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规采取的PICC置管方法是在可视血管的情况下置管,但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血管充盈差或浅静脉先天性纤细的患者,往往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从而增加静脉穿刺的次数,造成血管及局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的20例肿瘤患者,对其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穿刺置管;1例送管不顺利,调整无效后再选择血管穿刺,送管成功;1例导管移位至颈静脉,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并给予有效的护理,置管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携带心脏起搏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对侧肢体植入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护理方法。总结三向瓣膜的PICC置管前的评估及准备工作,穿刺位置及长度的选择,导管置入前后的心电图监测,以及置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置管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享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经验。方法 收集并分析1例留置PICC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78岁,诊断“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吸入性肺炎、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外周血管穿刺多次失败,在超声引导下利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成功留置PICC,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结论 为保护外周静脉,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留置PICC在ICU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单侧乳腺癌并于术后行化疗的女性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点渗血、置管总成功率及置管后2周内相关的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2.1%、0、0、0,对照组分别为16.7%、16.7%、12.5%、14.6%、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82、4.414、4.444、5.547、7.847,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成功率高,结合置管后的整体护理,可减轻乳癌患者穿刺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老年肿瘤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对穿刺点周围表面定植菌进行培养分析,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占29.58%。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穿刺点增生、导管外露长度4 cm、血小板计数异常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2、0.204、0.265和7.594。结论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应采用心电图定位,将外露长度控制在4 cm以内,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细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使用PICC导管的围管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使用PICC的围期护理经验.结果:60例使用PICC的肿瘤患者中除1例因导管脱出拔管外,其余均至治疗结束或死亡才拔管.结论:连续优质的围期护理对延长PICC的置管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安普贴外敷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经PICC化疗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沿静脉走行外涂,4~6次/d;试验组用安普贴沿静脉走行外敷,更换1次/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改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普贴能有效治疗经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利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440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40例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104例,其中≥60岁的老年患者238例,发生尿路感染83例、96例次,感染率为34.87%、例次感染率为40.37%;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留置尿管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的影响等;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真菌.结论 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发病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老年患者尿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急危重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肠外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0例病人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56例病人获成功,占93.33%,其中实施肠外营养32例,占53.33%,无感染、无静脉炎发生.2例穿刺点外渗,2例因穿刺点选择不当使操作失败.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外科急危重病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7例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其中18例(48.6%)肘部没有可见或可触及的浅静脉,选择上臂深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7例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为100%。PICC管留置时间为(32.0±19.8)d,2例(5.8%)患者分别在置管后第21和39天因为静脉血栓形成而拔管,18例(48.6%)患者的PICC仍在使用。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使部分肘部无可见或可触及浅静脉的老年患者也能安全置入PI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科接受静脉输液的130例老年患者,发现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做出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轻度刺激症12例(占9.23%),中度刺激症5例(占3.85%),无重度刺激症发生.结论 通过对老年患者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PH)的临床特征.方法 测量住院患者的卧立位血压,分析发生PH的临床特征,以及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老年住院患者中PH发生率为24.11%;(2)伴发高血压病和糖尿病(P<0.05和P<0.01)),尤其是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P<0.001)较高的患者,发生收缩压型PH的比率较高;而服用利尿剂(P<0.05)和钙拮抗剂(P<0.01)的患者在舒张压型PH患者中比率较高;(3)PH组的患者收缩压下降(31±25)mmHg,舒张压下降(11±15)mmHg;(4)发生头晕或眩晕、晕厥或晕厥先兆、心绞痛或新发心肌梗死、新发脑卒中等临床事件的比率,PH组要明显多于无PH组(P<0.01).结论 PH是老年住院患者中的一种常见临床现象,容易引起跌倒、心绞痛、脑卒中等,应该重视并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postural hypotension (PH) in in-hospital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Measure the supine and 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ere measured,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H and clinical incident during hospital stay were analyzed. Results (1)The PH incid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was 24. 11% ; (2)The incidence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PH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 P < 0.05 & P <0.01),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relatively higher bas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 P < 0.001);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taking diuretics ( P < 0. 05) and calcium antagonists ( P < 0. 01) were relative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H; (3)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from the group with PH lowered (31 ±25) mmHg, whil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owered (11 ±15) mmHg; (4)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events, including dizziness or vertigo, syncope or pre-syncope, angina pectoris or new-onset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new-onset stroke, in PH patients was distinc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from the group without PH ( P <0. 01).Conclusion PH is a kind of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hich tends to induce tumbling, angina pectoris, stroke, etc, and ought to b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and taken preven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低钠血症的临床病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69例低钠血症高龄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钠、血氯、血钾具体数值,临床诊断和并发症,肌酐清除率,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案。结果轻度低钠血症最常见,最常见病因是呼吸系统感染,易合并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经过临床处理1~2周电解质紊乱可纠正。结论高龄老人易出现低钠血症,临床表现不明显,应密切监测、早发现、早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 比较氯沙坦和非洛地平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  [方法 ]  60例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服用氯沙坦 (氯沙坦组 ,n =3 0例 )和非洛地平 (非洛地平组 ,n =3 0例 ) ,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2 4h动态血压、血尿酸、空服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  [结果 ] 氯沙坦和非洛地平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P <0 .0 1) ,两组的降压效果相似 (P <0 .0 5 ) ,但氯沙坦降低血尿酸的效果优于非洛地平 (P <0 .0 0 1) ,对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均无明显作用 ,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 氯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安全、有效 ,与非洛地平相似 ,并且有降低高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