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4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对1999~2002年因子宫内膜癌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1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与I期患者相比,II和III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灶位于宫体和侵犯宫颈组在髂外、内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髂外淋巴结组最易受累,其次为闭孔、髂内、髂总淋巴结组。病灶局限于宫体者多侵犯髂外淋巴结,侵及宫颈者多先为闭孔淋巴结受累,再转移到髂内、髂外和髂总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李丽  孙丽君 《贵州医药》2007,31(5):412-414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传统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我院于1995~2004年以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子宫颈癌患者162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以探讨子宫颈癌发病年龄与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局部肿瘤大小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及年轻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及延长阴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4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232例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B组) ,196例未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A组).根据术中活检(B组)和术前B超(A 组)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B组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比例高于 A组(38.36% v s .23.47% )( P<0 .01 ) ,未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而再次手术例数少于A 组( P<0 .01 ).B组颈淋巴结转移率达38.36% ,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r=0 .96 ,P<0 .05 ).结论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减少因术后残留转移淋巴结而再次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早发现,及时手术治疗一直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中有无清扫盆腔淋巴结的必要一直有所争论。我院自1994—2009年,15年间共有46例Ia1期患者接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3.0T磁共振弥散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按术后病理结果,将5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盆腔淋巴结未受累组29例、盆腔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和盆腔显著淋巴结转移组11例,分别测量各组原发癌灶的ADC值,并分别比较各组之间的ADC值差异.结果:29例盆腔淋巴结未受累组ADC值为(1.070±0.151)×10-3mm2/s,10例盆腔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81±0.140)×10-3mm2/s,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1例盆腔显著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为(0.933±0.111)×10-3mm2/s,亚厘米淋巴结转移组与显著淋巴结转移组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ADC值可以用来检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但须在高场强(3.0T)和高b值(b=1000s/mm2)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早期乳腺癌的哨兵淋巴结活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多半患者未能早期发现 ,就诊时 60 %~ 70 %已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 。至今乳腺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术 (axillarylymphnodedissec tion ,ALND)已为大家所接受 ,它能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 ,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及判断预后 ,提高生存率。但淋巴结清扫 ,易导致伤口积液、愈合延迟、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 ] 。且清扫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有时无转移 ;而淋巴结切除过少 ,又可能遗漏转移淋巴结。因此 ,新的哨兵淋巴结活检 (sen tinelno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于36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和广泛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手术并发症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并未增加手术的并发症。肺癌淋巴结转移是按照肺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有N2跳跃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和外侵程度(T)呈正相关,周围型肺腺癌N2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央型肺癌N2总的淋巴结转移率相近。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肺癌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洪宇  李攀 《哈尔滨医药》2021,41(6):112-113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96例宫颈癌患者,均行DCE-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DW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及淋巴结检出率.结果 本组共96例宫颈癌患者,手术病理诊断证实35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DCE-MRI检查检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真阳性33例,DWI检查检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真阳性29例;DCE-MRI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91.67%)高于DWI (81.25%)(P<0.05);DCE-MRI对淋巴结的检出率(87.35%)高于DWI(78.82%) (P<0.05).结论 DCE-MRI检查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且对淋巴结的检出率更高,可为临床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提供更准确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海燕  杨进琼 《河北医药》2008,30(4):440-441
目的研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合理性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依据。方法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术中未作淋巴结清扫术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理(类型、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7.14%(27/35),对照组为66.67%(8/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结论病理分化程度低、深肌层及宫颈或附件(浸润)、远处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低位直肠癌45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5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2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清扫组。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前后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术前清扫组(52例)采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清扫组(54例)采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以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清扫组与术后清扫组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5±13.7)min vs(78.6±13.1)min,P0.05],术前清扫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所用时间显著少于术后清扫组[(78.6±24.5)min vs(115.1±29.7)min,P0.05]。术前清扫组髂内、髂前及盆腔总淋巴清除淋巴结个数显著少于术后清扫组[(5.4±2.3)个vs(7.3±3.1)个,(1.4±1.0)个vs(2.4±1.5)个,(25.6±8.3)个vs(29.1±8.5)个,P0.05];术前清扫组和术后清扫组髂外、闭孔及腹膜后清除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2.0)个vs(4.2±2.1)个,(5.4±2.1)个vs(5.1±2.0)个,(4.5±1.2)个vs(4.8±1.5)个,P0.05]。术前清扫组和术后清扫组患者术中需输血、静脉损伤和淋巴瘘需延迟拔引流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vs 9.3%,5.8%vs 3.7%,7.7%vs 9.3%,P0.05]。结论在对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先实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式治疗膀胱癌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淋巴结清扫个数少等特点,之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要再次确认髂前和髂内两区的淋巴结情况,出现可疑淋巴结时可进行二次清除,以提高患者的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陈安健  陈宗平  崔伟  梁国标 《贵州医药》2011,35(11):995-996
阴茎癌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阴茎癌除行传统的阴茎部分切除术或者阴茎全切术以外,在没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常规行盆腔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是阴茎癌规范化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1-2]。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有较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采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来识别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依此进行乳腺癌的分期治疗.通过对58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以探讨SLNB指导临床腋淋巴结阴性(cN0)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62例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旨在了解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模式,并探讨行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及研究食管癌患者采用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269例,分为二野清扫组(149例)及三野清扫组(120例)。其中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121例;胸上段癌58例,胸中段癌127例,胸下段癌84例。术后病理均为鳞癌。结果二野清扫组淋巴结切除组数:512组,平均6.24组,转移淋巴结纽数:012组,平均6.24组,转移淋巴结纽数:04组,平均1.15组。三野清扫组平均切除淋巴结纽数8.04组,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6.24组(P=0.015),两组转移淋巴结组数有明显区别(P=0.028)。三野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9.2%(71/120),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46.3%(69/149)(P=0.047),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组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组的四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1%和5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改善部分患者生存率,但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二野淋巴结清扫术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內膜癌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对10例年龄35~57岁,Ia-Ib子宫颈癌和Ia-Ib子宫内膜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0例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均成功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30 min(180~335 min),平均出血230 ml(100~500 ml),切除淋巴结22个(14~41个).术中无脏器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1/10).术后随访2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具有开腹手术的效果及减少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治疗创伤和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NSCLC患者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82例患者中,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27例(9.57%).NSCLC患者癌变大小、位置、浸润深度(是否累及脏层胸膜)、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肺门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P<0.05).中下叶肺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上叶肺癌患者(15.04%vs.4.70%,P<0.05);上叶肺癌中出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63例病理学T1a期患者中,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例(1.59%),肺上叶无转移.结论 中下叶肺癌及腺癌更容易发生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对于病理学T1a期的上叶鳞癌及右上肺癌,当肺门及上纵隔淋巴结阴性时,可以不清扫隆突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诊断时多数尚属Ⅰ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988年FIGO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将盆腔淋巴结转移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期指标,但Ⅰ期子宫内膜癌是否需要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目前尚有争议。现将我院收治的Ⅰ期子宫内膜癌1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Ⅰ期治疗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68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扩散至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途径。方法对接受全子宫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1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准确记录肿瘤所处子宫腔位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及切除淋巴结位置及阳性淋巴结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宫底部、宫体部、累及宫颈者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9.2%、20.6%、37.5%,均以髂外淋巴结转移为最常见。病灶局限于宫底、宫体部者多为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累及宫颈者以髂外、髂总淋巴结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30.8%,后者为66.7%,P〈0.01。所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累及宫颈者的髂总淋巴结均为阳性,而病灶限于宫体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仅有27%髂总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程度、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程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位于宫体部的肿瘤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累者最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病灶累及宫颈者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