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2.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术后放疗可行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局部复发的表现,分析全乳放疗的作用。方法保乳治疗原发性早期乳腺癌134例,其中0期1例,Ⅰ期78例,Ⅱa期55例。行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25例,单纯肿块局部广泛切除术9例。术后全乳切线加瘸床放疗102例,全乳切线照射整个乳房,6 MV X线,为减少肺受照量,采用半开野等中心照射,中平面剂量45 Gy,瘤床补加电子束剂量15 Gy。其余32例未行全乳放疗。视术后淋巴结状况行区域淋巴引流区照射。结果随访5~15年,失访5例。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7%、2.2%、95.5%。复发共5例,均为浸润性癌,术后病理证实区域淋巴结均为阴性。保乳术后不加全乳放疗组局部复发率似有所提高(9.4%∶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原位复发4例。结论结论保乳术后放疗是必要的。局部复发的主要形式是原位复发。足够剂量的只限于肿瘤邻近区域的放疗方式应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1376例Ⅰ、Ⅱ期(T1-2N0-1/T3N0)单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930例(67.6%)同时接受化疗,先放疗后化疗 517例,先化疗后放疗 413例。1055例(76.7%)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86例(39.6%) HER-2阳性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55个月,10年样本量 90例。全组5、10年OS率分别为98.6%和91.5%,DFS率分别为94.6%和82.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6)、T分期(P=0.006)、N分期(P=0.004)、脉管癌栓(P=0.038)和放疗距手术时间(P=0.048)是DFS独立预后因素。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0.044)和ER水平(P=0.026)是DF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临床疗效满意。影响DFS率的因素包括年龄、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和放疗距手术时间。保乳术后单纯放疗组的DFS率和N分期与E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临床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患者106例(保乳组),同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5例(对照组),术后早期予以全身化疗、全乳腺区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53个月,保乳组中无局部复发者,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保乳组和对照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4%(79/82)和95.58%(65/68),P=0.9571;90.24%(37/41)和90.47%(38/42),P=0.9870。远隔脏器转移率分别为5.7%和5.3%,P=0.9774。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乳房外形的优良率达96.2%。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与根治术相似,美容效果好,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三维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9-2010年45例pT is~2N 0~1M 0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或简化调强放疗,全乳43.5 Gy,瘤床补量8.7Gy,2.9Gy/次, 总疗程24 d。33例接受了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2例、术后化疗31例。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结果 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1例单发骨转移。2级乳房水肿1例,2级乳房纤维化6例,2级上肢水肿1例。2级放射性皮炎4例,1、2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5、2例。与同期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放疗次数由30次降至18次,疗程由40 d缩短至24 d,费用由30450元降至19770元。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保全性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乳腺保全性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不清扫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66 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腺功能保全性手术的患者分为2 个组:乳腺肿块局部切除 腋窝清扫组( 局部切除 腋清组)36 例和乳腺肿块局部切除组30 例。所有病例均用乳腺切线野给予锁骨上下区、腋窝、内乳淋巴链区照射,瘤床行推量补充照射。结果 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2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阳性的6 例(21.4 % );T1 ,T2 期病例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0.0% (6/20) ,43.8% (7/16) 。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乳腺复发分别为4 例(11.1% ) 和7 例(23.3% ) ,区域淋巴结复发分别为2 例和3 例,2 个组乳腺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5) 。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远地转移分别为6 例(16 .6% ) 和7 例(23.3% )( P> 0.05)。局部切除 腋清组与局部切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经KaplanMeier 法分析,Logrank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上肢浮肿发生率分别为12 例(33 .4% ) 和5 例(16.7 %)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乳腺保全性手术 术后放射治疗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T1 期和部分T2 期病例是不必要的,原发灶局部切除术后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可达到与腋窝清扫  相似文献   

7.
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保乳手术在Ⅰ、Ⅱ期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0年 3月到 2 0 0 4年 3月 ,对直径≤3cm ,肿瘤边缘距乳晕≥ 2cm的部分患者施行保乳手术 ,部分肿瘤直径 >3cm的患者先行术前化疗 ,肿瘤缩小后再做保乳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周围约 2cm的正常组织 ,达到切缘阴性 ,腋窝清扫范围为Ⅰ、Ⅱ水平淋巴结。开始时应用 1切口设计 ,后来改为 2切口。术后先进行放疗 ,再进行化疗和 (或 )内分泌治疗。结果 :2 6 5例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 5~ 2 9个 ,平均 16个。本组患者局部复发部位均为乳腺 ,无腋窝复发者 ,三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 99%、94 %、80 % ,局部复发率为 5 .4 %、7%、7.7% ,乳房保留率为 97.8%、93%、88% ,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 83.2 %。结论 :保乳手术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 ,可以取得良好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 ,是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方法 2005-2007年间共131例病理诊断明确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术后同期化放疗和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为全盆腔放疗50 Gy分25次,放疗期间同期应用卡培他滨1600mg/m2,每天分2次服用,连用2周停l周.结果 同期放化疗期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随访率为93.9%,3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5.1%、96.7%和79.5%.共31例出现复发,包括5例局部区域复发和28例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提示病理低分化或中低分化、未接受辅助化疗、ⅢC期和淋巴结阳性率>30%是影响总生存的因素(x2=15.49、15.85、8.80和9.76,P=0.000、0.000、0.011和0.002),ⅢC期、未接受辅助化疗和淋巴结阳性率>30%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的因素(x2 =6.51、11.57和9.70,P=0.034、0.001和0.002).但未接受辅助化疗者中病理为低分化或T4期的患者更多(x2 =7.20、6.48,P=0.027、0.039).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及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后局部区域控制率高,远处转移是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可以使肿瘤降期,达到保留乳房的目的.并在肿瘤降期的同时,使腋窝淋巴结从阳性降为阴性.标准的保乳手术要求区段切除或者象限切除、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活检、腋窝淋巴结清除以及术后放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中的边缘以及腋窝淋巴结的处理问题是保乳成功和术后复发的关键,与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接受术后同期放化疗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5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其中38例为同期放化疗,男31例,女14例,中位年龄54岁,IB~IV(M0)期.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技术,靶区包括瘤床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剂量45~55 Gy分25~30次.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21例)或希罗达(17例).毒性分级标准采用CTCAE3.0.结果 仅2例因无法耐受治疗而中止放疗,其中1例为术后肠粘连,1例为3级胃肠道反应.其余毒性表现为1+2、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1%、7%;1+2、3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16%;1+2级乏力、食欲不振发生率为38%.1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82%、95%.结论 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可耐受术后放化疗毒性,术后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是否可提高总生存率尚需更长时间随访和更多前瞻陛随机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不能切除和复发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行腹部放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5年我院收治的57例患者,其中不能切除36例(包括局部晚期19例、术后肉眼残留17例),术后复发21例。接受3DCRT 17例、IMRT 40例,照射中位剂量50 Gy (42~60 Gy)。81%患者放疗同期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3.9~77.5个月),放疗后缓解率65%。局部晚期、术后肉眼残留(R2术后) 、术后复发组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9、13.9、19.0个月。全组放疗后2年的预期OS、PFS、LRRFS分别为50%、37%、5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分组是预后影响因素,而第3站淋巴结受侵并不是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对不能切除及术后复发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进行中等剂量放疗并结合化疗能取得较好的LC并改善患者生存,而术后复发和第3站淋巴结受侵病例均应被视为挽救性放化疗的良好适应征。  相似文献   

12.
和初治的乳腺癌相比,局部区域复发性患者的预后分析和挽救治疗策略选择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应的复发模式。以再次手术和包括完整复发灶及相应亚临床病灶的放射治疗为主要形式的局部治疗是综合治疗策略的基础,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有效的局部疾病控制率并降低二次局部区域复发。虽然既往的前瞻性或回顾性资料对于全身治疗在局部-区域复发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始终没有确认,由多个国际乳腺癌研究组织联合发起的CALOR研究结果的公布第一次证实,在保留合理的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前提下,手术+放射治疗联合后续的全身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尤其在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中获益更显著。所以结合原发病灶和复发灶的肿瘤标志物给予合理的全身治疗将成为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综合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Zhang B  Cai Y  Zhang Q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可手术的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537例,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A组)253例;术后辅助化疗组(B组)284例。A组术前联合化疗,每周一次共4次,休2周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内开始化疗、化疗方案和完成化疗周期相同。结果(1)Ⅲ期患者,A组5年总生存率(OS)59%,无病存活率(DFS)54.9%,均明显高于B组28.3%和20.8%(P<0.05)。(2)Ⅱ期患者,A组8年OS81.4%,DFS76.3%,均高于B组67.4%和62.9%(P<0.05)。Ⅲ期患者,A组8年OS46.9%,DFS40.6%,也高于B组20.7%和13.3%(P<0.05)。(3)A组T3、T4和转移淋巴结数≥4个的患者,5年、8年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可手术的Ⅲ期乳腺癌,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5年、8年生存率,明显改善Ⅱ期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接受GELOX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左旋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和放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3年间收治的74例ⅠE—ⅡE期ENKTL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及有无放疗分为3个组,A组47例为首选GELOX化疗后根治性放疗,B组10例为其他方案化疗改用GELOX挽救后放疗,C组17例为接受GELOX方案化疗后未放疗。全组化疗中位3周期,放疗中位剂量54.6 Gy分20~30次。结果 全组化疗后CR率33.8%(其中放疗后为90%),2年OS和PFS分别为88%和79%。A+C组的疗后CR率、2年OS和PFS分别为73%、92%和84%。A组的2年OS和PFS (96%和84%)均高于B组(50%和45%)和C组(47%和40%,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LDH水平升高和化疗后无缓解是OS和PFS的不良预后因素,局部广泛侵犯也是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后无缓解是OS及PF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ENKTL患者接受GELOX诱导化疗结合根治性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但该方案用于单纯化疗和挽救化疗的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 10 0例初次治疗被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 (Ⅲ、Ⅳ期 )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放疗组 (单放组 )与诱导化疗加放疗组 (放化组 ) ,每组各 5 0例。单放组鼻咽平均剂量 70Gy 7周 (6 6~ 76Gy) ,颈部平均剂量 6 5Gy 6 .5周 (5 0~ 74Gy) ;放化组在照射前行顺铂 (DDP)加氟尿嘧啶 (5 Fu)化疗 2~ 3个疗程 ,1周后行放疗 ,鼻咽平均剂量 70 .4Gy 7.5周 (6 8~ 74Gy) ,颈部平均剂量 6 6Gy 7周 (5 0~ 72Gy)。结果 单放组与放化组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8.0 %和 90 .0 %、6 0 .0 %和 78.0 %、4 4 .0 %和 6 8.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单放组与放化组 1,2 ,3年局控率分别为 78.0 %和 86 .0 %、4 6 .0 %和 6 8.0 %、4 0 .0 %和 6 2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单放组与放化组Ⅰ、Ⅱ级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 10 .0 %、2 8.0 %、2 .0 %和 16 .0 % ;单放组与放化组Ⅰ、Ⅱ、Ⅲ级咽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0 %和 4 .0 %、82 .0 %和 76 .0 %、10 .0 %和 2 0 .0 %。无因毒副作用而延迟或中断治疗者。结论 放疗前行 2~ 3疗程诱导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生存率和局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近距离瘤床放疗取代常规术后全乳放疗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共入组30例患者,其中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术后常规行全乳放疗;另选择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配对,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全乳和瘤床加量放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住院天数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均能保持满意的乳房外形.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腺样囊性癌(ACC)是头颈部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分析大涎腺ACC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4例大涎腺ACC患者,其中腮腺24例,颌下腺或舌下腺30例.单纯手术治疗26例,术后放疗28例.放疗中位剂量为58 Gy(50~65 Gy).结果 随访率为94%,其中随访时间满5年者35例,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5例和20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7%,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71%,5年远处转移率为13%(7例均为肺转移),5年无瘤生存率为69%.局部区域失败15例,其中单纯手术组13例,术后放疗组2例.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0%和5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和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放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控制和无瘤生存率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结论 大涎腺ACC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但远处转移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化放疗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105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化、放序贯治疗组(A组)与单纯放疗组(B组).A组采用MVP或NP方案全身化疗2周期,休息1至2周胸部放疗;B组不做化疗,胸部放疗同A组.观察近期疗效,生存期,1、2年生存率及主要毒副反应、并发症.结果 A组有效率高于B组(92.0%对65.5%),中位生存期A组长于B组(15.5个月对11.4个月),A组和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39.5%和60.0%、17.5%.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5,P<0.05).两组在Ⅲ~Ⅳ级血液学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序贯化、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方案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Wu JX  Hui ZG  Li YX  Yu ZH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85-288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或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剂量分割放射方案的疗效。方法 367例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患者,根据术后放射治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3组;常规分割组149例,2Gy/次,每日1次,每周5次,总DT50Gy;隔日照射组177例,3Gy/次,每周3次,总DT45Gy;快速照射组41例,第1天和第3天DT5Gy/次,第15天和第17天DT6.5Gy/次,总DT23Gy。共有257例接受了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9.6%。常规分割组、隔日照射组和快速照射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86.5%和84.6%(P=0.16);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2.7%、2.8%和2.4%,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隔日照射可取得和常规分割照射同样的疗效;快速照射缩短了疗程时间,其疗效和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