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和对照组,AFB1组以200μg/kg体重腹腔注射AFB1,第13周、第33周和第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并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不同时期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不同时段比较,随着诱癌的进行,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第73周AFB1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不仅明显高于第13周,而且亦高于第33周(P<0.01)。其余各组和同组不同时段之间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1组中发生肝癌的动物肝组织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率为100%(10/10),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CCT亚基γ基因蛋白的表达率30%(3/10)(P<0.05)。结论 AFB1诱癌过程中CCT亚基γ基因蛋白表达上调,CCT亚基γ基因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4g讨MCM7基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50只)和对照组(20只),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纽则给予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33和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CM7rn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44.1%(15/a4),对照组为0(0/16),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093,P〈0.001。随着大鼠肝癌的形成,MCM7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AFB1组第53和73周显著高于第13和33周,F值分别为55.632和207.253,P值均〈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低且变化不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B1组第5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7%且以弱阳性为主,第7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且多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比其他时间点的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MCM7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的形成逐渐上升,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最高,MCM7有可能是参与肝癌形成的关键基因,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抑制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大鼠肝癌(HCO)过程中对肝组织相关基因IGF-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银杏叶抗癌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7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25只)、AFB1+EGb761组(25只)及对照组(20只)。在诱发大鼠HCC过程中,分别于第13周、33周及53周对大鼠进行肝组织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动态检测肝组织中IGF-Ⅱ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原发性HCC发生率为58.8%(10/17);AFB1+EGb761组发生率为29.4%(5/17);对照组为0(o/16)。AFBl+EGb761组HCC发生率显著低于AFB1组(P〈0.05)。AFBl+EGb761组肝组织IGF_2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扮平在第53周及73周较AFB1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具有抑制AFBl致大鼠HCC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增殖基因IGF-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CYP3A4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及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和对照组;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组则给与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23、33、43、53、6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利用大鼠肝组织微粒体混合酶体外代谢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定量法动态检测肝标本中CYP3A4酶活性。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58.8%(10/17);对照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0(0/16),两组间肝癌发生率比较,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大鼠肝组织代谢酶CYP3A4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肝组织CYP3A4活性从13 w开始逐渐升高,至23 w达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到43 w又升高,出现双波峰变化;从13 w至53 w不同时段AFB1组肝组织CYP3A4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至63 w时AFB1组肝组织CYP3A4活性基本接近对照组(P=0.5086)。结论:CYP3A4活性在AFB1诱癌过程中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癌变早期的细胞减少对致癌物质的活化有关;CYP3A4活性在AFB1诱癌过程中的表达起伏变化,是由于基因多态性较大程度上影响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gmma,PPARY)和第十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一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y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人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与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PPARγ和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孕激素受体(PR)及Her-2表达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高分化组患者的PPARγ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4个淋巴结转移者(P〈0.0125);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ER阴性者(P〈0.05);癌旁组织PPARγ和PTEN的表达显著高于癌肿组织(P〈0.01);PPARγ与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人乳腺癌中PPARγ与PTEN蛋白表达相关联,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Axin-1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Wnt/β-catenin通路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95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45只。实验组小鼠以联合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对照组未予任何特殊处理。每2周定期处死两组小鼠各5只,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动态观察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经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并建立小鼠肝癌模型。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Axin-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在诱导的第4周至第14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的第16周至第20周实验组和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诱癌时间的延长,实验组Axin-1的表达逐渐降低,在诱导的第16周、第18周和第20周Ax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1±0.083、0.278±0.042、0.120±0.028(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Axin-1在对照组各诱导期均为阳性表达,实验组从第16周开始Axin-1的表达减弱,至第20周时Axin-1几乎不表达。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Axin-1可能起着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Gb761)在抑制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对肝组织相关基因P161nk4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银杏叶提取物抗癌的机制及其效果。  方法  将7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 AFB1组(25只), AFB1+EGb761组(25只)及对照组(20只)。在诱发肝癌过程中, 分别于第13、33及53周对大鼠进行肝组织活检; 至第73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动态检测肝组织中P16Ink4a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AFB1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为58.8%(10/17);AFB1+EGb761组为29.4%(5/17);对照组为0(0/16) AFB1+EGb761组肝癌发生率显著低于AFB1组(P < 0.05)。AFB1+EGb761组的肝组织P16Ink4a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在第53周及第73周时均明显高于AFB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具有抑制AFB1致大鼠肝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抑癌基因P16Ink4a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GCT)中p73、P15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分别按照Ennecking分期、有无复发、有无转移进行分组。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组中的p73蛋白和P15蛋白的表达。结果p73蛋白和P15蛋白在GC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和56.7%;p73蛋白和P15蛋白的表达强度随Ennecking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二者在复发组的表达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P〈0.01);此外,P15蛋白的表达在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p73、P15蛋白在GCT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15蛋白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p73和P15的相关性可能是肿瘤抑制性基因网络性结构复杂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73基因及其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RT-PCR)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和25例正常鼻咽组织p73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7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2例鼻咽癌组织中p73基因表达阳性38例(73.1%),蛋白阳性表达37例(71.2%);鼻咽正常组织中p73基因表达阳性6例(24.0%),蛋白阳性表达9例(36.0%)。p73基因及其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鼻咽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7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检测p7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将对鼻咽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hMLH1启动子Ⅸ甲基化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明确且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41例及同病例癌旁黏膜。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hMLH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榆测标本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与癌旁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4%(24/41)和80.49%(33/41)(P〈0.05);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80.49%(33/41)和24.39%(10/41)(P〈0.05);完全甲基化率分别为41.46%(17/41)和19.51%(8/41)(P〈0.05);部分甲基化率分别为39.02%(16/41)和4.88%(2/41)(P〈0.05)。无论胃癌组织还是癌旁组织,完全甲基化病例均出现hMLH1蛋白表达缺失,部分甲基化病例和启动子未甲基化病例均有hMLH1蛋白表达。hMLHI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hMLH1蛋白表达降低的主要原因;胃黏膜hMLH1蛋白表达降低有助于胃癌的预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MCP-1定量。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表达情况。实时RT—PCR定量检测MCP-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肾癌组患者血浆中MCP-1(203.5±155.8)pg/ml较非肿瘤组(92.1±35.2)pg/ml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3.3%(22/3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肾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9例肝细胞癌(肝癌)和23例肝硬化标本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后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20/29),癌旁组织阳性率为60%(18/29),肝硬化组织阳性率为30%(7/23),有血管侵犯的12例肝癌变变型p53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而无血管侵犯的17例中仅8例为阳性(P<0.05);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明显高于阴性组(8370±4764ng/ml比98.7±64.3ng/ml,P<0.05)。提示:P53蛋白表达在肝硬化时即发生了异常;p53蛋白异常可能是AFP基因被激活的原因之一;p53蛋白异常有利于肝癌向门静脉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53蛋白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p53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和6.6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Ⅲ-Ⅳ级肝癌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其是否有包膜无关(P〉0.05)。结论: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密切相关,但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相似文献   

14.
任正刚  汤钊猷  刘银坤  沈月芳 《肿瘤》2001,21(5):346-348
目的 维甲类药物的分化诱导作用受特定组织表达受体的影响,了解肝 癌组织表达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X受体的表达,以便选择特异的维甲类药物治疗肝癌。方法 根据GeneBank的序列,设计对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基因的6对引物,用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肝癌组织在肝癌组织表达率分别为44.4%(8/18),16.7%(3/18),77.8%(14/18%),88.9%(16/18),77.8%(14/18),16.7%(3/18);癌周肝硬化组织分别为27.8%(5/18),0%(0/18),61.1%(11/18),77.8%(14/18),55.6%(10/18),0%(0/18)。这些受体亚型表达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似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但统计学亚型表达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似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但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RARs和RXRs的相对表达量,RXRβ相对表达量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配对秩和检验,P=0.0208)。结论 由于肝癌组织表达有RARs和RXRs,提示除了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肝癌外,尚探讨RXRs选择性维甲类药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抑制黄曲霉毒素B1 (AFB1)诱发大鼠肝癌(HCC)过程中对肝组织相关基因IGF-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银杏叶抗癌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70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25只)、AFB1+ EGb761组(25只)及对照组(20只).在诱发大鼠HCC过程中,分别于第13周、33周及53周对大鼠进行肝组织活检;实验至第73用处死全部动物取肝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动态检测肝组织中IGF-Ⅱ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原发性HCC发生率为58.8%(10/17);AFB1+EGb761组发生率为29.4%(5/17);对照组为0(0/16).AFB1+EGb761组HCC发生率显著低于AFB1组(P<0.05).AFB1+ EGb761组肝组织IGF-2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在第53周及73周较AFB1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具有抑制AFB1致大鼠HCC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增殖基因IGF-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RP和GST-π mRNA及蛋白在34例的肝细胞癌、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RP和GST-π mRNA的表达在肝癌组为0.53±0.28、0.75±0.19,正常肝组织组为0.22±0.10、0.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RP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为55.88%、67.65%,在正常肝组织组为21.05%、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GST-π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且低分化(Ⅲ、Ⅳ级)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Ⅰ、Ⅱ级)(P〈0.05),L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无线性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且多种耐药机制并存。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转录因子KLF6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汤正好  张荣贵  臧国庆  余永胜 《中国肿瘤》2008,17(12):1076-107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6蛋白在人类肝细胞癌(HCC)、肝硬化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HCC组织、51例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以及10例因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转录因子KLF6进行蛋白检测。[结果]KLF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分别为86.3%(44,51)、68.6%(35/51)、26.7%(4/15)、0。KLF6蛋白随着肝病恶化程度的增高而表达增多。KLF6蛋白表达在HCC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肝硬化组织(P〈0.01),HCC组织与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KLF6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KLF6过表达在HCC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l)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RT—PCR对28例新鲜肝癌标本和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HIF-1α与Glutl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47例肝癌和10例相应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HIF-1α与Glut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HIF-1α和Glutl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在肝癌组织中HIF-1α与Glutl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肝癌组织中HIF-1α表达越强,Glutl表达也越强,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28,P=0.0004)。结论HIF-1α和Glutl在肝癌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肝癌的恶性演进、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癌分期及评估预后。HIF-1α可能通过上调Glutl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2例乳腺癌、15例癌旁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性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6.5%)显著低于癌旁组(86.7%)和正常组(100.0%),P均〈0.05;癌旁组(86.7%)低于正常组(100.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32.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61.8%),P〈0.05;浸润性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44.4%)显著低于早期浸润性癌(75.0%),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hMSH2和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尿素酶快速检验法确定胃癌组织及同病例癌旁粘膜、胃镜非癌患者胃粘膜组织有无Hpylori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标本的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和非癌组(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胃癌组、癌旁组和非癌组的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别(P〉0.05)。胃癌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癌旁组织中.Hpylori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和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非癌患者胃粘膜中,H pylori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及hMLH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胃粘膜hMSH2蛋白表达上调并hMLH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标志;Hpylori感染导致的胃粘膜细胞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促进胃癌发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