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运用冠脉造影和非介入性方法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影响侧支循环开放和形成的因素。方法:共有50例AMI患者均在AMI发作3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CAG判断侧支循环的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侧支良好组(A组:侧支循环2、3级)和侧支不良组(B组:侧支循环0、1级),将两组AMI患者的冠脉造影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梗死相关动脉(IRA)、左冠脉优势、病变部位及病变支数等方面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揭示了心绞痛病程〉3个月是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是否出现良好侧支循环方面,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部位、IRA及冠脉优势类型均无明显的影响作用。心绞痛病程(〉3个月)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良好侧支循环是否及时出现的唯一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驱心绞痛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 CK峰值时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1 1 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为有前驱心绞痛组 84例 (A组 ) ,无前驱心绞痛组 34例 (B组 )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形成充分侧支循环的比率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 ,A组室速、室颤及泵衰竭的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B组 CK峰值时间明显延长 (P<0 .0 1 ) ,A组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显著高于 B组 (P<0 .0 5 )。结论 :前驱心绞痛可使心肌产生缺血预适应 ,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等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使部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有明显改善。但上述治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除相当一部分病人不能进行这类治疗外,更为重要的是术后再狭窄率高达25%~50%。近年的研究热点是如何从分子水平促进缺血心肌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实现血管重塑,甚至取代冠脉搭桥和PTCA。冠脉进行性狭窄时,非缺血区和缺血区的血流压力梯度不断增加,彼此连接的小动脉壁张力和切应力增加引起血管重构,导致内皮细胞物理学分隔,失去重要的接触性抑制特性,因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尽管许多冠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形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造影结果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将其分为侧支良好组(n=43)和侧支不良组(n=87)。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左心室功能、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和临床预后等。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及既往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Q波心肌梗死和梗死前心绞痛在侧支良好组较为多见,并且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侧支不良组升高;而侧支良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侧支不良组(P<0.01),左室舒张末期压则低于侧支不良组(P<0.01);Cortina室壁运动评分侧支良好组低于侧支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支良好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低于侧支不良组(P<0.01);院内并发症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侧支良好组优于侧支不良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提示侧支循环丰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提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高。急性心肌梗死前侧支循环的形成对急性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和预防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冠脉狭窄程度上,NSTEMI组中度狭窄占20%,重度狭窄占40%,STEMI组罪犯血管完全闭塞为6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脉病变支数上,NSTEMI组单支病变为16.67%,STEMI组为56.2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sT段下移亚组重度狭窄为主为57.15%,ST段无明显下移亚组中度狭窄为18.75%。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与冠脉造影结果符合率预测中具有指导作用,可判断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d~7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K+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王厚山 《大家健康》2015,(3):104-105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方式,对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寻找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根据我院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来进行研究分析,询问患者的病史,收集患者临床心电图资料、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结果。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 d~7 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胸痛、胸闷、恶心、腹痛、头痛等症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典型和不典型症状给予了解,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能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为患者进行诊断,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三件随访资料分析研究。结果:36例侧支积分>1(CC组=有侧支循环),34例侧支积分=0(NCC组=无侧支循环),两组比较,CC组的多支(双支以上)病变率较高(D<0.01),NCC组的单支病变率较高(P<0.01)。两组冠脉狭窄、迂曲、钙化程度相似(P>0.05)。随访发现,CC组前两年内心功能优于NCC组,心绞痛及再梗率低于NCC组(P<0.01),无病死者。但两组心梗后第三年预后相似(P>0.05)结论:侧支循环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及心梗后两年内有重要保护作用,而对第三年预后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方式,对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寻找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根据我院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来进行研究分析,询问患者的病史,收集患者临床心电图资料、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结果。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 d ~7 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 Q 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 +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 +LAD +LCX)16例。结论: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胸痛、胸闷、恶心、腹痛、头痛等症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典型和不典型症状给予了解,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能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为患者进行诊断,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发现其中的特殊性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认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方法:收集门诊心电图室发现的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痛、胸闷、头晕、恶心41例,到心内科就医;头痛、头晕3例,到神经内科就医;腹部不适、恶心、呕吐3例,到消化内科就医;胸闷、憋气、头痛4例,到中医科就医。从胸痛至就诊时间3d~7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7例,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7例,前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8例。冠脉造影结果示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LAD)14例,右冠状动脉(RCA+LAD+LCX)16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除胸痛、胸闷外,可表现为头痛、腹痛、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心电图、血清酶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出不典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前性心绞痛(PAP)病史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病史分成PAP组和非PAP组,根据冠脉造影判定为单支和多支病变。结果 PAP组59例中单支病变3例(5b1%),多支病变56例(94.9%);非PAP组56例中单支病变46例(82.1%),多支病变10例(17.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先前性心绞痛病史者,冠脉为多支病变。无先前性心绞痛病史者,多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14.
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年龄、CK峰值时间、QTd时间及并发症、合并症、既往史等。方法:收休1992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历共166例,根据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无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及有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比较分析。结果:A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B组,且A组合并糖尿病便数、CK峰值时间、心电图、QTd时间、室速、室颤及泵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经均高于B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前心绞痛可能导致缺血预适应的产生,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肖庆华  刘艳春  姜静 《当代医学》2013,(13):106-10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原因。方法选自2008年6月-2012年6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11例,均为10d~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狭窄和阻塞性病变。结论大量吸烟可能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一1)的水平与侧支形成的关系探讨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6月-2011年8月间于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前抽动脉血标本。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按Rentrop’s分级法分为有侧枝组和无侧枝组,以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浓度。结果MCP-1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血清MCP-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有侧支组的MCP-1浓度较无侧支组高,且MCP-1浓度与Rentrop’s分级存在正相关(r=0.591,P〈O.01)。结论MCP-1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MCP-1对冠脉侧支形成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问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根据“病变远端楔嵌压,主动脉平均压”计算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以0.24为截值将29例分为两组:A组(19例)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0.24,B组(10例)侧支血流分数≤0.24。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采用Simpson’8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计算相关的容积指数。【结果】Rentmp分级与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呈正相关性,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同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内压力源性的侧支血流分数可预测临床成功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24h前心绞痛对初次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4例未接受溶栓等再灌注治疗的初次AMI(A组)病人按梗死前24h(A组)和24h前心绞痛发作(B组)及无心绞痛(C组)分为3组,回顾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和B组梗死面积较小,并发症较少,近期预后好,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笥休克,近期心源性死亡与C组对照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 对5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18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支病变占81%,25例前壁(包括广泛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降支病变占88%.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心电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定位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影响,探讨影响侧支循环的可能预测因素.方法该院近10年因前壁心肌梗死而行冠脉动脉造影示前降支TIMI血流0-1级者且院内存活并行冠脉血运重建术(PTCA、STENT或CABG术)者138例,将冠状动脉影像学示前降支无侧支循环或只有局限于小分支的侧支循环者分为第1组(n=86),前降支主干部分或完全经侧支循环显影者分为第2组(n=52).比较两组的临床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侧支循环与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无相关性,侧支循环良好组完全闭塞性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前心绞痛史和非Q波心肌梗死在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更多见;且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更好;在随诊中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有进一步改善;侧支循环良好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在死亡率及临床心脏事件上侧支循环良好者均较低.结论侧支循环良好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更好,长期死亡率及患病率更低,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梗塞前心绞痛史的患者存在良好侧支循环的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