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部分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09年1月广州3所中等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普外科、胸外科6个专科符合NRS2002评定标准的1682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 1682例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7.7%和40.0%;6个专科中,呼吸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6.0%和64.0%;全部患者中,营养支持率为31.4%,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47.7%,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20.5%。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调查单县中心医院普外科患者住院期间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探讨NRS2002在单县中心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2013年1—8月入住我院治疗的普外科(包括血管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和烧伤外科)患者74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应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644例患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其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9.1%,营养不足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13%。89.3%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10.2%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结论:NRS2002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能够对单县中心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在营养风险筛查基础上应用营养支持尚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山东省部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34家大中型医院普外科5376例住院患者,用改良版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获取4843例(90%)的BMI值,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4%和17.64%,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支持率为84.0%,非必须的支持率为11.4%。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比率为3.81:1。肠内营养管饲与口服之比为1.61:1,肠外营养全和一和单一输注比例为1.55:1。结论山东省医院普外科营养风险发生率不高,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胃肠外科收治的252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研究NRS 2002营养筛查工具的适用率、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率为98.4%,适用于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3%,其中无营养风险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存在营养风险手术患者(P0.05)。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临床结局得到明显改善(P0.05),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则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NSR2002适用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结局,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食管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和临床结局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NRS2002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并手术的2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41~85(64.0±8.2)岁。总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况评分、年龄评分(≥70岁年龄评分为1分,70岁为0分)3项的总和。临床结局设定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评分≥3分者为75例(33.3%),3分者为150例(66.7%);NRS2002评分≥3分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RS2002评分3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12.0%,P0.05);NRS2002评分≥3分者总住院时间长于NRS2002评分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0±7.94)d vs.(15.30±2.0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RS2002、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RS2002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这提示有必要对于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当及科学的营养干预。NRS2002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我院胃肠外科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并分析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按NRS2002系统评分,并跟踪调查营养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6.3%和20.0%。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4: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3%。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33.7%(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31±9.34天,高于无营养风险的23.14±7.50(P<0.05)。结论与无营养风险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营养支持尚存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胃肠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肿瘤分期、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住院的胃肠肿瘤患者,入院时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统计患者的肿瘤分期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有961例住院患者入选,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374/961),胃肿瘤和结直肠肿瘤分别为49.2%(176/358)和32.8%(198/603).Ⅳ期的胃肿瘤和结直肠肿瘤营养风险最高[87.3%(48/55)和58.8%(50/85)],ⅡA期的胃肿瘤和Ⅰ期的结直肠肿瘤营养风险最低[16.1%(5/31)和9.8%(6/61)].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胃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2.3%(152/244)和48.6%(144/296),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结直肠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7.7%(92/244)和51.4% (152/296),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25:1.有营养风险的胃肠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4%(121/374),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的20.4%(120/587),P=0.000 0.有营养风险的胃肠肿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5%(67/244),明显低于未用营养支持患者的40.8%(53/130),P=0.008 6.在无营养风险的胃肿瘤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用营养支持者(P=0.039 6),而在无营养风险的结直肠肿瘤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与否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P=0.464 7).结论 胃肠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与肿瘤分期有关;有营养风险的胃肠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者;给予有营养风险的胃肠肿瘤患者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探讨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住院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胃肠消化科、消化内科1 384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NRS评分≥3分的患者,以有、无营养支持分为2个队列,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及临床结局,分析营养支持对营养风险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使用率分别为27.67%、50.07%;其中胃肠外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39.87%)最高;有341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有营养支持的242例(70.97%),无营养支持的99例(29.03%);有、无营养支持队列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16%、2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减少量、体质量减少量、营养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为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评估意识和能力,制定规范的营养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探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方法 通过护理信息系统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14954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并对筛查有营养风险病人进行干预。结果 筛查显示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16.4%(2456/1495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P=0.000,OR=2.868,95%CI:2.617~3.143)、卧床(P=0.002,OR=4.501,95%CI:1.737~11.664)、饮食减少≥25%(P=0.000,OR=2.478,95%CI:2.230~2.753)为营养风险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除BMI<18.5、饮食减少量≥75%即为营养风险者应予营养支持外,年龄长者、卧床、饮食减少≥25%、的患者亦应重点关注,以便及时发现营养风险、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调查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探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方法 通过护理信息系统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14954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并对筛查有营养风险病人进行干预。结果 筛查显示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16.4%(2456/1495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P=0.000,OR=2.868,95%CI:2.617~3.143)、卧床(P=0.002,OR=4.501,95%CI:1.737~11.664)、饮食减少≥25%(P=0.000,OR=2.478,95%CI:2.230~2.753)为营养风险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除BMI<18.5、饮食减少量≥75%即为营养风险者应予营养支持外,年龄长者、卧床、饮食减少≥25%、的患者亦应重点关注,以便及时发现营养风险、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参照营养风险筛查方法2002(NRS2002)。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比较术前接受与未接受营养支持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营养指标。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11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其中65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其临床结局均明显优于未接受营养支持的45例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3±0.5)d比(3.3±0.5)d、排粪时间(3.5±0.5)d比(4.6±0.6)d、恢复半流饮食时间(10.1±1.2)d比(12.4±2.2)d和术后住院时间(15.7±1.1)d比(18.8±1.4)d,均P〈0.05];其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也优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血清白蛋白(33.2±4.5)g/L比(26.0±4.0)g/L、前白蛋白(0.28±0.05)g/L比(0.16±0.04)g/L和转铁蛋白(1.92±0.33)g/L比(1.75±0.45)g/L,均P〈0.05]。但对于180例经营养风险筛查术前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前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其上述临床结局及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积极予以营养支持;但对于无营养风险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或并不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肝胆胰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肝胆胰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住院期间的营养风险、营养支持状况,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共有411例住院患者入选,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0.6%,肝癌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59.3%),其次为胆管癌(32%),胆囊息肉营养风险发生率最低(4.4%);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44.7% vs 19.6%,P<0.001);而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34.2% vs 32.8%,P=0.88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下降[38.1% vs 63.6%,P=0.038;(15.41±2.47)d vs( 17.00±3.38)d,P=0.021].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者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下降,相反却升高( 21.9% vs 17.5%,P=0.319),住院时间也较未用营养支持的患者延长[( 12.75±2.63)d vs (11.75±2.97)d,P=0.002].结论 肝胆胰外科住院患者中恶性疾病患者营养风险较高,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给予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概况,为临床更好地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对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10月-2013年2月352例手术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统计研究,观察NRS2002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支持率、营养风险及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结果:NRS2002的适用率为98.3%,完全适用于我科临床.整体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25.72%.无营养风险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6% vs35.00%,P=0.018)、术后住院时间(15.25±5.37d治17.72 ±5.31 d,P=0.023)均优于存在营养风险组.通过营养支持手段,缩短了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15.22±4.55 d vs 17.72±5.31 d,P=0.029)、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6.95%vs 35.00%,P=0.043).风险组整体与无风险组整体比较,术前白蛋白显著偏低(36.72±4.02 g/Lvs 39.37±5.31 g/L,P=0.000),预后无明显差异(预后指标P均大于0.05).术后及时合理应用肠内营养能缩短禁饮食时间(3.25±1.32 d vs 3.73±1.54d,P=0.027),减少肠外营养(PN)应用时间(6.35±2.21 dvs 7.13±2.10 d,P=0.007).术后较长时间应用PN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住院费用(47385.32±8521.63元vs 49235±8374.52元,P=0.049).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十分必要,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合理地应用营养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不同营养状态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状况差异性,探讨营养治疗在营养不良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价标准,选取进展期胃癌术后NRS>3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除不予肠外营养支持外其余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生化指标、化疗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营养生化指标、化疗毒副反应评分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状态是影响胃癌术后化疗的不利因素,降低化疗耐受力、生活质量,影响胃癌术后化疗的临床转归,营养支持治疗使营养不良患者化疗期间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