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九世纪初,人们就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有抑制窦房结的作用,并广泛应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但这一方法在当时认为对室性心动过速(简称VT)无 相似文献
2.
<正>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对血液动力学有明显影响,持续性VT常须尽快终止。鉴于VT的发生机理多为折返性,作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当诱发出VT后常可用程控刺激“亚速”或“超速”抑制来终止,笔者试将调搏法用于1例安装了永久起搏器而伴发持续性VT的病人的转律,收到显著疗效。患者男性,65岁,1992年5月因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并发持续性VT入院。使用各种药物未能终止VT,而采用直流电同步电复律(100W·s,150W·s共二次),VT终止,转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5~40bpm,持续近一月未有改善,考虑存在病窦综合征,而安装了永久起搏器(Medtronic 5985),并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治VT,效果不佳。VT发作时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室率在130~170bpm之 相似文献
3.
胡丽霞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6,(2)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且常导致死亡的心脏电紊乱,体表心电图对之很难作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标准是房室分离及快速室率伴畸形 QRS 波;虽然统计学上有力支持这是室性心动过速,然而也见于阵发性房室连接处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4.
5.
6.
从1650例动态心电图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3例,检出率为2%,24h室速发作频度≤10次者29例,多于10次者4例,最多1例为1566次。33例室速患者中患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26例(78.8%)。室速由R落P诱发14例(42.4%),R落T1例(3.0%)。活动时发生室速13例(39.4%),其中12例(92.3%)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时频率为74~230次/min,平均129.3次/min。早搏指数小于1。提示动态心电图对检出室速、尤其对患器质性心脏病者有重要临床意义,应重视R落P诱发室速现象。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 ,70岁。因冠心病、广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 1993年 11月 4日入院。住院期间曾出现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Ⅲ度房室阻滞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994年 3月 4日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合并阿斯综合征、呼吸停止 ,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同时 ,予心前区经胸壁置入双极起搏钢丝 ,行心内膜紧急起搏 ,复苏成功。因未出现窦性心律 ,15h后安置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 (CPI公司VISTA6 44 4)。术后仍有VT发作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可终止发作 ,但 7月 15日VT发作时…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 ,IVT)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室性心动过速[1 3 ] 。早在 192 2年Gallavardin[4 ] 就报道了无心脏病临床证据的患者中有频发的室性早搏(室早 )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随后的研究均证实此种心律失常的存在 ,这种心律失常较少见 ,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 10 %左右[1] 。对IVT的分类方法较多 ,较广为接受的是根据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进行分类 ,将其分为起源于右心室的特… 相似文献
13.
14.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15.
16.
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快递专栏编辑 :我有一份短阵室速心电图 ,有些现象不能肯定 ,恳请指教。患者女 ,55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图 1为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 ,可见室性早搏伴完全性代偿间期 ,室早呈左束支阻滞伴电轴不偏。图中还有短阵室速 ,其QRS波形态与室早完全相同。图 2为 II导联的连续记录 ,可见偶发房早 ( * ) ,频发室早呈三联律 ,还可见到多次的短阵室速。室速每阵持续 8~ 1 1跳 ,因有明显的房室分离 ,室速的诊断可以肯定。仔细测量后可见每阵室速前室早的代偿期均比其他室早的代偿期长 ,室早的发生与较长的代偿期是否形成了长短周期现象 ?除此 ,图 2… 相似文献
17.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根据其起源部位有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和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以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ILVT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对IVT的发生机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心内标测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根治这类室速中的应用,不仅对ILVT和RVOT-VT有了深入 相似文献
19.
20.
陈秀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2,(3)
在小儿,室性心动过速,除去代谢紊乱、药物、麻醉、外科手术及心导管术所致者外,是少见的。随着心电图连续描记和入侵性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对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有了提高,但长期随访仍极少。本文回顾了作者随诊的儿童室性心动过速并评价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38例患有室性心动过速儿童,年龄从1~20岁,平均11.2岁。随访时间从1/2~12年不等,平均6年。通过对病史、心电图资料的分析,观察症状与原有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之间的关系。部分病例作分级踏车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