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和3.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1,P=0.0434,P〈0.0001)。观察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7)。结论将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借助于血管超声机应用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经传统方法盲插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静脉炎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可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盲穿、B超引导两种穿刺方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6年7月的6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盲穿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采取B超引导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ICC置管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盲穿方法置管相比,B超引导PICC置管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率,并且可以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刘春兰 《现代保健》2011,(16):50-51
目的 观察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根据医生开医嘱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间隔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6 cm×7 cm的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沿穿刺静脉走向平行覆盖于透明贴膜上方,下缘距穿刺点2~3 cm,覆盖3~7 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如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再覆盖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的敷料,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并比较应用硫酸镁湿敷和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应用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8例(88.89%)治愈,1例(11.11%)显效;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14例(87150%)治愈,1例(6.25%)显效.结论 金黄散与低分子肝素钠合用的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我科需要PICC置管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B超引导穿刺组和改良盲法穿刺组,每组各35例。记录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上臂臂围、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等资料。结果:改良盲法穿刺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与经B超引导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盲法穿刺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经B超引导穿刺组(P0.001)。上臂臂围与改良盲法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呈负相关(-0.475,P=0.004)。结论: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和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超声与Seldinger's技术结合行上臂PICC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同时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  相似文献   

9.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electrocardio—graphy,IC-ECG)定位技术辅助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经济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要采取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红球与白球)分组,即对照组(常规PICC导管尖端定位,20例),观察组(IC-ECG定位技术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20例),比较分析不同定位技术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费用、操作时间、血流量、定位准确性、尖端位置正常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渗血、误穿、感染)。结果:观察组定位准确性、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费用更少(P<0.05),但两组血流量、操作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IC-ECG定位技术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减少置管费用,同时还能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并减少操作时间与血流量,较常规定位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某院接受PICC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和对照组(给予湿热敷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0%(2/50)、22.0%(11/50),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等级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刺激、活动限制及肢体暴露发生率(分别为0、2.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4.0%、16.0%);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分别为(2.8±1.1)、(35.2±7.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在血液病人输注化疗药物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穿刺方法的对比。方法将129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41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50例次;C组: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38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39.02%(16/41),B组32%(16/50),C组5.26%(2/38),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21.95%(9/41),B组10%(5/50),C组2.63%(1/38),P〈0.01。结论血液病人治疗的输液通道应首选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可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CC导管联合喜辽妥外涂护理预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5月NICU住院行PICC置管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33例,分为3组,联合组45例,地塞米松组44例,对照组44例。联合组在置管前用生理盐水(NS)10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的液体浸泡PICC导管5 min后进行置管,置管后从静脉穿刺点上方32013年5月NICU住院行PICC置管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33例,分为3组,联合组45例,地塞米松组44例,对照组44例。联合组在置管前用生理盐水(NS)10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的液体浸泡PICC导管5 min后进行置管,置管后从静脉穿刺点上方34 cm处沿血管走向连续7 d预防性涂敷喜辽妥;地塞米松组在置管前用NS 10 ml+地塞米松5 mg配制成的液体浸泡PICC导管5 min后进行置管,置管后不涂喜辽妥;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浸泡PICC导管5 min后进行置管,置管后不涂喜辽妥,观察3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发生静脉炎2例,地塞米松组发生静脉炎7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16例,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前用地塞米松溶液浸泡PICC导管,置管后预防性使用喜辽妥涂敷可有效降低早产儿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Site-rite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ite-rite 5超声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且静脉置管困难者在Site-rite 5超声系统导引下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患者、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Site-rite 5超声系统是一种实用、科学、直观的用于PICC置管的仪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发生PICC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口感染8例,静脉炎1例,堵管12例,皮肤过敏8例,导管破裂3例,穿刺点渗血3例.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控制.结论 在PICC导管留置期间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柏散外涂治疗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PICC置管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除按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外,治疗组以双柏散外涂患处,对照组以50%硫酸镁用纱块湿敷患处。结果双柏散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双柏散外涂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双柏散不仅能保护受损的静脉,而且能促进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