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九世纪初,人们就观察到刺激迷走神经有抑制窦房结的作用,并广泛应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但这一方法在当时认为对室性心动过速(简称VT)无  相似文献   

2.
<正>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对血液动力学有明显影响,持续性VT常须尽快终止。鉴于VT的发生机理多为折返性,作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当诱发出VT后常可用程控刺激“亚速”或“超速”抑制来终止,笔者试将调搏法用于1例安装了永久起搏器而伴发持续性VT的病人的转律,收到显著疗效。患者男性,65岁,1992年5月因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并发持续性VT入院。使用各种药物未能终止VT,而采用直流电同步电复律(100W·s,150W·s共二次),VT终止,转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5~40bpm,持续近一月未有改善,考虑存在病窦综合征,而安装了永久起搏器(Medtronic 5985),并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治VT,效果不佳。VT发作时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室率在130~170bpm之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且常导致死亡的心脏电紊乱,体表心电图对之很难作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标准是房室分离及快速室率伴畸形 QRS 波;虽然统计学上有力支持这是室性心动过速,然而也见于阵发性房室连接处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4.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7,26(3):182-185,192
心室节律的固有频率为30-40次/min,称为心室自搏性心律(idioventricular rhythm)。如频率超过上述范围,则属于心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ncular tachycaidia,VT),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VF)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3种。  相似文献   

5.
6.
从1650例动态心电图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3例,检出率为2%,24h室速发作频度≤10次者29例,多于10次者4例,最多1例为1566次。33例室速患者中患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26例(78.8%)。室速由R落P诱发14例(42.4%),R落T1例(3.0%)。活动时发生室速13例(39.4%),其中12例(92.3%)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时频率为74~230次/min,平均129.3次/min。早搏指数小于1。提示动态心电图对检出室速、尤其对患器质性心脏病者有重要临床意义,应重视R落P诱发室速现象。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性 ,70岁。因冠心病、广泛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 1993年 11月 4日入院。住院期间曾出现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Ⅲ度房室阻滞 ,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1994年 3月 4日突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合并阿斯综合征、呼吸停止 ,在常规心肺复苏的同时 ,予心前区经胸壁置入双极起搏钢丝 ,行心内膜紧急起搏 ,复苏成功。因未出现窦性心律 ,15h后安置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 (CPI公司VISTA6 44 4)。术后仍有VT发作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可终止发作 ,但 7月 15日VT发作时…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因胸痛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有脂肪肝病史2年,否认糖尿病、心肌炎病史,患者既往无心悸、黑曚、晕厥病史。查体:无发热,呼吸平稳,血压128/80 mmH g(1 mmH g=0.133 kP a),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60次/min,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余无异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干咳1个月,咯血1 d"于2015年1月2日就诊。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气短,伴阵发性干咳,无明显胸痛及呼吸困难,无咯痰、咯血,否认晕厥史,未诊治,自行服用"感冒药物"(具体不详),上述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0 d前开始出现脚踝部水肿,右侧为重,右侧下肢屈曲时有明显疼痛感,仍未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已婚,农民。劳累后胸闷、气急5、6年,反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2年。1年前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心房颤动,ST、T改变。近10天前劳累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剧再发。从站立位改平卧时常诱发心悸、黑朦,起初1-2天发作1次,每次持续几秒至十几秒后自行缓解,不出现晕厥。近3-4天每天发作3、4次,最多达一天8次,每次持续约2~4分钟,均伴晕厥,无胸痛、抽搐。半月来未服任何药物。否认有高血压史。家属中无猝死者。体检:呼吸24次/分,血压13.5/8kPa(100/60mmHg)。半卧位,神志清。口唇  相似文献   

11.
在诊断性负荷试验和对体力状况作鉴护性活动时,只有极个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而需作电除颤或心肺复苏。本文报导在4000余次负荷试验中仅发生一例,该患者为一56岁男性,曾有三次运动后晕厥史,常规检查、Holter监护、UCG、EEG、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AT)均正常。当其进行负荷试验时发生室速30秒,经4次电复律转为窦性。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 ,IVT)是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室性心动过速[1 3 ] 。早在 192 2年Gallavardin[4 ] 就报道了无心脏病临床证据的患者中有频发的室性早搏(室早 )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随后的研究均证实此种心律失常的存在 ,这种心律失常较少见 ,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 10 %左右[1] 。对IVT的分类方法较多 ,较广为接受的是根据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进行分类 ,将其分为起源于右心室的特…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动过速多为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由于导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基础疾病及电生理学改变机理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在其治疗与预后方面是显然有异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近年受到注意的特殊类型之一.晚近,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之后,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较前有所增加。饭沼宏之指出,非持续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中,约半数查不出引起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基础疾病,即所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目前对此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以及有无治疗的必要性,尚无定  相似文献   

14.
以往认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下称室上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人,预后良好。而室性心动过速(下称室速)则是一种高危性的心律失常,发展为心室颤动,多发生在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与心衰。然而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当室速QRS波≤0.12s,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或右偏以及左束支阻滞图型时被称为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类室速多见于年轻人,且多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用异搏定治疗反应较好,预后好,猝死危险性极低,符合特发性室速的临床特征,故属特发性室速范畴。  相似文献   

15.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Schwensen首次报道1例洋地黄中毒患者伴有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bidirectional ventriculartachycardia)。因此,双向性室速的概念并不陌生,近年来发现双向性室速也是家族遗传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CPVT)患者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心电图特点]“双向性室速”这一心电学术语  相似文献   

16.
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快递专栏编辑 :我有一份短阵室速心电图 ,有些现象不能肯定 ,恳请指教。患者女 ,55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图 1为 1 2导联同步心电图 ,可见室性早搏伴完全性代偿间期 ,室早呈左束支阻滞伴电轴不偏。图中还有短阵室速 ,其QRS波形态与室早完全相同。图 2为 II导联的连续记录 ,可见偶发房早 ( * ) ,频发室早呈三联律 ,还可见到多次的短阵室速。室速每阵持续 8~ 1 1跳 ,因有明显的房室分离 ,室速的诊断可以肯定。仔细测量后可见每阵室速前室早的代偿期均比其他室早的代偿期长 ,室早的发生与较长的代偿期是否形成了长短周期现象 ?除此 ,图 2…  相似文献   

17.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8,27(1):106-111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系指QRS形态在任一心电图导联上不断变化、节律不规则的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00~250次/min,多数发作能自行中止,偶可转为心室颤动.可根据Q-T(Q-TU)间期延长与否,分为长Q-T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正常Q-T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近年来提出的短Q-T间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指一组没有明显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根据其起源部位有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和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以起源于左心室间隔部的ILVT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对IVT的发生机制、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心内标测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射频消融技术在根治这类室速中的应用,不仅对ILVT和RVOT-VT有了深入  相似文献   

19.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颤动,预后严重。然而,室速可以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人身上,这个发现首先由Gallavardin报告。现已发现室速患者中10%左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80年代一些学者使用“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个名词,意指发生在无明确心脏病亦无致心律失常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小儿,室性心动过速,除去代谢紊乱、药物、麻醉、外科手术及心导管术所致者外,是少见的。随着心电图连续描记和入侵性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对小儿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有了提高,但长期随访仍极少。本文回顾了作者随诊的儿童室性心动过速并评价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38例患有室性心动过速儿童,年龄从1~20岁,平均11.2岁。随访时间从1/2~12年不等,平均6年。通过对病史、心电图资料的分析,观察症状与原有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之间的关系。部分病例作分级踏车运动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