 cm×80 cm),用乙酸乙酯-甲醇(100∶0→0∶100)梯度洗脱,得到10个部分。第10部分依次上Sephadex LH-20柱和反相半制备型HPLC(Y…  相似文献   

12.
假连翘(Duranta repens)全植物(20kg)阴干后粉碎,用甲醇提取。提取物混悬于水中,用氯仿提取。氯仿部分上硅胶柱中压液相层析,用正己烷-氯仿(极性增强)洗脱得到6个部分。氯仿-甲醇(9.8∶0.2)部分上硅胶柱,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极性增强)洗脱得到A、B部分。正己烷-乙酸乙酯(6∶4)洗脱得到的A部分上硅胶柱急骤层析,用正己烷-乙酸乙酯(4∶6)洗脱分别得化合物5(20mg)、6(24mg)和4(18mg)。正己烷-乙酸乙酯(4∶6)洗脱得到的B部分上硅胶柱急骤层析,用正己烷-乙酸乙酯(2∶8)洗脱得到20个部分。第1~10和10~20部分经制备TLC纯化,展开剂氯仿-甲醇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取干燥垂盆草全草15 kg,加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滤液,浓缩得浸膏。经200~300目硅胶拌样后上硅胶柱,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0∶1~98∶2~9∶1~7∶3),二氯甲烷-甲醇(100∶0~95∶5~9∶1~8∶2~7∶3~6∶4)顺序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0个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的手段对石油醚-乙酸乙酯(98∶2)部位、石油醚-乙酸乙酯(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5∶5)部位、二氯甲烷-甲醇(9∶1)部位、二氯甲烷-甲醇(8∶2)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合物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来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垂盆草中分离并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δ-香树脂醇(1),δ-香树脂酮(2),3-表-δ-香树脂醇(3),β-谷甾醇(4),木犀草素(5),α-香树脂醇(6),山柰素(7),金丝桃苷(8),芹菜素(9),香草酸(10),槲皮苷(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穴状昆布 Ecklonia cava Kjellman是一种海洋褐藻。曾报道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 RNA依赖的DNA聚合酶(RDD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穴状昆布中分离出4个均含二苯并[1,4]二氧艺结构的phlorotannins类化合物1~4,研究了它们对HIV-1逆转录酶(RT)和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该植物叶状体干燥后用甲醇提取3次,真空蒸干溶剂,提取物溶于水并依次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乙酸乙酯部位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用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梯度  相似文献   

15.
比较研究了姜黄属植物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肿瘤侵袭、转移和抗血管形成的生物活性。 材料与方法:①受试物的制备:泰国产姜黄属植物Curcuma comosa的干燥根茎(690g)经己烷、乙酸乙酯以及甲醇-水(9∶1)回流提取、浓缩,分别得到己烷提取物22.43g,乙酸乙酯提取物73.34g,甲醇提取物67.04g。②细胞:小鼠肝癌细胞(CBO140C12)在DMEM/F12中保存。肝窦内皮(HSE)细胞置于含5% FCS和2mg/mL内皮促分裂原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用黏附因子包被的T25培养瓶保存。所有的细胞均置于5% CO2、37℃培养箱。③细胞毒性测定:分别在提取物存…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属Andrographis neesiana中的新查耳酮和黄酮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爵床科植物Andrographis neesiana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1、2)和1个已知黄酮苷(3)。 取阴干的该植物粉碎(3.5kg),以正己烷、丙酮、甲醇提取。己烷提取物(24g)过硅胶柱,以正己烷-乙酸乙酯(8∶2)洗脱,得到化合物1(20mg)。丙酮提取物(20g)和甲醇提取物(15g)经纸色谱和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竹根提取物抗Ⅰ型变态反应的药理作用及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对前期实验得到的一系列竹根提取物及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Schultz-Dale反应实验,观察竹根提取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结果竹根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效部位(YY35、YY51-59)、氯仿提取物有效部位(C14、C23-30)以及单体成分(SUB-1)抑制Schultz-Dale反应结果分别为(0.23±0.20)g、(0.09±0.05)g、(0.09±0.08)g、(0.28±0.26)g和(0.49±0.26)g;C14对卵蛋白(OVA)的抑制率为(49.96%±0.12%)(3 min)和55.60%±0.11%(5 min),C23-30为(57.72%±0.11%)(3 min)和(55.77%±0.10%)(5 min);C14、C23-30对抑制组胺导致的张力增加结果为(94.39%±0.27%)、84.52%±0.31%。结论 YY35、YY51-59、C14、C23-30及SUB-1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发现苦参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分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本次对其活性及活性成分作了进一步研究。植物提取分离:干燥的苦参根(3.65kg)经乙醇室温提取,过滤后,滤液真空挥干。将乙醇提取物溶于水,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活性指导分离,二氯甲烷部分上硅胶柱,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活性部分进一步经硅胶柱纯化,用苯-乙酸乙酯(10∶1)洗脱,得到化合物Ⅰ~Ⅲ。酪氨酸酶试验:由各提取物、105U蘑菇酪氨酸酶、0.55mML-酪氨酸、0.05mM磷酸钠缓冲液(pH6.8)组成反应混合物。取1.5mL于37℃培养10min,测定其4…  相似文献   

19.
山茶科乌叶何树(Schima wallichii)是已研究过的何树属植物中的新种。其乙醇提取物对皮癣真菌有高度的活性。作者将其70%乙醇提取物经苯、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经水-正丁醇分配,分成四个部位. 苯溶部位经硅胶和氧化铝柱层析后,分得A、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DPPH体系测定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液质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活性较高的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特征性成分。方法:对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考察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液质联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ESI-Q-TOF-MS)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液质联用(LC-MS/MS),C_(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对照,对其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不同极性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都具有清除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清除能力最强。通过其质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相关文献对照,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论:应用DPPH抗氧化活性筛选及HPLC-ESI-Q-TOF-MS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平卧菊三七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平卧菊三七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