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单用或联合柔红霉素(DNR)对HL-60细胞凋亡和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Bor,DNR及两药联合组和对照组作用于HL-60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RT—PCR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结果:5nmol/L Bor作用24h对HL-60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随着浓度增加及其作用时间的延长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10nmol/LBor与1.0μmol/L DNR联合作用72h细胞凋亡率最高,与同剂量两药单独作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urvivin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10mmol/L Bor与1.0μmol/L DNR联合作用72h Survivin mRNA表达最低。结论:Bor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Bor联合DNR对HL-60细胞有协同作用,并能显著下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促使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DNR)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凋亡的规律及一些相关机制。方法:应用光镜、流式细胞仪(FCM)及DNA电泳检测DNR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IC)、FCM观察相关蛋白的变化。加入活性氧(ROS)抑制剂四氢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或神经酰胺(CER)合成酶抑制剂马廉菌素B1(FB1)后,观察DNR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当DNR浓度为0.2-2.0μmol/L时,HL-60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及明显的DNA梯度条带。当1.0μmol/L DNR作用于HL-60细胞后,细胞中Bcl-2与C-myc蛋白的荧光强度指数(FI)总的趋势降低,Bax、caspase-3的FI值在作用2h时上升,而5h时降低,核因子κB(NF-κB)的FI值持续升高。PDTC可抑制DNR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而FB1无影响。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和C-myc蛋白的表达、激活Bax、caspase-3蛋白诱导的;此凋亡过程与ROS、NF-κB有关,而与CER合成酶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C)对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HL-60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传代培养,MTT试验检测Ara—c和Cyt C不同药物浓度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2μg/ml浓度以下的CytC具有促进HL-60细胞增殖的作用,不同浓度的CytC干预后HL-60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干预前(P〈0.01)。联合应用CytC和LD-Ara—C,HL-60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LD-Ara—C组(P〈0.01)。【结论】外源性CytC在12μg/ml浓度以下时仅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联合应用CytC和LD-Ara—C可增强LD-Ara—C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蒿酯(ARTS)联合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对MLL基因重排(MLL-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MV4-1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RTS、DNR、Ara-C单药及联用对MV4-11细胞增殖率及计算单药的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凋亡受体DR4、DR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果:ARTS、Ara-C、DNR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V4-1l细胞增殖(r=0.99,r=0.90,r=0.97),48 h的IC50分别为0.31μg/ml、1.43μmol/L、22.47 nmol/L。ARTS 0.3μg/ml、Ara-C 1.0μmol/L、DNR 15 nmol/L作用于MV4-11细胞48 h的增殖率比较:3药联合组<2药联合组<单药组(均P<0.05);2药联合组细胞增殖率比较:ARTS+Ara-C组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fas基因表达的变化对细胞色素C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将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分成6组,细胞色素C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9.375、18.75、37.5、75、150mg/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以凋亡为主的HL-60细胞中fas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终浓度分别为0、9.375、18.75及37。5mg/L时HL-60细胞是以凋亡效应为主,fas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细胞色素C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当细胞色素C浓度为75mg/L、150mg/L时,HL-60细胞是以坏死效应为主。结论:细胞色素C能够上调fa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可以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细胞色素C在体外作用于HL-60细胞时细胞发生的变化及其相关凋亡基因的bcl-2、bax表达变化的机制,用不同浓度的细胞色素C作用于HL-60细胞24小时,然后分别用肌检测细胞色素C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HL-60细胞形态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用DNA凝胶电泳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用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细胞色素C浓度为0—150mg/L时,细胞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在0—37.5mg/L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和明显DNA梯形条带,同时,在该浓度范围内bcl-2表达逐渐减少,而bax表达逐渐增加;当细胞色素C浓度大于37.5mg/L时,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但细胞出现坏死。结论:细胞色素C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色素C对细胞周期的作用是将细胞阻滞于G1期,并且细胞凋亡率、bcl-2、bax基因的表达的变化与细胞色素C浓度呈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可能与bax的激活和bcl-2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骨髓微环境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柔红霉素(DNR)诱导的AML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健康供者和初诊AML患者来源的骨髓MSC与HL-60细胞共培养,不同的实验组添加或者不添加DN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Ⅴ/PI标记的HL-60细胞凋亡;通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各组HL-60细胞形态,统计原始和分化细胞所占的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健康供者MSC以及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分别与HL-60细胞共培养未见HL-60细胞的凋亡情况有显著变化。加入DNR后,HL-60细胞凋亡率为(49. 57±7. 44)%,健康供者MSC共培养加药组和初诊AML患者来源的MSC共培养加药组凋亡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0. 72±4. 05)%(P 0. 01)和(22. 99±4. 08)%(P 0. 01),但健康供者MSC组与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对DNR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别(P 0. 05)。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显示,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共培养的HL-60细胞绝大多数处于原始状态,极少见到细胞分化。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共培养组中,DNR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分化明显减少,HL-60细胞大多数处于原始状态。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和健康供者MSC共培养组的HL-60细胞内Caspase-3活性剪切均较HL-60细胞单独培养组下降,且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显著降低。此外,初诊AML患者来源MSC和健康供者MSC共培养的HL-60细胞Survivin的表达较单独药物作用组表达更高,且初诊AML患者来源MSC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初诊的AML患者骨髓中存在的MSC与健康人骨髓MSC可以抑制DNR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HL-60细胞内Caspase-3活性,提高了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应用尼洛替尼(nilotinib)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诱导凋亡的相关性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细胞敏感性,计算尼洛替尼和Tet干预后的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bax、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Western blot分析BAX、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单独作用48小时后,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1±0.72)mg/L和(6.52±0.43)mg/L,两药联合应用时DNR对K562/A02细胞的IC50降为(3.12±0.13)mg/L。单用尼洛替尼或Tet均能增加经DNR作用的K562/A02细胞的凋亡率,两药联合作用时凋亡率增高更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 Tet 48小时后可上调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两药联合作用时上调幅度明显。单用5 nmol/L尼洛替尼或1.0μml/LTet48小时后可下调survivin mR...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抑制剂D,L-threo-1-phenyl-2-decanoylamino-3-morpholino-1-propanol(PDMP)hydrochloride对K562/A02细胞株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MP对K562细胞和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其对K562/A02细胞DNR耐药逆转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MP对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及K562/A02细胞mdr1、GCS基因的表达以及PDMP对K562/A02细胞两种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DNR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IC50分别为0.23±0.02和7.15±0.24μg/ml,当PDMP≤20μmol/L时,对K562及K562/A02细胞株无明显生长抑制作用;20μmol/L和10μmol/L PDMP均能增加K562/A02细胞对DNR的敏感性,其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2.59和1.69;两种浓度PDMP作用于耐药株48小时后能增加细胞内DNR浓度(p0.05)和细胞凋亡率(p0.01)。20μmol/L PDMP处理K562/A02细胞48小时后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GCS和mdr1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PDMP可以增强K562/A02细胞对DNR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及细胞凋亡率、下调GCS和mdr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柔红霉素(DNR)对白血病K562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随机分A、B两组,A组(对照组):加RPMI-1640培养液;B组 (DNR组):分别加DNR0.2、2、20 μmol/L分别作用1 、2 、6 、24 h后,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在没有药物的作用下,K562细胞存在自然凋亡.DNR组: 0.2 μmol/L分别作用1、2、6、24 h,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1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2、6、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μmol/L作用1、2、6、24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NR能促进K562细胞凋亡,并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及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多药耐药(MDR)细胞株K562/A0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TF法测定Cur、EM作用后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的平均荧光强度(DNR MFI)。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膜上P—gP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mdr1 mRNA水平:结果Cur、EM均可减低ADM对K562/A02细胞的IC50值,两药合用时逆转倍数可达11.3倍。K562/A02细胞内DNR MFI明显低于K562细胞(P〈0.01),Cur、EM均可明显增加K562/A02细胞内DNR MFI(P〈0.05),以两药合用时作用最为明显,Cur2.5μg/ml处理组细胞内DNR MFI略高于EM120μg/ml处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P—gP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1),各组药物分别处理后,K562/A02细胞膜P—gP表达减低(P〈0.01),但仍高于K562细胞(P〈0.01);各药物组处理5d细胞膜P—gP表达均低于3d组(P〈0.01),Cur与EM合用时细胞膜P—gP表达降低最为明湿,低于其它处理组(P〈0.01)。RT—PCR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1),各组药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均减低(P〈0.01),5d组低于3d组,但仍高于K562细胞(P〈0.01);Cur与EM合用时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降低最为显著,Cur 2.5μg/ml处理5d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低于EM120μg/ml处理5d组(P〈0.01)。结论Cur、EM均可部分逆转K562/A02细胞的MDR,降低其P—gP的表达和功能,逆转作用有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应用时逆转作用明湿增强,Cur2.5μg/ml逆转作用略强于EM120μg/ml。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1(component1from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AVVC-1)诱导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K562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选择K562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Jc-1检测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梯度AVVC-1(12.5,25,50,100μg/ml)处理6 h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AVVC-1 30μg/ml处理48 h后,K562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伴随胞浆内细胞色素C的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1可以促使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激活线粒体死亡途径,从而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并由此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NB4细胞经bestatin和ATRA单用或联合应用处理一定时间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分化细胞功能,RT-PCR法检测c-myc和c-EBPε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B4细胞经100μg/ml bestatin和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72小时后,其分化的形态更明显;100μg/ml bestatin与不同浓度ATRA联合处理72小时,能增强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单用相应浓度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从48-96小时,100μg/ml bestatin能增强10 nmol/L 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且呈时间依赖性,与相应时间点ATR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ATRA(10 mmol/L)和bestatin(100μg/ml)联用处理72小时,NB4细胞CD11b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与单用10 nmol/L ATRA组相比,联用100μg/ml bestatin处理4小时后,NB4细胞c-myc mRNA表达的降低更明显(P<0.05);50、75、100μg/ml bestatin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8小时后,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单用ATR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物联用各组NB4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与NBT还原能力之间呈负相关(r=-0.940,p=0.017);与100μg/ml bestatin联用不能增强10 nmol/L ATRA上调c-EBPεmRNA的表达;50、75、100μg/ml bestatin单独处理对NB4细胞的分化无影响.结论: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能够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这可能与bestatin协同ATRA下调c-my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MRE11在DNA损伤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查明hMRE11与依托泊甙所致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 DNA双链断裂的关系.在依托泊甙(VP-16)处理U937细胞后,运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检测DNA双链断裂,采用RT-PCR技术检测MRE11的转录水平,借助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MRE11蛋白的分布改变,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结果表明VP-16诱导U937细胞DNA双链断裂的发生率与其剂量高度相关,从2μg/ml时的(13.0±2.3)%增至20μg/ml时的(32.0±4.3)%(P<0.01).但VP-16诱导U937细胞前后不同时间内hMRE11 mRNA水平未见变化(P>0.05).hMRE11蛋白丰富而均匀分布于核仁外的细胞核中,但经VP-16处理后则形成独立的核灶(nuclear focus),并且存在这种核灶的细胞数和细胞中的核灶数量随VP-16的剂量增加而增多.经100μg/ml VP-16处理(2小时)后8小时形成hMRE11蛋白灶的U937细胞数达到(61.54±3.6)%[对照组为(0.47±1.17)%,P<0.01],而且47.55±2.35%的U937细胞[对照组(21.95±2.91)%,P<0.05]停滞于S期,然后逐渐下降.结论hMRE11蛋白核灶形成可能参与VP-16所致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DNA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ML细胞株(Kasumi-1、Skno-1、HEL、HL-60、THP-1)经不同浓度rhTPO(0、50、100 ng/m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率;Annexin V/...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制备PMP时凝血酶的最佳应用浓度。以体外培养HUVEC为载体,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的PMP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PMP的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HUVEC的增殖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的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能抑制HUVEC的凋亡,40μg/mlPMP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HUVEC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且释放量最大,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人肝微粒体代谢对沙利度胺体外抗骨髓瘤作用的影响,并探讨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以沙利度胺或与人肝微粒体在体外孵育后分别处理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U266、NCI-H929、RPMI 8226、LP-1和CZ-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沙利度胺对MM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10、50和100μg/ml沙利度胺处理5株MM细胞后的细胞活力分别为96.2%~103.7%、96.3%~103.7%和97.9%~10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沙利度胺明显抑制MM细胞活力,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0、50和100μg/ml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共孵育后对5株MM细胞活力抑制率分别为12.2%~22.9%、25.9%~36.4%和34.9%~4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g/ml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5株MM细胞凋亡的比例增加达18.5%~32.5%.在孵育体系中加入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后,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孵育后对MM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减弱,5 μmol/L和10μmol/L奥美拉唑对100μg/ml沙利度胺经肝微粒体孵育后抑制细胞活力的逆转率分别为7.5%~21.9%和19.1%~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需要人肝脏代谢,细胞色素酶系中的CYP2C19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小檗胺对K562细胞体外及体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小檗胺(berbamine,BER)在体外及体内抗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用MTr法测定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bcr/abl基因表达,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BCR/ABL蛋白质水平表达,利用K56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观察小檗胺治疗后瘤体大小、组织病理及bcr/abl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小檗胺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经8.0μg/ml BER作用24、48、72小时,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63±3.57)%,(61.84±4.74)%,(75.32±1.95)%,与对照组相比,P<0.01.IC50值(72小时)为(5.227±1.307)μ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8.0μg/ml小檗胺处理72小时后,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61.77±4.35)%vs(0.50±0.14)%,P<0.01].小檗胺能下调K562细胞bcr/abl mRNA表达和P210水平,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效应,并与细胞凋亡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经8.0μg/ml BER处理后,与同浓度点对照组相比,72小时组的表达明显地减弱(0.97±0.01vs1.38±0.02,P<0.01).4.0-16.0μg/ml BER处理24小时后,P210的相对表达量由未加药对照组的1.04±0.02降至16.0μg/ml组的0.63±0.01(P<0.01),与所设的对照组药物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STI571的作用结果相似.在K562荷瘤裸鼠模型,小檗胺治疗组瘤重较未治疗对照组的明显减少[(1.46±0.43)g vs(2.90±0.94)g,P<0.01],抑瘤率为49.66%.瘤体细胞的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小檗胺在体外对K562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明确的诱导凋亡作用,并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小檗胺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其下调bcr/abl基因和(或)P210的表达水平有关;在荷瘤裸鼠体内,小檗胺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尤其能下调瘤体组织细胞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蛋白质在急性白血病(AL)及正常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L和正常骨髓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定量分析了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中TR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应用经倍比稀释的TRF1^33-277纯化蛋白质作为定量标准,建立以抗TRF1^33-277单克隆抗体的定量Western blot的方法,而且以该方法检测TRF1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外,应用TRAP-PCR-ELISA法检测AL患者及正常人骨髓组织端粒酶活性,以研究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0例AL患者骨髓组织中TRF1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骨髓组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略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缓解的患者TRF1表达水平较前增高,但仍低于正常(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的TRF1表达水平较未缓解的患者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L患者初发未治时骨髓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首次缓解者(P〈0.01);初发未治时,ALL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略高于ANLL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F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负相关(P〈0.001)。结论:TRF1蛋白质在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减低.且与疗效及端粒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C)和单用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与另一急性髓系白血病(M2)细胞株HL-60生长抑制率、凋亡率的比较。方法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NB4与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瑞特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两组药物(DNR单药组和双药组)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单药组为(35.73±6.82)%,双药组为(36.75±3.82)%]、凋亡率[单药组为(22.55±3.62)%,双药组为(21.24±5.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单药组为(62.31±1.80)%,双药组为(67.17±2.07)%]、凋亡率[单药组为(41.51±0.89)%,双药组为(48.05±0.9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形态学检测显示,各组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从细胞水平说明,DNR联合Ara—C与单用DNR对APL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后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前者,因此支持单用DNR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